【文匯網訊】中評社今日(2日)發表社評,指「佔領」明顯向失敗方向發展。而「佔領」頭頭,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原文如下:
「佔領」這場「顏色革命」已進行了超過一個月了,大大出乎策動者和他們背後的外部勢力老闆們的所料,「革命」不但尚未成功,還明顯向失敗方向發展。
首先,「顏色革命」一定要搶眼球,要吸引傳媒關注。曾幾何時,我們許多人半夜醒來上廁所,都忍不住要打開電視看看有什麼新發展。但是近日那三個「佔領區」就是毫無動靜,於不斷失望之餘,港人早已戒掉了這不良新習慣。連每晚電視新聞都是那模樣,成了一個悶局,也再難以吸引興趣。有些鐵桿支持「佔領」的「黃絲帶」一本西方基督教傳道精神,嘗試到「佔領區」外搞事搶曝光,無一成功。上週五網上動員到又一城打傘作宣傳,結果撐傘者少於十個,鼓掌者二十人左右,草草收場。
落了單的「佔領」頭頭,遭遇就更不堪。劉惠卿到美容院「扮靚」,當面被職員數落一番。她想到洗手間「借尿遁」,被人攔路再奚落。李卓人乘地鐵,被人當面大罵,落車而逃。黎智英等一眾去飲茶,被茶客罵到「冇啖好食」。周永康拍拖,被婦人當街當著女友面前教訓一頓。就算在金鐘「佔領區」內,李柱銘等做電視訪問時,也被一青年人公然「挑機」。這些只是少數被拍了視頻,在網上瘋傳的例子,於現實生活中,「佔領」頭頭一離開「佔領區」,便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形勢發展到了今天,已經再明顯不過,西方傳媒大合唱,全力宣傳的「雨傘革命」,證實失敗,「佔中三子」都已經正式退了兩個,死霸在三個「佔領區」只是苟延殘喘,博警察清場時流血,民意反彈。退一萬步說,對「佔領者」而言,「警察暴力鎮壓和平表達意見的學生」,好歹也算是一個體面退場的下台階。
要害的是,中央和特區政府連這一小塊遮醜布,都硬不給「佔領者」和背後的老闆,著實是為難了他們。第一個不幹的就是動機比較單純的學聯。這成千上萬的金鐘群眾是衝著我們來的,我們也沒有拿老闆什麼錢,大不了喝了你兩瓶水和飯盒,現在我們什麼目標都達不到,憑什麼你說要退我們就退。學聯不退,金鐘其他人也不好退。至於旺角和銅鑼灣「佔領區」,連黃毓民都說是黑社會的天下。這些人從未有過今日的風光,同時受到青年人的崇拜和警察的保護,剛安營下寨,正玩得起勁,你要認真趕我才悻悻然走。
香港市民習慣了不便,亢奮之餘開始覺得悶是另外一回事,「佔領」的種種惡果已經陸續浮現,普遍都切身感受到,都巴不得它早日結束。「佔領」這不正常的狀態是不可能長年繼續下去的,反對勢力只須稍為挑撥,市民的怨氣,早晚會從暴民,轉移到警察和特區政府身上。
當前的局面非常不穩定。打、砸、搶、燒至今還沒有出現這動態平衡是十分微妙的,某一方面的力度大一點點,平衡便會很容易打破,形勢急轉直下,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打、砸、搶、燒的出現是一個關鍵的轉捩點。這情況何時出現,如何出現,各方如何反應,都是關鍵,一連串的互動將會決定往後的發展。
這是一場異常複雜的多方博弈,複雜的地方在於金鐘、旺角和銅鑼灣三個「佔領區」分屬不同山頭,彼此不賣賬,而且各自都處於失控的無政府狀態。而「佔領區」之外的一大片地區,警力已經十分薄弱,難以應付無限可能的突發事件。主流傳媒和國際傳媒全部都已撕破了中立求實的畫皮,極盡搧動、歪曲、造謠的能事,唯恐天下不亂,和藉此唱衰香港和中國。反而議會中的反對派政客於復會之後稍為收斂,但他們除了繼續為特區政府設障之外,對於廣場政治已經接近沒有角色。當然,博弈者還要包括背後以美國為首的外部勢力,以及正在撕殺的國際炒家、黑客等等。
這場博弈的結果,正如我在這裡已經多次指出,是已經「寫在牆上」的了:中國必勝,香港是大輸家。但博弈互動的過程,決定我們香港市民要受多長和多大的痛苦,國家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去換取勝利,以及內外敵對勢力會受到多大的損失。
我們港人因為身在局中,急躁之極,大多數人都希望中央早日出手收官完局。但從上邊角度看,過去一個多月其實只不過是序幕,戰局還剛開始,連「反占路」的清場行動都尚未展開,而「反佔中」將是一場以十年為時間單位的持久戰爭。很可惜,淺薄的港人,政治意識至今依然停留在「反占路」的低層次狀態,遠遠沒有接觸到「反佔中」的高度。
簡單的說,「反佔中」對香港而言,是長治久安的問題,對中央來說,是國家安全問題。如果我們不從「反佔中」的高度去處理,「反占路」其實是無從解決的。「反占路」只不過是頭痛醫頭,今天清了金鐘,今晚便會出現「佔領」灣仔,今天警方抓了人,明天法院下令放人,更不說立法會、傳媒、教育等問題,天天製造反對派戰士,禍及幼兒,沒完沒了。「反佔中」要求香港全民惡補,重新認識「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重新認識作為中國公民,國家「主權、安全、發展需要」的重要性,以及市民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只要香港市民逐步形成和鞏固「反佔中」的意識,處理「反占路」只是小菜一碟而已。國家和香港將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內外敵對勢力的最大損失。
這裡我不妨又一次重申:香港市民團結於中央的周圍,同御外侮,是我們把自身損失最小化的唯一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