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50萬能買什麼?也許是80多個IPHONE6,也許是無數大餐。但為了幫助貧困孩子,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的魏琮泰、楊行同學和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的魏啟泰同學卻毫不猶豫地捐出了積攢10餘年的50萬壓歲錢,用於設立市慈善基金會「青春之光愛心專項基金」,而現年14歲的魏琮泰也成為滬上年齡最小的慈善專項基金主任。
三名學生捐出壓歲錢
據揚子晚報報道,上週五,三位同學一同來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共同捐出了積攢了十多年的壓歲錢50萬元。今年上小學5年級的小啟泰對慈善捐款沒有太多概念,他說,這全是哥哥的主意,自己聽從哥哥的建議,捐出了壓歲錢。
哥哥魏琮泰是該專項基金的管委會主任,也是這次捐款最多的人,捐款金額為25萬元。小小年紀就當上「一把手」,琮泰靦腆地笑了笑,覺得「亞歷山大」,「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需要幫助的同學,卻不知道怎麼幫助他們,以後我會在媽媽的幫助下尋找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去探望他們,關心他們,要一輩子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這位「新晉主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班級裡找贊助人,在他的遊說下,14歲的同班同學楊行也慷慨解囊,捐出了5萬元的壓歲錢。
兩位小兄弟的媽媽、專項基金聯絡員之一的陳曉軍透露說,琮泰和啟泰平時沒什麼開銷。從滿月開始,每年逢年過節長輩和親戚朋友都會給孩子送壓歲錢,這些錢都由家長代為存了起來,積少成多就有幾十萬元。
「其實,這些年他們一直在做慈善,雅安地震的時候捐衣服、捐書,碰到需要幫助的同學捐班費。這次有機會成立專項基金,就能系統地幫助其他孩子。」
「孩子們能捐出壓歲錢,幫助別人也和學校的培養分不開。」另一位聯絡員、楊行的媽媽吳蓉說,從小學到中學,世界外國語學校會舉行各類慈善公益活動,三名孩子從小受到慈善熏陶,很有愛心。
首批資助了15位特困生
魏琮泰的爸爸魏寶龍是一位企業家,他表示,儘管孩子從小生活環境優越,但不希望他們養尊處優,時刻不要忘記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記者瞭解到,該專項基金將用於資助特困家庭的中小學生和自閉症患兒,以及患有視力、聽力和智力障礙的特殊兒童。這也是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的首個由中小學生用自己節儉積存的壓歲錢設立的慈善專項基金。據悉,該專項基金首批資助了15位特困學生和15位特殊兒童。
昨天,記者還聯繫到了寶山虎林路小學的受助學生黃林(化名),小黃的父親過世了,母親要養活兩個人十分辛苦。他表示,自己拿到捐款後很感動,長大後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回報社會。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這筆善款真不算一個小數目了,這份愛心也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我們希望這三個孩子將愛傳遞、將愛延續,讓身邊困難的人們能沐浴愛的陽光,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釋疑]
14歲孩子能成為專項基金法人嗎?
14歲的孩子當上了慈善專項基金的主任,他的手中有些什麼權利?這樣的操作合不合規?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方國平。
主任有沒有簽字權?
記者:「青春之光愛心專項基金」的主任才14歲,尚未成年,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能成為專項基金法人嗎?有簽字權嗎?
方國平:國家尚沒有法律規定,未成年人不能成為專項基金的主任。要知道,專項基金不是組織,不具備法人資格。專項基金只是按照捐贈人意願設立的定向使用的基金,然後尊重捐贈人的意願實現民主管理,共同成立管理委員會,再推選捐贈人擔任管委會主任一職。由其召集、討論專項基金的使用事宜。
現在慈善法還沒有問世,慈善基金會制訂了慈善專項基金管理辦法,其中也沒有提到專項基金主任的年齡限制。如果碰到簽字做決策,主任可以簽字,也可以委託副主任簽字,一般尊重捐贈人的意願。
記者:以前有未成年人擔任過專項基金的主任嗎?
方國平:從未有過,這是個很好的嘗試,值得鼓勵。
基金主任有什麼職責?
記者:身為專項基金主任,要承擔什麼樣的職責呢?
方國平:主任要做的工作很多。第一就是監督專項基金的使用情況,二是參與研究專項基金如何使用,三是跟蹤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以及參加專項基金開展的各種活動。
記者:據我們所知,專項基金的副主任就是主任的父親,為何不能由家長直接擔任主任一職呢?
方國平:在設立專項基金籌備過程中,我們就與捐助人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多次溝通,這筆錢是由三名學生捐的,理應由他們參與管理。家長的意思是,希望通過這件事,讓學生從小做慈善,而擔任主任一職,能讓孩子直接接觸專項基金的運作和管理,培養他們的能力。過去我們講要從小培養理財能力,其實慈善能力也要從小開始培養。這些能力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說明家長很有遠見。
專項基金能不能公募?
記者:慈善專項基金的「起步價」是多少?目前慈善基金會有多少專項基金?
方國平:法律沒有規定。我會自己制定的《專項基金管理辦法》規定的「起步價」是50萬元。
記者:那麼專項基金能定期「充值」嗎?如果資金不足了,能對外公募嗎?
方國平:專項基金是不能對外公募的,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大家覺得你的項目很好,主動捐錢給你。以「青春之光愛心專項基金」為例,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孩子們繼續捐出壓歲錢;二是將基金存在銀行產生利息或由慈善基金會專業人士通過理財保值增值,產生的利潤追加到基金中;三是三名學生的其他同學自願將多餘的壓歲錢投入到該基金中,共同管理該專項基金。
有錢人的孩子才能做慈善?
記者:捐助人的父親是一位企業家,有人質疑說是不是有錢人的孩子才能做慈善?
方國平:我是這麼看的,有錢人的孩子做慈善,社會應該大力支持,不做慈善,難道去做紈褲子弟嗎?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不是他們能選擇的,但他們可以選擇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
但另一方面,是不是沒錢人的孩子就不能做慈善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這裡有個叫龍龍的捐助人,家境並不好,但他的媽媽從懷孕開始,就以孩子的名義在孩子的生日或重要日子捐贈善款,每次不多,就十幾元、百來元,已經堅持十幾年了。我認為,沒錢人的孩子捐十幾元和有錢人的孩子捐一萬元的愛心是一樣的。甚至,這些年,我個人感覺家庭不富裕(或者工薪階層)的孩子做慈善的人數比富裕家庭的孩子還要多。 青年報首席記者 范彥萍
[專家解剖]
慈善需要學習並非一蹴而就
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首席顧問,中國基金會中心網第一任總裁莊愛玲介紹說,「據我所知,在國外未成年人擔任專項基金的情況較少,上海的這一案例,我個人認為,它的初衷是希望讓孩子獨立擔任事務,培養未來領袖。在中國講究長者為先,有權威的人有話語權,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也參與社會事務。」
「個人覺得,這個孩子的主任之職可能是掛個名,倘若真的要去管理一個專項基金,不光是捐錢那麼簡單,而要承擔起很多責任。」莊愛玲建議,以該專項基金為例,家長可以先承擔起責任,甚至請專業人士幫忙管理,孩子跟著學習而不是名副其實地起到決策作用,等到他成人後,便可挑起重任。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未成年人,慈善都是需要學習的,並非給了職務,就一蹴而就的。
「我覺得,未來,中國的家族基金會會越來越多。」莊愛玲認為,隨著中國家庭的財富增長,有的孩子已不需要像父輩一樣艱苦創業,就能擁有很好的生活條件。成立專項基金,錢只是起到槓桿的作用,真正的目的是通過資金的捐贈,讓孩子瞭解社會,洞悉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嘗試解決一些問題,成為很好的社會公民。而不是像現在的一些富二代一樣,開豪車、出入高檔會所,成為物質的巨人,精神的矮子。
「黃毛小子當專項基金主任,其實沒什麼好稀奇的。」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透露說,在國外有10多萬個基金會,很多是家庭基金會,都是孩子當主角,區區幾百美元就能成立一個小型基金會。美國孩子做公益的形式也很多元,譬如大雪天在家門口賣糖。對青少年做公益應該鼓勵。
公益研究專家、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童瀟分析說,慈善事業的發展不僅僅要靠政府部門或者慈善機構來做,更要動員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青少年做慈善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多向前輩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