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援引海外版香港媒體報道,11月18日晨當地警方協同有關方面在金鐘中信大廈外圍執行清除障礙物行動,進行約兩個小時後完成。在清理過程中,有佔領人士不滿工作人員將立法會大樓外迴旋處的鐵馬也搬走,一度與負責人理論,並要求解釋清楚清理障礙物的具體範圍,但並無大的衝突。
有人評判說,這將是各界猜測已久的清場的前奏。「佔中」者們總體反應比較平淡。當然也有例外,晚上有人前往金鐘現場呼籲,示威者可以參與包圍英國領事館的行動。該名人士表示,若前往包圍英國駐港總領館,香港警方無權執法,港府亦無計可施,英國方面亦不敢驅趕,因此,示威者無須擔心被清場。他還強調,不應用「佔領」一詞,應改用「包圍」云云。該人士還呼籲示威者隨身攜帶「BN(O)」,即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以削弱英國領事館自行「清場」的正義性。
隨著學聯上京鬧劇落幕,法庭又頒下清場禁制令,民心均趨向支持「還路於民」,恢復正常生活。「佔中」者們對行動的「下一步棋」進退失據,金鐘、銅鑼灣及旺角佔領區也幾近淪為空城。面對當前形勢,不少佔領人士感到迷惘,有大學生在佔領區的調查也發現,大部分佔領者對未來不知如何做為好。中文大學最新民調亦印證,不支持佔領的比率急升,67%人認為佔領人士應全面撤離佔領區。
反對派介入謀拖延
從下一步來看,如今「佔領行動」日薄西山,打頭的學聯陷入進退失據的狼狽狀態,參與者人數比以前少多了,估計大多數無意留守,正好借坡下驢,「自行收拾物品離開」。若非別有用心者橫生阻隔,清人也問題不大。
倒是後「佔中」時代,學聯和反對派可能會延長戰線,把他們喊出的政治要價變現成一種長期的抗爭。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清場呼之欲出的時候,香港反對派各政黨按捺不住不再避嫌,從幕後走到前台,紛紛插旗圖謀施展拖延戰術。
有人說,這是反對派因應「佔領」形勢的新變化而採取的「高調介入」策略,企圖在「後佔領時期」發揮主導作用,否則民心散了,「佔中」隊伍就不好帶了。
反對派打的又是什麼算盤?他們明知清場在即,也試圖繼續打國際影響牌加以抗衡。反對派元老李柱銘就帶了大約50名來自英國、芬蘭、菲律賓、泰國等多個國家的自由國際聯盟成員到金鐘「佔領區」視察,企圖擴大國際影響。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二戰時納粹德國的法制類比香港現行法制,試圖從道德上給香港社會潑污水。因為如果法院禁止令遭污名化被推翻了,清場自然也就師出無名了。問題是,為個人和政黨私利不惜否定整個香港百年來法治社會的底蘊和積累,這就是他們標榜的愛香港嗎?
自稱「愛香港」的反對派們應該算算這麼一筆賬——香港地區去年的GDP僅為內地的3%左右,因此萬一香港爆發動盪,會對本地中短期經濟造成不小損害,但對整個中國的經濟卻無關痛癢。有人引用一句俗語「敬酒不吃吃罰酒」,勸告示威人士及泛民陣營,如果想以強硬方式行事或者繼續糾纏不休,最終或會自食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