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發展中世界正在興起大規模基礎設施的建造熱潮。中國希望成為承建方並提供資金。
本周四,中國官員公佈一項最新的基礎設施大工程:沿尼日利亞海岸建造一條長達1400多公里的鐵路線,合同金額120億美元。媒體稱這是中國贏得的最大單筆海外合同。
隨著國內經濟逐漸冷卻,中國正投資境外巨額基礎設施項目,並出台新的融資計劃以助發展中國家一臂之力。由於發展中國家尋求滿足經濟增長引發的人員及物資流動增多的需求,此類投資將大多流向像尼日利亞鐵路這樣的交通工程。
與19世紀美國大西部鐵路擴張極為相似,如今的這些項目也意在將增長擴展至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內陸地區。例如,在近10年內,中國已斥資數百億美元建造數萬英里的公路和鐵路,為的是將經濟機遇從沿海地區擴展至數以億計的內陸勞動力。
發展中世界的經濟擴張正在催生大量交通和其他基礎設施項目需求。有預測稱,全球基礎設施的總支出將在2025年達到78萬億美元,甚至略高於目前的全世界GDP總額。大部分融資將來自私人投資和由美國及西方盟友主導的公共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如今,中國正利用其在歷史性經濟擴張中積累的巨額外匯儲備,為境外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
近來,中國先後宣佈與金磚國家聯合組建開發銀行,同意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出資,在上周宣稱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以打破亞洲互聯互通的瓶頸」。這些新的融資措施將在發展中世界發揮多大作用,尚需觀察。但中國提供的替代貸款選項已引起某些擔心和疑慮,甚至還有人質疑中國的動機。例如,非洲一些國家擁抱中國的大規模投資,有批評將這看成中國增加自然資源獲取的戰略的一部分。
但在普華永道首席經濟學家哈里·布羅德曼看來,對中國「新殖民主義」的指責毫無根據。「中非之間的經貿往來與殖民地化沒任何關係,只關乎經濟和外交。」他在近期的報告中寫道,「中國在國內面臨諸多挑戰,斷言北京追逐不切實際殖民夢想的說法很天真。」(作者約翰·W·捨恩,王會聰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