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截至21日,滬港通正式開通已有一周。香港金融界人士表示,雖然開局未如預期,但並不影響其前景,無須過於擔心滬港通額度使用的暫時「低迷」。正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所言,滬港通如同「煲湯」,應慢慢煲,對滬港通的長期表現充滿信心。
據新華網報道,不止李小加,此間多位證券分析師均對滬港通的前景相當樂觀,相信隨著對市場瞭解深入以及限制的進一步取消,滬港通值得看好。
從成交情況看,截至21日滬港通下成交金額合計291.01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滬股通累計成交509485筆,成交金額252.31億元,淨買入為236.4億元;港股通累計成交95379筆,成交金額38.7億元,淨買入為29.28億元(以當日人民銀行中間價計算)。
恆生銀行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就此表示,不需要將僅僅幾日的交易量作為滬港通成敗的指標,因為滬港通是活化股票市場的重要一步,其最終目的是通過滬港通的渠道吸引資金進入,為內地企業融資和發展提供平台。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也表示,滬港通的發展剛剛起步,投資者和市場均需適應交易習慣和模式,初步看來,滬港通運作順利。
不過,在前5個交易日中,除第一日滬股通額度用盡外,滬港通南北向的額度使用都呈明顯下行趨勢。21日,滬股通每日額度使用23.41億元,占比約18%;港股通每日額度使用1.9億元,占比1.8%,為一周最低。
就此,陳家強指出,每日額度是一個上限,並非營銷指標,當局制訂的時候,也不希望經常達到或用完額度,因為「爆額」便要停市,這對投資者來說並非好事。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表示,有關額度並非指標,更非目標,而是用作風險管理的工具,實際買賣要看市場不同的因素。
而對「北上」熱情超過「南下」的情況,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分析稱,香港及國際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瞭解,相對來說較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更為熟悉,因而初期北向熱情超過南向。
香港分析師普遍認為,滬港通為境外機構投資者提供了QFII及RQFII之外的新的投資渠道,預計機構將利用滬港通購買A股,而將QFII及RQFII額度用在國債等其他的內地資產配置。
而南向額度方面,他們則看得較為保守,一則QDII都未用盡,二則內地大機構、大的投資者如果有興趣港股,應早已通過其他途徑進入香港股市,而不會利用有額度及交易時間限制的滬港通。
香港資深金融專家及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國內券商應做好港股通的推廣工作,加強投資者教育,讓普通投資者更加瞭解港股通的運作,並給予滬港通更多時間與市場磨合。
「基於內地投資者規模遠較香港龐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向規模可能會接近或超過北向。」廖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