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盧麗寬 龍巖報道)「出來了!出來了!」12月6日上午11時35分,福建龍巖隧道塌方發生35小時後,等候在洞外的人們歡呼起來了。
此前的5日零時30分許,災難降臨,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適中新祠村,正在施工中的廈蓉高速公路擴容項目A3標段後祠隧道(新建三車道)出口段發生塌方,21人被困。
在黑暗經歷35小時等待救援的21名受困者,獲救後全部人員身體狀況良好,已被送至龍巖市第一醫院觀察。中共龍巖市委書記梁建勇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看望受困人員,他說,救援時間比預計快了很多,35小時就救出來,請大家安心恢復。
事故發生後,經專家現場會商,決定在確保原通風管道暢通的基礎上,立即實施三種打通生命通道的救援方案:一是在塌方體左下方打一通風孔,二是在隧道上方適當位置打一通風孔,三是礦山法施工打通被困人員出洞通道。三種方案齊頭並進,同時做好水、電、氣等物資保障,加快營救速度。
親歷者說:害怕,擔心,但堅信不會有事
梁建勇在醫院對當班班長段宗林說,你這個班長當的很不錯,起到了主心骨作用。
本報記者也在第一時間採訪了段宗林。說起當時的感受,他用一句短話歸納:當時害怕、擔心,但相信不會有事。
事發時,段宗林第一感覺「應該是哪裡斷電了」,隨後的反應是「塌方了」。帶著手電筒的他,尋找一番,發現根本出不去了。於是就清點了一下受困者的人數,發現大家都沒有在塌方點,就「鬆了一口氣」。
當記者問及大家是如何度過這兩個夜晚時,段宗林說,裡面有點冷,但大家都比較鎮定,並集中在距離塌方20多米的地方。「因擔心有聲音聽不到,大家就輪流睡覺。」
當時也有人提心出不去,段宗林就安慰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應該沒事的,最多呆兩天的時間就有人會想辦法傳食物進來,只要有食物就沒事。果然,5日下午大家聽到外面的動靜,知道有人在營救,心情平靜了下來。
不久,不僅有了送氣通道還有牛奶、麵包、礦泉水等食物,手電筒、筆紙、對講機等通訊照明工具,通過打通的「生命通道」傳來。一位工友用傳遞過來的紙和筆,寫下了全部人的名字,再將這份名單傳到外面。
5日晚8點多,營救人員將秋衣秋褲、饅頭、油條、包子和牛奶礦泉水送進去,並且一邊敲擊鋼管一邊對話,這更讓受困者感到了暖意,「沒有人再害怕了」。
來自四川55歲的康師傅告訴記者,「塌方一發生,隧道內一片漆黑,心裡感到很害怕。但感覺塌方點的距離跟他們作業點還有距離,加上大家都在一起,就沒那麼緊張了」,「開始大家都認要在隧道內呆4-5天才能出來,沒想到30多個小時就被救出來,非常感謝!」
52歲的湖北十堰人朱志凡對事故的驚心一幕仍心有餘悸,「我正在隧道內鑽孔,忽然後面就塌了,塌方後洞內沒有電一團漆黑,既不知道塌方的厚度,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出來,很害怕」,「被救之前看到了一點亮光,收到了傳進來的食物,內心就沒那麼怕了。剛出洞口時,心情真的激動,想流淚。」
後續:檢查生命體征後將進一步做心理篩查
6日午後的龍巖市第一醫院醫院住院部四樓的骨科病房內,一片繁忙,醫生、護士等醫務人員井然有序地忙碌著為被困工人擦臉、洗腳、測體溫、餵飯等,並詢問他們現在的身體狀況。
被困的21人中,有16人是湖北籍,4人是四川籍,1人是河南籍。而16名湖北籍人員中大部分來自竹山縣。救援通道打通後,這21個人是自己從洞內走出來的,他們每個人的精神狀態都還好,其中一被困人員在見到有人要扶他時「說不用,我挺好的,我自己能走」。出來後,大家情緒穩定地坐在離隧道口150米左右的地點。中午12:00,營救的救護車從隧道開出來,向龍巖市第一醫院駛去。
龍巖市第一醫院科教科王科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21人全部生命體征穩定。他繼指,「人若是在黑暗環境下的時間較長,會表現出恐懼,不過目前21名被困人員狀態表現相對穩定。被困人員經內外科檢查生命體征後,將會進一步做些心理上的篩查,有些人需要心理幫助,有些人需要心理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