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新網報道,今日(14日)起至2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開啟年內最後一次出訪。在這次橫跨亞歐的外事行程中,李克強將正式訪問兩個國家,並在三個多邊外交舞台提出「中國主張」,此次出訪有多個「首次」,不管是雙邊活動還是多邊機制,均是看點頻頻。
看點一
中國總理時隔6年訪哈,將帶去什麼商業大單?
哈薩克斯坦為李克強此訪第一站。這是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首訪該國,也是自2008年以來中國總理再次訪問這一中亞國家。
去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曾對該國進行國事訪問,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中,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
「這充分體現出中哈關係的緊密性。尤其在高層頻密互動的『催化』下,哈薩克斯坦已成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的『標桿』。」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向中新網記者分析。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認為,李克強此行就是要同哈方一道,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從概念轉化為一些具體落實的項目,「中哈合作可謂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據報道,此訪期間,雙方將簽署約30份合作文件,總金額有望超百億美元。周永生說,尤其對於哈薩克斯坦,這將是「一筆大單」,而這些商業大單具體涉及哪些領域,則有待觀察。
看點二
上合舞台,如何奏響「中國好聲音」?
在哈薩克斯坦,李克強還將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
如今,上合組織已走過13年。有媒體撰文指,在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三股勢力」蠢蠢欲動以及部分成員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各方對上合組織的期待更加高漲,對中國的作用越來越重視。
據中國外交部介紹,李克強將針對當前成員國發展關切、需求與合作現狀,提出加強各領域合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
屆時,李克強將提出哪些「中國主張」引人關注,外界分析,推動成員國參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應是題中應有之義。
事實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提出後,受到中亞國家高度重視和歡迎。上合組織成員國都位於古絲綢之路沿線,各方都有意願通過上合組織這一平台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成為雙贏甚至多贏的合作典範。
看點三
中國總理28年來首次往訪,如何與塞爾維亞謀劃未來?
結束在哈薩克斯坦的行程後,李克強將繼續向西,趕赴地處歐洲東南部的塞爾維亞。
引發外界關注的是,此訪既是李克強本人首次訪塞,也是中國總理28年來首次往訪。
「事實上,塞爾維亞與中國傳統友好,且在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中地位舉足輕重,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中東歐國家。」周永生評價說,此訪將成中塞接觸的一個新開始。
阮宗澤向中新網記者分析,以塞爾維亞為例,眼下,中東歐國家面臨著非常繁重的發展任務,而歐盟在幫助這些國家時則有些力不從心,且歐洲的整合也面臨艱巨任務,而中方同其合作,則有助於其經濟的復甦和發展,這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孔田平對中新網記者進一步表示,對於促進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塞爾維亞也有著比較強烈的政治意願。
看點四
「16+1」新平台上,如何打造中歐關係新引擎?
在塞期間,李克強將參加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與16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商合作大計。
據介紹,此次會晤主題是「新動力、新平台、新引擎」,即:「16+1合作」為鞏固中國同16國的傳統友誼注入新動力,為拓展中國同16國的互利合作搭建新平台,為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打造新引擎。
長期從事中東歐研究的孔田平注意到,「新引擎」是一個比較新的提法,「作為整個中歐合作的補充,『16+1合作』實際上是豐富了中歐關係的層次,有助於中歐關係的全面、均衡發展。「
阮宗澤則表示,相對於「老歐洲」而言,中東歐發展相對滯後,面臨著繁重的重建任務,這和中方提出的互聯互通等密切相關,因此,與之加強合作,將提升中歐合作的含金量。
屆時,如何助推「16+1合作」進入提質增速新階段,如何將「16+1合作」打造成中歐合作新引擎,引發期待。
看點五
如何通過互聯互通助推GMS國家聯動發展
在此訪最後一站泰國,李克強將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第五次領導人會議。這是李克強首次出席這一會議。
GMS於1992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發起,涉及流域內6個國家: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大湄公河地區發展的主要瓶頸還在於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問題。」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看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打造中國-東盟合作升級版等倡議都符合GMS新的期待。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說,在此次會議上,李克強可能會把上述倡議進一步細化,也會提出新的倡議,不僅聚焦經濟發展,也要強化安全合作,真正做到政治安全和經濟發展雙輪驅動。
阮宗澤說,在這一小多邊的機制中,尤其如何通過互聯互通合作助推GMS國家聯動發展,備受域內各國乃至整個東盟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