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持續兩個半月的「佔中」終於結束。香港學界傳出反思的聲音:為什麼教育界成了「佔中」的主力?為什麼發起人是大學副教授,主力是激進學生組織?香港學界提醒此時應該反省如何面對「佔中」後的問題—
「佔中」以青年人為主力,因此社會必須正視教育下一代,想辦法令下一代變得更好,否則香港將來可能出現極端分子甚至「死士」。
—城市智庫召集人洪錦鉉
香港要解決「佔中」遺留下的社會問題,一定要從教育著手,但預計會面對不少阻力。「佔中」打著爭取民主的旗號,然而只求一己政治目的而漠視社會上其他聲音,甚至罔顧法治,以激進行為企圖脅迫政府屈服,這是否真民主?香港有「示威之都」之稱,示威活動十分普遍,但必須和平、理性、守法,無論自以為的理念有多崇高,其目標與手段要一致,不能以為站在道德高地就可以獲得原諒。
—香港教師會副會長高家裕
無論反對派或學生都不大理解民主的意義,因此學生們一定要在「後佔領」時代學習如何與異見者相處,停止散播仇恨,為鬥爭而鬥爭……參與「占中」的青年人要求所謂「真普選」,某種程度上是源於對「一國兩制」以至《基本法》的誤解。不少香港人不瞭解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不知道人大常委會的角色與功能,甚至不清楚《基本法》,教育界要在這方面多做工夫。
—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胡少偉
學界更要反思現今教育制度的不足,但參與「佔中」的學生是否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香港的未來建設始終要靠年輕一代,希望學生在「佔中」完結後認真回顧過去兩個多月不同報章媒體的報道,理清思路並整理出完整事實,思考在整個過程中是否有不恰當行為。年輕人一時衝動在所難免,最重要的是之後須反思,佔領、衝擊、絕食等種種激烈行為客觀上是令事態變好了還是變壞了,這是一定要好好考慮的。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