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利茨在2015年1月號的《名利場》雜誌上發表了名為《中國世紀》的文章,提出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新的國際秩序正在形成,美國應順應時勢,遠離遏制,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這篇文章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於中國前景和未來定位的討論。不少海外專家認為,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但也要看到,中國的綜合國力還不是世界第一。未來的中國,將成為全球重要但並非唯一的領導者。中國的和平發展,將使合作共贏成為21世紀的主旋律。
中國經濟登頂了嗎?
施蒂格利茨在文章中說,2014年是美國能夠號稱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最後一年。中國將強勢進入2015年,並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裡領先全球。
他的主要依據是2014年4月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統計報告。根據這份報告推算,中國按照購買力平價法測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在2014年底超越美國。
何謂購買力平價法?簡單而言,就是統計時一國的貨幣匯率並非按照實際市場匯率折算成美元,而是通過比較兩國貨幣的購買力確定換算比率。例如在美國一個漢堡包賣4美元,在中國賣16元人民幣,那按購買力平價就是1美元兌4元人民幣,而不再是市場上1:6左右的匯率,也就是說,人民幣的購買力將被人為調高,由此折算的GDP也會跟著變大。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告訴新華社記者,用購買力平價衡量各國GDP在理論上有一定道理,但目前總體仍處於學術研究階段,在實際操作中會有很多問題,例如各國物價統計數據樣本存在局限性,同類產品往往質量或體驗不同難以量化比較等。
洪平凡說,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40%左右,而世行報告將購買力評定修正係數設定為1.85,也就是說報告仍認為目前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人民幣購買力低估了85%。這值得商榷,由此得出的中國GDP可能被高估。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經濟學教授捨福爾德則認為,以不同方式計算,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只是時間點不同,但總體趨勢不會改變,中國的經濟崛起不容置疑。在採訪中,這也是多數海外受訪專家的觀點。
「中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只是人們可能沒料到會這麼快,」阿拉木圖管理大學地區發展研究所所長圖列紹夫說,「中國政府不斷依據國內外局勢變化推動改革,大企業也發展很快,能夠不斷創新,這是中國經濟成功的秘訣。」
「中國世紀」到來了嗎?
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中國世紀」就會實現?怎麼樣的世紀才可稱作「中國世紀」?對於這些熱門話題,海外專家們有不同的觀點和視角。
「我認為施蒂格利茨是對的。未來100年,只要中國能夠管控住那些主要風險,這個世紀將是中國的,」美國CNA金融保險公司前董事長楚科斯堅說。
阿根廷管理和適應咨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蒂亞斯·卡魯加蒂告訴記者:「歷史上,中國就是傳統的經濟強國,只是在過去幾個世紀被西方反超,目前中國正在重新返回它在全球的傳統位置,我們都將成為見證者。」
美國福德姆大學金融系主任顏安也認為,「中國世紀」的提法並不罕見,許多研究和金融機構都使用過類似的說法,這表明全球對中國的經濟實力一定的認可和尊重,但也要警惕一些估算方法過於樂觀。
「至於『中國世紀』是否到來,我認為是有可能的,前提是中國經濟保持可持續的增長,」顏安說,「中國在居民消費方面還有很大潛力,當社保體系逐漸完善,這部分力量就會釋放出來。中國企業也具備後發優勢,沒有歷史包袱,創新革新將更有動力,這也是中國的優勢之一。」
洪平凡則認為,應當清醒地認識到GDP指標的局限性。雖然中國經濟總量可能成為世界第一,但人均收入水平只能排在全球80名以後。至於涵蓋教育、醫療等綜合指標的聯合國開發署「人類發展指數」,中國還排在全球100名左右。
捨福爾德說,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區域發展也不夠平衡,民眾富裕程度的差距成為中美之間的重要差別,要追趕無疑需要時間。此外,美國另一大優勢是它科技創新的實力,在全球依然顯著領先。
「從當前中國的綜合國力看,有些已經成為全球的引領者,有些方面還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差距,但是在一個逐步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未來的中國無疑將形成重要的主導作用,」卡魯加蒂作出了這樣的結語。
中美之間必有衝突嗎?
施蒂格利茨的文章最後落腳到中美如何相處的問題。他強調,新的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下,中美利益緊密交織,不管美國願不願意,都必須與中國合作,而不應採用錯誤的遏制政策,否則只會損害美國乃至全球的利益。
對此,楚科斯堅再次表示贊同:「美中應該是解決世界問題最強有力的合作者。美國不需要因為中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而感到不快。相反,美國應將中國視為戰略夥伴。」
日本大學名譽教授加籐說,所謂中國世紀並不是指中國要在各個方面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而更多是指它逐漸成為全球最具活力、最有發展前景的國家。這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會越來越多。
阿根廷經濟學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說,中國並不會徹底顛覆現有的國際格局,而是「正在以一種更具有建設性的方式參與全球權力和秩序的分配與重組」,「中國的和平崛起並不意味著要取消世界銀行或者聯合國,因而在現有國際體系下,中美之間仍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
圖列紹夫也認為,美國應正確對待中國和平崛起,因為美國將從中獲益良多。諸如反恐、中東局勢、全球核裁軍等重大國際問題,都有賴於美中的積極合作。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美加強合作不僅利於自身,全世界也會受益。
洪平凡提出,「中國世紀」的提法其實仍局限於過去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基於歷史上大國興衰與衝突的經歷。過去幾百年,新舊大國交替往往伴隨戰爭,給人類帶來沉重災難。但我們應該相信,今日的世界各國可以在和平競爭和互利共贏的框架下共同進步。
「中國立足於和平發展,強調堅持合作共贏,建立新型的國際關係, 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洪平凡說,「中國的整體實力肯定可以在21世紀升至世界前列,但21世紀不應該只屬於中國,或屬於某一個大國。它應該是全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世紀,是人類徹底擺脫貧困、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