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蘿崗區聯合街玉樹社區考察。 【文匯網訊】李克強總理剛剛結束的廣東考察,留下了許多溫馨難忘的細節。新快報記者回訪總理廣州之行的足跡發現,總理的風趣、睿智讓人折服;總理的親切、溫和令人感動;總理的殷切叮嚀和深情鼓勵,更將化作未來廣州人民銳意創新、爭鑄輝煌的精神動力。
總理廣州之行時間表
1月5日
在廣州南沙新區考察廣東自貿試驗區規劃、籌備和新區簡政放權等。
在蘿崗考察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詳詢國產裝備和技術標準「走出去」的進展。
在廣州召開外向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聽取對外貿形勢的看法和建議。
前往蘿崗玉樹新村,實地瞭解外來務工人員生活情況,聽取創業人員匯報。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
「以為會上新聞聯播」
在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李克強首先來到位於D區二樓的機務環保部熱機二室。
「總理一進門我們都起立鼓掌了。」當時坐在總理將要參觀的模型旁辦公的工程師楊道宏告訴新快報記者,大家心情除了激動還比較拘謹,看到總理走到電廠模型前,和他那一列辦公桌的同事逐一握手,大家都有點意想不到。
更讓楊道宏沒有想到的是,總理走到他辦公桌前時,還開始提問了,「總理問我負責哪一個階段的工作。」楊道宏回憶,他告訴總理,自己負責發電廠的前期到施工圖階段的設計工作。
楊道宏告訴記者,事後還有一個挺好玩的小插曲,「當時見到總理第一反應就以為會上新聞聯播了嘛,結果一幫同事圍在電視機前看了一晚,啥都沒有。」說完,楊道宏自己也笑了起來。
「晚上回家後,還不斷有得知消息的親戚朋友打電話給我,可忙活了。」工程師喬弘笑稱。
難忘總理臨別贈言
「感謝你們為中國裝備『走出去』創造了條件,也感謝你們為中國裝備、中國標準在世界亮出了名片」,聽完相關介紹後,李克強正準備離開熱機二室的辦公室,走到門口時,他又轉身說了這麼一句。熱機二室的主任馬雪松清楚記得這句話的每一個字,「聽了這句話很受鼓舞,大家都歡呼起來了」。
李克強當天還在研究院召開了外向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開完會準備離開設計院時,研究院其他部門的員工聞訊前來。
「總理太親切了,基本上和每個同事都握了手。」有員工回憶,一位女同事因為出來晚了沒有和總理握上手,急得當場高呼了一句「總理您還沒和我握手呢」,已經走過了幾步的李克強又回頭和她緊緊握了握手。
蘿崗
總理看望外來工親切合影派利是
外來工不知總理要來
1月5日下午3時,住在玉樹新村26棟的吳俊怎麼也沒有想到,兩個小時後坐在他家客廳的會是總理李克強。
玉樹新村居委會主任龍滿基介紹,作為村改居較成功的案例,小區平時有不少領導前來參觀,小區裡大多數居民是外來工,他們的想法都和吳俊一樣,怎麼也沒想到總理會來!所以那天下午,區委書記陳志英和他站在吉興街街口迎接李克強乘坐的中巴車時,附近圍觀群眾並不多。
吳俊當時與妻兒、岳父、小姨和小侄子待在屋裡,他的岳母從3樓的陽台往下看,只看到一行人走進了樓道。幾分鐘後,有人敲門了。
總理給倆小孩派利是
去開門的是吳俊的妻子張海明,她把李克強一行引到了客廳,並且握了手,「總理很溫柔。」這是張海明在意識到眼前站著的是誰的時候的第一印象。
總理與吳俊家裡的人分別握手後,有隨行人員提醒張海明,「今天時間比較緊張,總理在客廳問幾個問題就好。」
一直激動著的張海明這時才反應了過來,總理還站著呢,連忙請總理坐下。
吳俊和張海明回憶,總理一坐下來就問了他們好幾個問題——是哪裡人、來了廣州多久、收入、房子……令夫婦兩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克強告訴他們,廣東的發展離不開外來工的貢獻,但是他們不能忘記自己的家鄉。
聊天持續了七八分鐘,總理臨走前,答應了吳俊一家合影的要求,按照廣東風俗,第一次和吳俊一家兩個小朋友見面的李克強又給他們封了兩個小紅包(廣州俗稱「派利是」)。
「豆豆接過紅包時還啃了一口,把我們嚇了一跳。」吳俊回憶,豆豆是他和張海明的小孩,當天剛滿7個月,聊天時被外婆抱著坐在總理身旁,還被總理捏了一下肉嘟嘟的小臉蛋。
吳俊告訴新快報記者,等總理離開了以後,他們腦海裡還一直回放剛剛的畫面,「沒想到總理留了那麼久和我們聊天」。
總理下樓被居民圍住
總理從26棟走下來準備上車時,附近已經圍滿了人,「時間剛好碰上學校放學,附近的籃球場還有兩個公司在進行籃球比賽,一聽到總理來了,球也不打了。」龍滿基解釋。
梁瑞玲阿姨當時和幾個老友在社區服務中心門口守著,想著總理會過來走走的,事後她為自己這個想法深感懊惱,因為她最終沒有見上總理一面。看見人群散去,梁阿姨只好到處問人要拍到的照片,看一看。
同住在小區的彭順珍阿姨雖然也沒有見到總理,但心情很愉快,因為她的女兒抱著小孫女婷婷和總理握上了手。
「總理好親切,看到小孩子都會去摸摸頭、握握手。」彭阿姨說起來一臉幸福的樣子。
1月6日
在白雲區察看危房改造,要求改善農民工、城市困難群體生活條件。
玉樹新村
總理笑誇創業者「好樣的」
「如果非要說見到總理那一刻是什麼心情,我想應該是激動、興奮和自豪,畢竟,能在創業項目還處於孵化階段的時候就有機會向總理匯報,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談及見到總理,劉康至今仍興奮難平。
劉康是廣州創新谷孵化團隊閃聘公司創始人,他告訴新快報記者,去蘿崗做項目匯報之前,沒人通知他總理會過來,「見到總理的那一刻,我都沒有緩過來神」。
「我的創業項目是準備為全國藍領工人提供網絡綜合服務,是一項針對農民工就業提供網絡支持的項目,我們未來將在中國每一個鄉村都佈置一個產品終端,在往後3-5年內為全國5000萬農民工提供就業服務,包括崗位匹配、工資發放、社會保險等內容。」劉康匯報結束後,總理一行誇獎了劉康創業計劃中應用科技手段促進民生福祉,表揚閃聘公司做出的努力。
讓劉康感觸頗深的是總理給予創業者們的肯定和鼓勵,「我們的夢想是做中國最大的包工頭,讓天下再沒有難招的工人」,這句常被劉康掛在嘴邊的話也在向總理一行作匯報時被他提及,總理一句「你們是好樣的」的話給予劉康莫大的鼓勵與信心,「有了這一句話的勉勵,我想我們未來必將能做得更好」。
白雲雙飛人商業大廈
不鋪地毯不買花
接待總理很家常
雙飛人商業大廈是白雲區永泰村片區內少數10層以上的高樓,11樓的天台可以一覽永泰村的情況,要講解永泰村的危舊房改造項目,這裡是不錯的地點,雙飛人製藥(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正洪後來想,這可能就是大廈被選中作為李克強總理視察點的原因。
說起這棟樓的故事,曹正洪很自豪——5年前這棟大樓還處於爛尾狀態,公司和村裡搞合作投資,改造了這裡。
採訪中,曹正洪告訴記者,接待總理時,既沒有鋪紅地毯,也沒有擺鮮花,一切都是大廈原來的樣子。
新快報記者在大廈內採訪時,在樓內上班的林東澤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了他用手機拍到的照片,「我當時離總理就一米左右!」看著照片,小林又沉浸到當時的氣氛中。
除了在大廈天台視察,李克強還去了緊鄰大廈的一處舊廠房實地走訪。結束視察後,像以往一樣,他主動走到人群中,和圍觀的市民打招呼。
小林告訴記者,6日早上6點多他就回到了單位,站在圍觀人群的最前端,所以既拍到了照片,又和總理握了手。
「我感覺,總理這次主要是衝著自貿區這個問題來的。總理視察時,特別提出自貿區要加強跟港澳的緊密合作。我認為這句話是向香港方面發出信號,在經濟合作上拋出『橄欖枝』,把港澳合作放在了優先的地位。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
那天對於我們家人來說意義很深刻,和總理的合照我們會珍藏,總理給小孩的紅包我們會一直留著,等到他長大了再交給他,那不在於錢多少,更多的是意義。
——外來工吳俊夫婦
總理新年考察廣東釋放了什麼信號?
向改革致敬
首提「改革是中國最大紅利」的李克強,在深圳蓮花山釋放了更加明確的信息:向改革致敬。
5日上午,李克強和現場群眾一起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並與當年陪同小平「南巡」的部分老同志共話改革開放。
在山頂平台晨練遊覽的上千名群眾看到總理,爭相與他握手、歡呼問候,還有人邀請總理一起跳廣場舞。這些畫面的含義更加意味深長:向改革致敬、汲取改革元氣的目標,終究還是為了每一個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
李克強總理在深圳考察的第一站,是柴火創客空間。
總理如此看重創客,首先是因為「創客」不是實驗室裡的科研人員,大多是普通的大學生、上班族,他們的奇思妙想來自於生活裡最直接的需求,將科技創新和「市場」緊密結合。
更重要的是,「創客」源自「草根」,與李克強歷來信奉「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和他力推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十分吻合。
李克強臨行前對各位「創客」說,你們的奇思妙想和豐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
為互聯網金融創造「溫暖春天」
剛剛開業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是總理考察行程的第二站。李克強表示為互聯網民營銀行創造「便利環境和溫暖春天」。
對於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李克強一直抱以寬容態度。他多次說「不要新業態出來立刻管理、打壓」。
李克強說:「微眾銀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他鼓勵這裡的工作人員要不斷降低融資成本,倒逼傳統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給千千萬萬的小微企業以實際信貸支持。
為中國裝備「站台」,為機制創新「鼓掌」
作為中國的「超級推銷員」,總理考察華為公司、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的用意顯而易見。此前出訪期間,李克強參觀過華為羅馬尼亞公司,也見證了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多個海外工程的訂單簽署。
在為中國裝備「站台」的同時,李克強在華為特別肯定了其「機制創新」的價值。李克強說,沒有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就無從依附。要通過改革創新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技術創新的空間和動力。
寄厚望於特區賦予特區新使命
去年9月,李克強對上海自貿區進行了「年考」,2015年伊始,他又來到了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寄厚望於這裡為改革「探路」。
他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話最早就是廣東喊出來的。你們要繼續簡化審批流程、激發市場活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爭創審批的『特區速度』。」
他說:「廣東是改革的先行者和排頭兵,要繼續先行先試,為『三規合一』等改革探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