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青年看不清自己的未來,看不到他們將來要追尋的是什麼,能追尋什麼,對未來恐懼和迷茫。」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8日在北京如是表示。
據中新網報道,全國港澳研究會當天在北京舉辦香港青年問題專題研討會,數十位港澳問題研究專家就如何面對香港青年問題建言建策。
何志平表示,香港青年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全球化影響下,人才流動性與競爭性的加強,給香港青年帶來不安;二是香港回歸後,很多人沒有適應身份的轉變。
何志平認為,香港青年需要重新調整方向,以中國的公民和香港未來的主人身份出現;成年人應該加強與青年之間的溝通,進入他們的生活圈,用他們的語言去交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副校長鄧飛也表示,要系統地研究香港青年人的社交語言和思維習慣,用青年人聽得懂且認同的語言去重構教育工作。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端洪則表示,香港青年面臨一些問題,但不應該將香港青年問題化。「是要治病救人,而不是要去譴責。」他指出,香港青年問題的本質是對國家的認同危機。國家認同有很多個層面,包括國土河山、民族和傳統文化、以及政治共同體等,而香港青年缺乏對這些層面的認同。
陳端洪認為,香港青年人在經歷了「佔中」事件後,應學會獨立思考。「他們在成年的關鍵時期,趕上了普選的歷史機遇。成年人應該用足?的耐心和寬容去幫助他們成長,國家也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吸納香港青年參加國家建設。」
「我們和香港青年之間的溝通存在一些問題,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陳欣新指出,香港和內地青年的差異不大,觀念和行為方式也相似,他們之間溝通和理解的程度影響的不僅是現在,重點是未來。「應該加強兩地年輕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學院長陳周旺則認為,主流社會組織青年教育是自上而下的,祗關心精英,很少會關注弱勢群體。他建議在青年工作中,把「精英化」的思維變成「底層化」、「草根化」的思維,真正地去關心弱勢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