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7省份調低GDP增長目標。 【文匯網訊】全國省級地方兩會接近尾聲。截至1月28日,除了廣東、吉林、海南外,其餘28個省份均召開了省級地方兩會,其中,27個省份明確下調了GDP增長目標。淡化GDP增速、強調改革創新和改善民生成為地方兩會的「新常態」。
據觀察者網報道,據統計,除甘肅和吉林外,目前中國大陸的31個省份均公佈了2014年的經濟「成績單」。數據顯示,只有西藏充分完成了全年的GDP增長目標,為12%,這也很可能是最高的增速。此外,重慶去年增長10.9%,也算基本完成了年初設定的增長11%左右的目標。
27省份調低GDP增長目標
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下,各省份在當地兩會上強調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克服「速度情節」,紛紛下調甚至取消了今年的GDP增長目標。
據中新網記者統計,截至1月28日,除了廣東、吉林、海南外,全國已有28個省份召開了省級地方兩會。除西藏的目標與去年持平外,北京、河北等27個省份均明確下調了GDP增長目標。此外,上海則乾脆取消了GDP目標,只提出了「經濟平穩增長」。
其中,北京從去年的7.5%左右下調至7%左右,天津從11%下調至9%左右,河北從8%左右下調至7%左右,重慶從11%左右下調至10%左右……降幅最大的為遼寧、山西和甘肅,下調幅度均達3個百分點。
下調預期之後,貴州、西藏、陝西、重慶、福建這5個省份的GDP目標依然保持為兩位數,其餘省份均為個位數。其中,西藏設定的目標最高,為12%左右;面臨更大轉型壓力的資源大省黑龍江、遼寧、山西設定的目標最低,均為6%左右。
多地主動下調經濟增長目標,這背後是去年的目標未能完成。數據顯示,在2014年全國GDP增長7.4%創下新低的同時,各地經濟數據也不容樂觀,多數省份去年的GDP實際增幅出現回落,未達到年初的預期目標。
例如,山西2014年GDP僅增長4.9%,遠遠低於9%左右的預期目標;河北2014年僅增長6.5%,低於預期目標1.5個百分點;遼寧增長5.8%,也與9%左右的預期目標有較大差距。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這是各地對今年經濟形勢的普遍判斷,也成為各地下調GDP預期目標的主要原因。安徽今年GDP預期目標由9.5%降為8.5%左右,安徽省長王學軍表示,今年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8.5%的預期目標兼顧了需要和可能,突出了速度和質量的統一,體現了穩中求穩的要求。
今年遼寧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6%左右,遼寧省長李希指出,這是考慮今年國內外發展環境依然複雜嚴峻,穩增長難度加大,確定發展目標必須更加務實,符合客觀實際。同時,6%左右的增長速度能夠為轉方式、調結構留出空間和餘地,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放到創新驅動和優化結構上來。
河北將GDP目標由去年8%左右下調至7%左右。河北省長張慶偉稱,下調GDP預期目標「符合我省實際和社會預期」,可以滿足擴大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的需要,有利於為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騰出空間,有利於實現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突出強調改革創新、改善民生
不唯GDP論英雄,各地在調整GDP增長預期目標的同時,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更加強調改善民生。
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區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列入了2015年重點工作任務,凸顯「向改革創新要活力」。
其中,上海今年除了對GDP不設增長目標,還新增了自貿區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的內容,並且對於公共服務、民生保障都設有具體的數字指標。北京提出2015年要再精簡200項以上審批事項,著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實現全社會研發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左右。
去年獲批建設自貿區的天津提出,2015年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突出天津特色,與上海自貿區形成互補試驗、對比試驗,著力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開放經濟新動力、區域協同新平台、制度創新新高地。
安徽提出今年重點要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著力推動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排在第一位,包括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穩步開展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抓好財稅金融改革、啟動實施全面深化綜合醫改試點。
寧夏、重慶則明確了今年完成改革任務的具體數量。寧夏提出,要大力推動重點改革,完成改革任務38項,開展試點33項,重點啟動或全面推進41項。重慶則提出,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接續推進25項重點改革,謀劃推出一批新的重大改革。
除了在改革創新方面下大力氣外,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各地2015工作的重中之重。黑龍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儘管今年我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油價大幅下降導致財政減收,我們仍要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更多財力物力向基層和困難群眾傾斜。」
多地還提出了今年要辦好若幹件為民實事。寧夏表示,以辦好民生實事為重點,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實心實意辦好30件為民實事。浙江則明確了十個方面的民生實事,包括加大霧霾治理力度、基本完成5000公里黑河臭河治理等。
在專家看來,當前中國需要的不再是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奇跡,而是更應強調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民生福祉的改善。淡化GDP增速、重視改革創新、強調改善民生,在這種更科學的政績觀導向下,經濟的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才能持續增強,人們才能更多共享經濟發展和改革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