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情人節總是「街裡愛人一對對」,難免令單身者倍感惆悵。近月網上流傳,只要一對陌生人互問36條問題,再加上對視數分鐘,緣分便會悄悄降臨。這36條問題,被分成三組,逐步深入揭示個人生活與想法。有香港專家指出,問題本身的用意是希望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程度,如巧妙運用的確有機會拉近兩個人的關係。不過要一對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認真回答36問確有難度,且部分問題涉及私人情感,難以驗證答案真偽,提醒參與者要小心,不要向陌生人透露過多個人資料。
36條問題源自一名美國心理學家Arthur Aron於1997年進行的實驗,他找來多對不相識的大學同學進行36問實驗,實驗後半年,其中一對陌生男女結成夫婦。《紐約時報》上月報道,一名女博客找來男性友人進行實驗後共墮愛河,旋即引起網民一番熱烈討論。曾在港大及嶺大教授兩性通識的心理學家陳頌恩指出,該個實驗的原意是探討兩個陌生人產生親密感的可能性,部分實驗雙方皆是同性,並無刻意點出互動後產生愛情的研究。
「自揭」添親密感 催化愛情
她分析指出,形式上如果兩個人專注地對話,均會令雙方感到受重視,有助促進兩人關係,「他們就像在同一陣線上,任務是完成36個問答,雙方球來球往可減低兩人交談時的空白時間(dead air),也可增加兩人的凝聚力。」她續指,問題中不乏人與人加深認識時會觸及的話題,如家庭、回憶等,隨著問題越深入,兩人的親密性也逐漸增加。
「這個實驗很鼓勵『自我揭露』,從心理學解釋,『自我揭露』是一些令人親密的步驟,人會傾向對自己喜歡的人多點揭露自我,這些步驟是戀愛的經過,而36條問題就彷彿變成愛情催化劑。」
陳頌恩點出部分問題有其價值,「例如問到雙方的共同點,兩人有相同特質是其中一個吸引對方的元素,即使只是外表上的共通點都會增加親密感。」她解釋,除了愛情,友情亦可沿用同一理論,「例如大家有相同嗜好都會加深兩人友誼。」
但陳頌恩認為,最好兩人均對題目有興趣,才會見效,「有時男與女的反應又會有分別,女士習慣假設性問題,但男士或覺得很難答,需要多點幻想。」
潮興分享 「連食飯都上載fb」
另外,文化背景差異也可能有影響,「香港居住環境密集,個人的私隱度已經很低,如果是保守的人被問到家人就未必想回答,中國人是比較集體主義的民族,重視和諧,未必向外人透露一些負面的事。」惟近年社交網站的出現,亦改變了人對「自我揭露」的行為,陳指社交網絡年代的人「連食飯都上載facebook(fb),可能覺得這些問題不是一回事。」
說謊難驗證 初相識宜「留一手」
她提醒,陌生人初次見面玩36問,有很多事情都不能驗證,有些人不想與別人分享很私人的回憶,或想表現一個較好的自我形象,不去揭露私事,「屆時即使對方說謊,你也不可能驗證得到。」她建議對對方的答案最好有點保留,「兩人初相識,也不一定要將私人情感全盤托出,這只是個互相瞭解的形式,如果互動不俗,日後有很多機會再深入瞭解。」
36個問題詳情
第一組:
1.如果可以任意選擇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你想邀請誰共晉晚餐?
2.你想成名嗎?想以什麼方式成名?
3.致電給別人前,你會否先演習一次?為什麼?
4.你心目中「完美的一天」是什麼模樣的?
5.上一次你對自己及對別人唱歌,分別是什麼時候?
6.如果你現時30歲,已知能活到90歲,那麼人生餘下的60年,只能選擇把頭腦或身體保持在30歲的狀態,你選哪一樣?
7.你是否對自己的死法有某種莫名的預感?
8.說出3個你和伴侶之間的共同處?
9.你對生命中的什麼東西最心懷感激?
10.如果你能改變影響自己成長的任何一件事情,你會改變什麼?
11.花4分鐘時間,盡可能詳細地將你過去生活中的故事講給伴侶聽。
12.如果你明早醒來可以擁有某種特質或能力,你最希望得到哪一種?
第二組:
13.如果有個水晶球能告訴關於你自己、人生、未來或其他任何一件事情的答案,你想知道什麼?
14.有沒有一件事情是你早就夢想着要做,卻一直未做?為什麼不做?
15.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16.朋友之間你最看重哪一點?
17.你最珍視的回憶是什麼?
18.你最糟糕的回憶是什麼?
19.如果你知道1年後會突然死去,你會改變現在生活中的什麼東西?為什麼?
20.對你來說,友誼意味什麼?
21.在你的生活中,愛情和情感分別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22.輪流說出你認為伴侶所具備的優點,一共說五個。
23.你與家人的關係有多緊密和溫馨?你是否覺得自己的童年比大多數人更幸福?
24.你如何看待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第三組:
25.各自用「我們」正確地造三個陳述句,例如「我們都在這個房間裡,感覺......」
26.將這個句子補充完整:「我希望有個人能與我分享......」
27.如果你跟伴侶將成為密友,對方最需要知道的是什麼?
28.告訴對方,你喜歡他或她身上的什麼地方,請誠實地說出你通常不會對剛遇見的人說的話。
29.跟對方分享你曾遇過的尷尬經歷。
30.你上一次在別人面前哭是什麼時候?自己獨自一人哭又是什麼時候?
31.告訴對方,你已經喜歡上他(她)的哪一點?
32.什麼事情(如果有這樣的事的話)是嚴肅得容不得開玩笑的?
33.如果你今晚就要死,再沒機會與別人交流,你最後悔沒說出什麼話?為什麼還沒說出口?
34.眼看着你所擁有的一切,及你的房子都將在火災中付諸一炬,你已救出了摯愛的人和寵物。現在你還有時間最後衝進去搶救一件東西,你會搶救什麼?為什麼?
35.你家族所有人裡面,誰的死會最讓你輾轉難眠?為什麼?
36.跟對方分享一件私事,詢問其建議,聆聽對方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並請對方告訴你,從他(她)的角度來看,你選擇這個問題反映出你的什麼感受?
專家有醒:「第一印象」 成王敗寇
極速配對公司Speed Dating Fever總監黃新發(Frankie)看過問題後直指,當兩人互不相識,不論男女首次見面,「外表一定會行先!」其次語調、聲線等,都會給對方留下「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感覺是歡迎或抗拒,已決定了對方是否「畀心機」回答36條問題的關鍵。
Frankie表示,「先不談問題內容,舉一個較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衣着好『核突』的人、問問題又好『倔』,對方或者已經隨便地回答。換一個『靚仔』,有禮貌又誠懇地問問題,結果可能完全相反。」他認為,與對像約會成功的因素,很大比例取決於「第一印象」,「這是身體語言的一部分,肢體動作、聲調、眼神、手勢,對新相識的人都會烙下一個印象。」
「若邋遢,幾高學歷都好難發展」
對於流傳愛上陌生人的36問,他坦言「都有質疑」,問題太深入令人未必認真回答,部分問題與極速約會相似,例如兩人的共通點、對方有何優點等。至於36問的化學作用不能說沒有,但因人而異。「可能有人25年人生以來最大的成就是家人,可能對對方是個觸動位。」
他提醒單身者,迎接愛情前,裝備自己有三點需留意,一是個人護理,「衣着打扮及個人護理都很重要,如果你邋遢,任憑你幾高學歷都好難想同你發展。」其次是與人的溝通技巧,「例如在Dead air(空白時段)時懂得『執生』,會顯得為人活潑,有什麼說話應說或須避諱等。」最後是否有平台去認識新朋友,「圈子小的話,要想辦法如何拓展,接觸多些人。」
先自我瞭解 試探喜好易「加分」
心理學家陳頌恩亦指,戀愛過程中自我瞭解亦很重要,關於36問「其實可以先問自己」,她解釋兩個人相處,涉及很多個人感受和個人意識,一個人若無法瞭解自己,亦很難與別人良好地溝通。
「例如情人節女孩子想男朋友『氹』自己,但自己卻無頭緒怎麼才是開心,亦很難要求對方為你炮製一個完美的情人節。」她建議有心儀對象的人,可以記下部分問題,例如「完美的一天包含什麼元素」,從中試探對方的喜好,為自己製造「加分位」。
「假如看不見, 98%戀上陌生人」
*文員Connie:「問題引導我認識一個新朋友,如果遊戲可以由入場到完成都完全看不到對方樣子,我相信會更刺激更好玩!雙方亦可以更純粹地傾訴。不過在遊戲過程中,我選擇盡量不看對方眼神,如果兩人面對面、有眼神接觸的話,我相信會影響了答案。」
「我認為遊戲是有機會戀上陌生人的,假如看不到對方,連facebook都不看,只用文字去溝通和聯絡,我認為會有98%愛上這個人,因為看不到的話,可以排除一些顧慮。在香港的文化,一個人的外表和職業都可能影響到擇偶,可能外國對外在條件沒有太多考慮,愛上陌生人的機會率也可能比香港人高。」Connie說。
首重真誠回答 坦誠溝通
作曲人Steve:「問題也不會太尷尬,比較難得的是,現在街上很少機會這樣同人對話,但我認為首要條件是你的回答,要讓對方感覺到真誠,你亦開放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對方才會有相同的態度,這種坦誠的溝通是重要的。
「現在人人都低頭玩手機,即使facebook朋友也只是給個『讚』,或者片面地說一兩句,比較少機會有效率地對話。如果沒有這些問題,兩個人坐下就不知說什麼,所以這些問題是很好的工具,提供基礎讓人去傾談。」
愈問愈深入 促進友誼
*印尼旅客Aditya:「我們是各自來港旅遊,而在港碰面,所以相識不久。我認為活動意念非常好,有些問題愈問愈深入,但這是個好機會讓兩個陌生人瞭解對方更多,亦有助促進我們的友誼。」
印尼旅客Dita:「其實遊戲令我感到尷尬,不過我本身性格內向,這是個好機會讓我學習如何與別人溝通,從而令自己變得更健談。」
陌生交談 內向變無顧忌
*學生鄭小姐:「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有些話題對朋友反而『收收埋埋』,但與陌生人對談反而可以毫無顧忌地說想說的話,是個好機會去抒發心中情。由於對方是女孩子,所以沒有尷尬,男生可能就會比較尷尬。」
學生Maris:「平時對剛認識的朋友,也不會立刻談到很深入的問題,難得可以跟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放開懷抱地溝通,不過有些問題真的頗難答,例如說到家人,日常跟朋友也少談及家人,我認為認識朋友是可以的,但未必會令兩人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