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鳳凰網報道,2015年春節聯歡晚會在熟悉的難忘今宵聲中結束。像往年一樣,讚的彈的都有。特別是此前一直飽受人關注的語言類節目,同樣也在冰火兩重天的評價中,落下帷幕。
早在春晚上演的幾個月裡,關於春晚語言類節目將有重大突破的說法就不絕於耳朵。相關的新聞也層出不窮——反腐題材將進入春晚、紀委為春晚相聲小品提供素材,這樣的新聞標題不絕於耳朵。直至春晚最後一輪綵排前一天,周煒和武斌的相聲《圈子》被斃,又神奇地起死回生。無不一顯示出此次語言類節目與往日不一樣的神秘感。
但這一切,真就到了值得驚叫和歡呼的程度嗎?顯然不是,這不過就是發生了一點小小的改變——在春晚中幾乎絕跡的諷刺藝術,重新有限度地回歸了而已。在多年前,此類節目曾經是春晚的招牌,讓人們覺得這個晚會「說的比唱的好聽」!
昨晚的春晚語言類節目是否達到這個境界呢?苗阜、王聲的作品《這都不是我的》,相聲講的是某領導經不住誘惑收禮之後,又無比糾結為自己找借口,內容中直接刻畫了行賄的細節,尺度更是大到收錢、收房、收情婦,甚至還暗示情婦懷孕等細節;沈騰、馬麗的《投其所好》諷刺的是巴結領導的不正之風。周煒、武賓的相聲《圈子》針對「認識不同圈子的人好辦事」這一圈子文化進行批判,其中涉及子女上學要靠圈子、醫院看病要靠圈子等各種社會現象,讓人在笑罷之後,陷入到沉思之中。
儘管此前媒體已將「三十年來諷刺尺度最大」的相聲;「最具銳度的春晚語言類節目」加諸於以上幾個小品中,甚至還不無誇張地用上了「春晚語言類節目破冰式改變」之類的贊詞。但是,相比於現實生活中揪出的各類貪官和各類令人窩火的社會現象,以及人們積悶之下在網上發出的各種惡搞式的諷刺段子和牢騷,這些節目簡直都可以說是溫柔如小貓的了,偶爾小露一下爪子,便引來驚奇甚至讚歎,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此前它們的表現實在太LOW了,因為各種各樣的顧忌和敏感點太多,一向受人喜歡並讚歎的小品和相聲,變得平庸甚至下作,上演時演員拼盡力氣在台上用力表演已被無數次斧正得幾乎沒有發揮空間的作品,但觀眾在熱鬧過後再仔細回想得起來的細節、台詞,可謂微乎其微。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泡沫式的耍寶與搞怪,如早期好萊塢默片中永遠不缺的扔奶油蛋糕一樣,只能讓觀眾皮笑,而無法讓觀眾的心笑。這是當下中國所有與笑有關的藝術形式面對的共同問題,諷刺似乎已成為一種只能傷及自己的藝術,相聲除了拿台上的演員及其二大爺開涮,就再無別的可說;小品已遠離社會喜怒,變成家長裡短的絮叨;趙本山們當年賴以成名的陪村長扯蛋的勇氣和膽量,都拿來對付殘疾人和老實人去了。語言類節目,如同被取掉了刺的刺蝟,直接變成了圓不溜瞅的肉丸子,在溫柔甜膩中,隔靴撓癢。
是我們這個時代不需要諷刺藝術了嗎?顯然不是!而是某些人片面地將諷刺藝術,與時代對立起來,認為一說起諷刺,就是揭露陰暗面,而他們忘記了,即使在高速發展並充滿正能量的時代,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人和事,需要幫助教育甚至批判,揭露和批判陰暗面,其實就是光明。而通過諷刺這種方式,讓人們的笑聲中激起反思,並樹立起社會的正確價值觀,是善莫大焉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對2015年春晚小露崢嶸的諷刺類節目,報之以掌聲,並期待這樣的節目,能以更高的質量和更大的數量,進入到我們演藝舞台上。雖然,春晚之類的年慶節目,並不一定需要從頭到尾尖牙厲齒地說窩心事,但為其開一條縫,讓一個門類的藝術重新煥發生機,讓生活不因缺味而變得乏味了,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雖然,今年春晚在午夜之後播出的那兩段相聲,離人們所期待的,還有太遠太遠的距離。(曾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