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柴靜自費拍片查霧霾 質問中石化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01]
       

視頻截圖

【文匯網訊】辭職後,柴靜在做什麼?2月28日,她向優酷、騰訊等多家視頻網站免費奉獻了大型空氣污染深度公益調查——《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柴靜透露,促使她展開調查的原因是,女兒還沒出世就患上了腫瘤,一出生就要接受手術,「在照顧她的過程中,對霧霾的感受變得越來越強烈」。目前,孩子已經痊癒,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柴靜害怕女兒有一天會問「什麼是藍天」、「為什麼老把我關在家裡」?於是她開始了調查。

用《看見》的百萬版稅自費投入調查

據北京青年報3月1日報道,柴靜介紹,公佈女兒的病情,自己此前顧慮很多,因為「必須要考慮說出來之後,女兒將來會承受什麼。」後來丈夫勸她「我最深刻地感覺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後,才會對空氣污染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態度。」他說,「這是你迴避不了的一個基本動機。」這句話對柴靜產生了作用。「一個人沒有當媽媽之前,這個世界只跟你有幾十年的關係,我對我的一生負責任就可以了。但確實有了她之後,你跟未來世界有了關聯,有了責任。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情感的驅動,我確實很難去用這麼長時間做完這件事。」

一旦投入調查,柴靜發現,污染其實早已存在。2008年北京奧運空氣質量保障小組組長唐孝炎院士向她提供了2004年某個月的PM2.5數據曲線,相當於今天的嚴重污染,首都機場關閉了,但是當天新聞報道是,那是霧,「可見當時整個社會對空氣污染缺乏認識。」一年中,她現場調研,查閱文獻、拜訪專家,拍攝而成紀錄片《穹頂之下》,前後花費一百萬人民幣,錢全部來自兩年前《看見》的版稅。

大氣污染不是改革開放帶來的

柴靜試圖在紀錄片中回答三個問題,「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霧霾是什麼?紀錄片中柴靜攜帶儀器,做霧霾健康測試,並作為志願者參與人體實驗,分析呼吸成分,拍攝肺部深處碳素沉澱的後果,想向大家解釋「霧霾是什麼」,性質、危害、構成。

柴靜介紹,一年中她以個人身份拜訪能源、環保領域內的專家以及職能部門,包括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韓俊等國內高官以及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等——沒人拒絕提問,在回答時都毫無保留,直面問題。「我覺得他們都希望能公開地討論問題,因為問題呈現就是解決的希望。」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市環保局機動車處的處長李昆生,「他讓我很慚愧,有時候我都覺得某件事做不下去,不太可能,他還在繼續發表文章,不斷往前推進。深夜有時會收到他的兩三篇文章,文中的急切之情和為公之心對我是一種感染。」採訪對象的積極態度讓柴靜感覺,中國有很多人希望環境能夠改善,並在為此努力。

除了已經上線的紀錄片,柴靜還把一年的採訪所得發給了全國人大法工委,希望對正在修訂的《大氣防治法》有所參照。「他們逐字看完,附上建議,返還給我,並打電話表示感謝,說會在修訂時考慮相關問題。」同時,她還把資料發給了正在制訂國家油氣體制改革方案的小組成員,「得到的反饋也讓我很意外。他們提出的唯一意見是,如果篇幅不限,可以談得更多……」

「我想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態度是,改革在中國適逢其時,需要讓大眾更多地知情參與,更多地討論,達成共識。公眾是空氣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沒人比普通人更清楚自己身邊的污染源,也沒人比我們更愛護自己的家園。」

影片質問中石化

有媒體指出,影片質問中石化「如此龐大一個國有企業了,為什麼不能夠在關於環境問題上更多的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呢?」該片一發佈如扔下重磅炸彈,截至昨晚僅騰訊一個視頻網站上就已被播放逾3500萬次。

相關鏈接

《穹頂之下》柴靜做了什麼?

《穹頂之下》全片103分鐘,片中柴靜走訪多個污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赴多國實地瞭解治污經驗,並從國家層面和個人層面提出了行動方案。

她實地勘察:在燃煤消耗和鋼材生產大省河北,經歷了無人機因霧霾過重而無法記錄污染情況的尷尬;她親自攜帶採樣儀,在霧霾中生活一天,一個白色的採樣儀變為黑色,從中檢測出15種致癌物質,最危險的一種物質的含量超過國家標準14倍;

通過調查她告訴我們,在北京,每天高峰時段,有34%的車在路上堵著,六環以內每小時PM2.5的排放量是1噸;在燃煤污染致死數千人的倫敦霧霾事件過後62年,她前往因霧霾喪生者的墓地憑弔,也去到仍燒壁爐的人家拜訪,當年倫敦「禁排黑煙」、「限煙區只能燒無煙煤,財政補貼壁爐改造的大部分費用」等規定的條文,具體化為男主人手中清潔的煤塊——煤是可以乾淨的;為考察同樣惡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車尾氣的洛杉磯光化學污染現象,她在直升機上俯瞰這座車輪上的城市攤大餅式的道路模式和對汽車的高度依賴,在公路邊直擊加州空氣資源管理委員會的官員向沒給重型柴油車加裝空氣顆粒物過濾器的司機開出罰單。

她查閱文獻:對一些人所稱的倫敦霧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見成效的說法,她發現開始治理的頭十年就降低了80%的大氣污染物;還把官員和業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眾視野之中:一艘海輪排放的PM2.5幾乎等於50萬輛貨車,而輪船和飛機的燃油還沒有得到像汽車用油那樣的哪怕不算嚴格的監管。

她拜訪各方面專家:她直問中國石化集團前總工程師、國家石油標準委員會主任曹湘洪:為什麼是石化行業而不是環保部門主導油品標準制定?為什麼不公開油品標準升級的成本?有沒有可能放開油品市場?她用數據視覺化,把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前衛生部部長陳竺與專家合作發表於《柳葉刀》雜誌的報告估計的中國每年因室外空氣污染導致35萬至50萬人早死這樣慘烈的數字,處理得通俗、形象、警醒。

探查真相之後,她用行動以盡綿薄之力:看到家門口有一片工地裸露,她試著與施工者交涉,結果揚塵的土堆得到覆蓋;樓下的餐館沒有加裝油煙處理裝置,她打了舉報電話12369,餐館老闆果然裝上了法規要求安裝的設備;加油站的加油槍汽油揮發嚴重,她又向環保部門舉報,加油站答應馬上修好防揮發裝置。她的體會是,如果不打,12369就只是一個數字。她建議網友:表達你的不滿、維護你的權益。

      責任編輯:朵朵
習近平兩會「走基層」 最牽掛4件事      [2015-03-15]
溫州今年確診9例H7N9禽流感      [2015-03-15]
佛山一化工廠煤氣洩漏致3死5傷      [2015-03-15]
中國首富的超級賭局      [2015-03-15]
仇和:一位明星書記的高昇與落馬      [2015-03-15]
四次總理記者會上的「意外」      [2015-03-15]
陳吉寧陳豪為何請辭全國人大常委?      [2015-03-15]
仇和被查 7日露面無發言      [2015-03-15]
網購訴訟激增 浙江將建網絡法庭      [2015-03-15]
雲南日報今日頭版仍刊登仇和活動      [201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