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公務員轉換「跑道」投身市場。網絡圖片 【文匯網訊】(記者 軼瑋 兩會報道)近一段時期以來,北京、廣東、浙江等省市,甚至包括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府官員紛紛辭職下海,或加盟知名企業,或自己從頭創業,內地新一波官員「下海潮」正在風起雲湧。參加兩會的多名委員代表普遍認為,在中央鐵腕反腐、刷新吏治、約束公權力的背景下,在中國改革進入市場發揮決定力量的新階段,萬眾創新創業正逢其時,公務員轉換「跑道」投身市場,這是全面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的重要體現。只要構築好法律和制度的籬笆,防止權力與財富勾兌,那麼,公務員們放棄「金飯碗」,成為市場經濟的弄潮兒,無疑是中國社會進步的一道風景線。
農曆羊年春節剛過不久,有媒體曝出已有多位證監會官員已辦完離職手續,引起輿論嘩然。比如,中國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江向陽辭職去招商局任職;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周健男去年底離職轉而出任大成基金黨委書記;證監會創新業務監管部副主任王歐到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專項投資部任職。
這僅是當下新一波官員「下海潮」中的一波新浪。事實上, 2014年一年內,從中央到地方,官員辭去公職下海從商的報道從未間斷: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陳熙同出任360主管市場的副總裁;廣州市蘿崗區政府副區長王建新辭職從商;杭州金融辦副主任俞勝法加盟阿里巴巴;湖南益陽市政協副主席陳延武辭職從醫;合肥前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周大躍辭職下海……除了媒體已經曝光的之外,據記者瞭解,還有為數更多的層級不高的公務員在近一段時間裡已辭職下海,而在今年,僅在北京、廣東兩地,還有一批公務員正考慮辭職,走向市場。
「新一輪公務員『下海潮』的到來非常好,不僅精簡了國家膨脹的公務員隊伍,而且多數官員都是很有能力的人,這些人進入到市場,有可能會像92年那波『下海潮』一樣,成為未來商海中堅力量。」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科技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向本報表示,他是典型的「92派」,即屬於1992年那波下海潮的公職人員。據報道, 1992年全國至少有10萬黨政幹部下海經商,數年後,中國工商界的「92派」崛起,成為一段佳話。
在俞敏洪看來,92年那波「下海潮」是遇上了小平南巡、市場經濟改革啟動的大好時機,而當下這輪「下海潮」適逢市場發揮決定作用的全面改革和互聯網大潮,兩波「下海潮」都趕上經濟社會轉型的大好時機,結果應是「殊途同歸」。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口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濟光指出,公務員原本就是一個社會工作崗位,與其它職業不應有貴賤之分。對於這一點,公務員自己要有清醒評估,社會民眾亦要理性認知。職業取捨是個人的決定,在規範制度的前提下,應為公務員「下海」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創造公平的競爭條件,讓選擇「下海」的公務員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經濟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學而優則仕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亦認為,國家通過一定機制來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也允許優秀人才投身市場、創新創業,應建立和健全一個讓公務員自由選擇職場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合理機制。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輝看來,一直以來,中國的公務員群體往往處於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因為制度不健全,「灰色收入」多;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等價格扭曲,官員工資待遇被誇大。
王輝強調,隨著吏治的推進,制度的規範,改革的深化,公務員「灰色領域」的物質利益少了,承受的工作要求更高了,壓力更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官員的選擇難免受到受益成本的驅動。如果在別的領域能通過創業創新獲得更大的人生價值,那為什麼都要擠在政府公共部門呢?在發達國家,智商最高的人不一定在政府部門,更多的人願意在商海和創新領域大顯身手,社會因而充滿強大旺盛的活力。
因此,「面對中國新一輪公務員『下海潮』,我們應該積極地看待,樂見其成,因為這是中國社會的進步。」 王輝說道。
改革開放後 中國四波「下海潮」
第一波: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改革開放初見成效,開始深入人心。
第二波:上世紀90年代初期。鄧小平南巡講話,中國啟動市場經濟改革。
第三波: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開放力度加大。
第四波: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整頓吏治,全面深化改革,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2014年被媒體報道的部分官員下海案例
1、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辦公室主任陳熙同辭職出任360高級副總裁
2、廣州市蘿崗區政府副區長王建新辭職去了央企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3、合肥前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周大躍辭職下海
4、杭州市金融辦黨組書記、副主任俞勝法辭職去阿里巴巴
5、佛山市南海區委常委、佛山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王雪辭職下海
6、益陽市政協副主席陳延武辭職下海
7、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主任周健男辭職出任大成基金黨委書記
8、證監會國際部副主任湯曉東辭職出任華夏基金督察長,為接任總經理而過渡
9、廣州市國土房管局辦公室副主任羅小勇辭職,出任某地產企業高管
專家:警惕下海官員背後權力與財富勾兌
在樂見內地掀起新一輪官員「下海潮」的同時,有專家提醒道,要警惕「下海」官員背後權力與財富存在勾兌的潛在可能,應從法律、制度層面予以遏制。
專家指出,在通常情況下,官員的級別越高,能夠撬動的社會資源就越豐富。在法治不健全、監督不到位的情況下,不排除一些官員鑽制度的空子,在任時「施恩」於一些企業,辭職後便投靠企業,兌現回報,並憑藉著自己的關係網,在商界折騰一番。在這種官員「下海」的背後,實質上是權力與財富的隱形勾兌,屬於另一形式的腐敗,應加以遏制。
因此,應建立合理的監督體系,為權力變相進入市場,設置重重關卡。比如,對離任官員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謹防一些官員通過辭職下海逃避在位期間的責任,嚴查在位期間一些企業謀求不當利益,辭職後到這些企業兌現個人利益。
事實上,有的政府部門已逐步建立相關規定,搭起制度籬笆,嚴防利益輸送。比如,中國證監會此前針對官員「下海」專門出台規定,明確證監會工作人員(包括派出機構人員)離職後,必須經過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冷凍期」後,才能去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監管對像任職。通常情況下,領導人員的「冷凍期」為三年,一般工作人員為兩年。
(公務員下海獨白)
投身公職10年 下海念頭頻生 辭與不辭糾結中前行
2015年春節剛過完,投身基層公務員隊伍10年的何偉決定辭去公職,加入大學同學創辦的公司, 重塑自己,換一種活法。何偉說,「待遇低、出路窄,這是擺在基層公務員面前的單行道、獨木橋。」
10年前,作為家中的獨子,何偉在大學畢業後就聽從父母之令回到安徽一個地級市,投身公務員隊伍,捧上了很多人眼中的「金飯碗」。10年間,不甘於平淡的何偉一直在堅守與辭職中糾結前行。
何偉說,「昔日讓我安心滿足的公務員已成雞助。工作10年也才是個科級,全年收入不到5萬,各種檢查、各種任務、各種總結、各種應酬讓人毫無成就感且身心疲備,再加上晉陞之路漫漫,熬到正處退休,一眼能望到頭。」
「大學室友的相邀,讓只是偶爾衝動的辭職想法越來越強烈,一下子就站到了懸崖邊緣,就差瞇眼一跳了!」何為說。直到去年經大學室友的遊說,何偉才下定了辭去公職的決心,加入同學創辦的手機遊戲公司。
何偉告訴記者,「想下海、想改變生活」的想法,在他這個年紀的基層公務員中很普遍,但要付諸行動,還是會變得很糾結。畢竟在內地現實生活中,公務員仍是一個讓不少人羨慕的群體,除了旱澇保收的穩定收入外,還有不錯的社會地位和可能撬動的社會資源。他去年曾經向其父母提過下海的想法,其母一聽就哭了,歷數辭去公職的種種不利。
面對辭職「下海」的種種不確定性,何偉不是沒有想過,但他現在已經做出決定,邁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