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內蒙古農業考古碩果纍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22]

【文匯網訊】(記者 郭建麗 實習記者 圖們 通訊員 王大方 報道)內蒙古是草原文明與農業文明交流、融合、互相促進的地區,農業考古的新發現見證了草原文明的早期歷史。近幾年,內蒙古農業考古連連取得新成果,考古學家在內蒙古東部赤峰紅山區發現一批古代植物標本,通遼市哈民遺址出土古代救荒野菜籽標本,敖漢旗出土古代大豆標本。

據介紹,在赤峰市紅山區魏家窩鋪遺址,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赤峰學院的考古人員經過科學採樣和浮選,發現了一些農作物,包括粟(小米)和黍(黃米)兩種穀物,以及其他植物種子。通過對這些浮選出土植物遺存進行量化分析,

考古專家認為,赤峰魏家窩鋪先民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已經種植粟和黍等農作物,這是紅山文化時代考古的新發現。紅山文化時代生產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採集、漁獵傳統經濟,而屬於農業的以粟和黍為代表旱作農業種植,在當時僅是輔助性的生產活動。

通遼市哈民遺址出土古代救荒野菜籽標本

據悉,通遼市科左中旗一處名叫哈民忙哈(沙坨子)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赤峰學院的考古人員 ,經過科學的取樣和系統的浮選,在遺址中獲得一批植物遺存,包括有種植的粟、黍和大麻等旱作農作物,以及採集的菊科蒿屬大籽蒿等可食用的野菜籽標本。專家介紹,野菜是伴隨人類的出現而產生的,並隨著農業的發展不斷發展起來的一種補充植物,其生長的地域,如田間、路旁、溝渠內等地方,在糧食困難時可以與糧食混搭食用。因此,哈民忙哈遺址出土的野菜種籽應該與人類早期艱難的生活環境相關。

另外,在哈民忙哈遺址的一間房內,考古人員發現了大籽蒿植物種子,總數為815363粒。考古學家分析,大籽蒿可以作為野菜被直接採集食用,中國古代《救荒本草》、《野菜博錄》等文獻,都對大籽蒿植物的採集、食用方式進行了詳細表述。在20世紀60年代的困難時期,當地農民從野外採集野生植物作為糧食代用品,其中就包括大籽蒿野生植物種子。但是,大籽蒿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搾油,考古人員對於出土的大籽蒿野菜籽是否為油料作物,也提出了不同認識。

敖漢旗出土古代大豆標本

人類起源、農業起源與文明起源是人類歷史上的三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作為五穀之一的大豆—菽,自古是人類重要的糧食與油料。近年來,隨著內蒙古農業考古資料的豐富,赤峰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孫永剛認為,大豆與內蒙古赤峰有關。

據介紹,在赤峰市敖漢旗興隆溝遺址,孫永剛與內蒙古考古人員,經過科學採樣和浮選,發現了小米、黃米(粟、黍)和大豆混種的農作物標本遺存。

孫永剛說:「遠古先民在對小米、黃米(粟、黍)的栽培過程中,逐漸在野生大豆的分佈地區發現了大豆根能夠肥田的特性,從而把小米、黃米和大豆共同栽培種植。研究表明大豆具有從空氣中吸收氮素供給本身營養的特殊機能,賈思勰《齊民要術》也有相關記載。」

另外,通過研究大豆,孫永剛結合《管子》記載齊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蔥與戎叔(大豆),布之天下」這段史料,認為在西周至春秋時期,「戎菽」(大豆)是產於山戎地區的。關於山戎的地理位置,考古學家根據《管子·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為赤峰地區),認為山戎活動的地域是赤峰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分佈區,根據現有考古學資料分析,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分佈以西拉木木倫河流域和老哈河流域為中心的西遼河上游地區,齊桓公北伐山戎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在春秋時期,據此,孫永剛認為大豆在赤峰西遼河上游地區被種植,齊桓公北伐山戎後,戎菽才開始傳佈到中原內地。

      責任編輯:ShelleyPang
媒體闢謠「綠城宋衛平被中紀委帶走」      [2015-03-22]
貴州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上線      [2015-03-22]
中儲糧貪官前妻在美豪宅曝光      [2015-03-22]
穗祭品市場IPhone路由器應有盡有      [2015-03-22]
河南老人義養腦癱孤兒15載      [2015-03-22]
歐洲「肉身坐佛」確係福建被盜文物      [2015-03-22]
亞投行創始國料超35國      [2015-03-22]
日本會加入亞投行嗎      [2015-03-22]
專家解讀亞投行與亞開行合作      [2015-03-22]
大連大黑山火災已致5名登山者死亡      [201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