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重慶晚報報道,日前,記者順著當地人的指引來到箭頭埡。高約7米的紅軍墓修建在山頂一處較開闊的平壩上。這是一座無名紅軍墓,貴州堯龍山鎮政府修建了一座碑,碑文上提到1935年有5名紅一軍的戰士在此犧牲。紅軍墓旁有一個花圈,一對青年男女正在埋頭撿拾被風吹散的花瓣。
今年39歲的廖軍是這座磚瓦房的房主,他一邊撿花瓣一邊對重慶晚報記者說:「早上剛有石壕礦上的人來送花圈和鮮花。花圈我們幫忙綁在墓碑上,但被風吹散的花瓣要盡快打掃乾淨。」
「我們是天天在掃墓,墓地和家連在一起,紅軍墓打掃得不乾淨,我們也沒臉面。」廖軍的妻子王啟梅今年37歲,她說前來祭拜紅軍的大都是重慶人,「這周每天都有人來掃墓。不過有時也有人上山來耍,路過紅軍墓時如果有不懂的,我們就是講解員。」
記者從中國共產黨歷史網上看到了關於這5名紅軍犧牲的故事。一名是紅軍司務長,在箭頭埡為掩護受傷紅軍戰士突圍時落入松坎鹽防軍手中,在羊叉鄉(現屬石壕鎮)茅壩坪坎下小埡口處英勇就義。另兩名是1935年二三月間在石壕李漢壩漆樹坪農民李樹清家犧牲的劉姓和恰姓紅軍重傷員,由李樹清等掩埋在油港咀巖洞前面。還有兩名是紅軍到達石壕時因傷勢過重而犧牲的傷員。一名戰士犧牲於李漢壩的周家店子道旁,由農民王昌培等就地掩埋;一名戰士犧牲於石壕興隆村,由當地農民楊玉林等將其生前所帶軍毯包裹遺體掩埋於山坡上。
墓前為愛承諾
「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我們是職業守墓人。」廖軍說,這麼多年,他和妻子不但把家安在墓地旁,還每天義務掃墓,讓很多人都無法理解。
廖軍和王啟梅都是貴州省繞山鎮人,1997年經人介紹相戀,但廖軍因為家窮一直沒敢跟王家人提親。1998年起他頻繁到廣州、深圳打工,和王啟梅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
「在去廣州前,他把我叫到紅軍墓旁,問我願不願意等他回來。」王啟梅說,紅軍墓在當地是一個地標,他們從小都聽著紅軍的故事長大,她知道廖軍把自己叫到紅軍墓旁,是想聽她的態度。
「只要你回來,我就等你。」王啟梅說。廖軍聽完她的回答,就說自己一定回來娶她。
2001年,廖軍結束外地打工生涯,買了一輛小貨車在貴州和重慶之間跑運輸。就在這一年,他向王家人提起他和王啟梅的婚事。沒想到王家一分彩禮錢都不要,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他當上門女婿。原因是王啟梅的三個姐妹都嫁到外地,家裡老人需要照顧,廖軍答應了。
把家安在墓旁
婚後新家修在哪裡?廖軍說,當時有幾處選址的地方,但他們就看中了紅軍墓旁的那塊地。
「墓地旁修房子是大忌,但這裡不同,紅軍墓充滿正氣。」廖軍說,紅軍墓在公路邊,自己的貨車也好停放。上世紀70年代建墓後,因為長年雨水沖刷,泥土直接侵入墓園內,紅軍墓變得殘敗不堪。「如果我們把家修在旁邊,既方便自己,也能守墓看墓,是件好事。」王啟梅說,2008年他們剷平紅軍墓旁的小土坡,把新家建在紅軍墓旁。
在修房屋的同時,廖軍把水泥河沙同時用到紅軍墓的圍欄修建上。看著打掃整潔的紅軍墓,廖軍說自己臉上有光,「人要懂得感恩,現在的日子不正是紅軍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嗎?紅軍墓和這個家一樣,都要守下去。」
8年裡,王啟梅從未離開過紅軍墓,「就連離這最近的旅遊地我也沒去過。」王啟梅說,廖軍跑運輸有時不在家,山頂偶爾會有野獸經過,還有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她擔心會損壞紅軍墓。加上這裡風大,一天不掃墓都會很髒,「如果我去外面,不放心。」
綦江區石壕鎮是距離箭頭埡最近的一個城鎮,今年50歲的肖恆是重慶能源集團石壕煤礦一名礦工。「8年前清明節我們來祭掃紅軍墓時,發現這對夫婦把家設在墓旁,感覺不可思議。但聽完他們的故事,覺得他們的選擇讓人敬佩。」肖恆說。
「他們每天都在守墓掃墓,卻不是職業守墓人。」重慶能源集團石壕煤礦團委書記王津津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他們這樣做,有農民原始的守土情節在其中。也正是因為他們身上表現出的質樸和善良品格,才讓來掃墓的人更能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海拔1200米的貴州省桐梓縣箭頭埡,處於渝黔交界處,與重慶地界一步之隔。山頂終年伴有呼嘯的山風,「紅軍長征過石壕」的紅軍墓就修建在此。
紅軍墓是上世紀70年代由重慶能源集團原松藻煤礦支援資金修建的。每年清明,居住在附近的渝黔兩地人都會到此祭拜先烈。2008年,紅軍墓旁20米處突然多了一座兩層樓的磚瓦房。房裡住了一對青年夫妻,為前來祭拜的市民做講解———他們並非職業守墓人,卻因為一句承諾把家扎根在紅軍墓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