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舒萍:人類學講師的陸港奇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4-09]
放大圖片

香港科技大學女博士舒萍。

【文匯網訊】(記者殷江宏、亓娜 實習記者尤丹丹山東報道)2012年,初為人母的香港科技大學女博士舒萍受聘到千里之外的山東大學執教。從香港到濟南,雖然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有時會帶來一些困擾,人類學專業畢業的舒萍卻明顯樂在其中:「我的專業就是要到處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我很喜歡這種『瘋跑』的感覺。」

在魯三年,舒萍一直沒有停止過「瘋跑」的腳步,濟南的老街巷,威海的韓國城,日照的綠茶園,都曾留下其駐足的身影。日久他鄉是故鄉。不知不覺間,她已漸漸喜歡上這個民風淳樸的地方,並積極投身於各種與當地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的課題。

舒萍出生於湖北黃岡,2003年自廈門大學碩士畢業後到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後就職於科大華南研究中心,並獲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而她最終選擇到山大就職,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與先生長期分居兩地,她希望剛出生的寶寶能得到更好的照顧。從湖北、廈門、香港再到山東,70後舒萍的履歷橫跨了中國四個完全迥異的地方。 冥冥之中,亦與她的專業所需不謀而合。

孔孟之鄉 民風淳樸

初到山東,無論是在港的受教育經歷還是港人的身份,都與她在山東的工作生活產生了一些奇妙的「碰撞」。時至今日,她仍然記得因空氣乾燥導致流鼻血時的驚詫。「那是從小到大第一次流鼻血,把自己都嚇了一跳」,她笑著回憶。三年的教書生涯,舒萍最不適應的仍然是氣候——空氣乾燥可以打開加濕器,可遇到霧霾天她卻只能「望霾興歎」了。

而讓舒萍喜歡上這裡,則源於山東人的厚道淳樸。有一次,舒萍到山東省博物館查資料,回來時因不熟悉路線打了一輛的士。沒想到司機聽她說了目的地之後,很認真地告訴她:「這個距離有點遠,以後不要打車了,你再多走幾步就可以到公交車站直接乘車過去,打車不划算。」無獨有偶,她到濟南的韓國城買衣服,售貨員竟如實告訴她,哪些是從國內批發過來的,哪些是真正韓國進口的外貿貨。聊起這些,舒萍深有感觸地說:「山東人真實在。」

倡建茶葉信息溯源系統

目前,舒萍的研究研究方向是茶經濟與地域文化。山東是中國最北部的產茶區,受政策指導以及「南茶北引」的影響,上世紀六十年代才開始種茶。舒萍希望通過對比南北方茶葉經濟的運作模式,為當地茶葉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南方的茶園一般以家庭為單位,製作工藝也是多年傳承下來的;山東的茶園則大多是由企業家投資、農科所與地方農業大學作技術支持,兩地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據舒萍介紹,她正在寫一個調查報告,希望當地政府在建設現代生態茶園、加大生態茶宣傳等方面有所建樹,並建議山東茶葉學習南方茶葉發展經驗,如建立茶葉信息溯源系統。只有架起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良好信任關係,才能促進整個生態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學術界北上機遇良多

在港人北上的大軍中,像舒萍這樣的高學歷群體隱有擴大之勢。在她看來,這與內地不斷加大對學術的投入不無關係。目前舒萍所在的人類學系, 在山東大學屬於後成立的學科,很多教師卻來自海外。

「目前世界範圍內學術圈的工作市場並不景氣,包括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都不太好,而中國近些年來對學術的投入力度大,機會較多。」舒萍認為,「現在內地並不缺少與世界交流的機會,走出國門很簡單;內地的大學生們眼界也不再封閉,有他們自己的視野。」

不過,舒萍也有自己的煩惱。「在香港,每個人都可以領到強積金;而在山東,外籍人士和港籍人士目前都不能參加當地的社保,這樣會讓自己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她說,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在此方面出台相關措施率先嘗試,希望今後政府在對待港澳台及外籍人士的社保及相關政策盡早跟上,如此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

割裂的文化碰撞 慶幸傳統文化並未在香港斷層

2003年,在廈門大學念人類學研究生的舒萍和準備出國的男友一起考托福,沒想到男友臨時改變想法要留在國內。而舒萍看到香港科技大學人類學博士的招生信息與自己當時的研究方向相近,當即決定入港讀博,整個寒假埋首準備申請材料。此後,她就這樣「陰差陽錯」進入科大讀書,踏進了人類學研究的大門,「一腳踏進來,就沒再踏出去」。

融入香港 調研菲工生存狀態

在港期間,舒萍作為內地生並未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另眼相看」,而是接收到滿滿的善意。

當時香港的大陸學生很少,有時老師講課會用粵語。作為班級唯一不懂粵語的學生,一位廣州的師妹專門被安排為其做「實時翻譯」,使她很快能夠聽懂粵語。溝通的障礙首先表現在語言上,當她努力跨過這些障礙,自信隨之而來。

人類學專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是「田野調查」,被舒萍稱為「老闆」的導師安排她去做一個香港菲律賓工人的調研。於是她開始每個週末就來到中環,通過畫圖、拍照或者聊天等方式去觀察菲律賓工人,後來便融入到他們之中,和菲律賓工人們一起去教會、barbecue等聚會活動,進一步地感受他們在香港的生存狀態。

香港在新舊融合中更為多元開放

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舉行了系列文化展示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即是其中一項。因導師對香港的鄉村社會和移民文化一直比較關注, 舒萍亦由此成為此次展覽香港方面的六位志願者之一,代表港府在奧運村進行志願講說和布展。

「當時很多內地人看到香港保留的傳統文化元素諸如拜神、舞火龍時都匆匆而過,反而是在維多利亞港的照片前留影。」舒萍無奈的說,在他們眼中需要破除的「老舊傳統」,恰恰是香港社會變遷過程中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文化紐帶,香港作為一個移民城市,這樣的紐帶既能夠連通各個群體,又能增強彼此的身份認同。應該慶幸,文革中內地文化傳統的斷層在香港得以倖免於難,讓香港得以在新舊融合中更加多元和開放。

「丈量」威海異國文化

與內地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同,舒萍在授課時不是以固定的教科書為依據,而是圍繞不同的專題來講。此外,舒萍也經常帶著學生走出課堂去做田野調查。她坦言,這些均與其在香港的經歷不無關係。

基於地緣的優勢,山東與韓國的交往由來已久。特別是與韓國一衣帶水的威海,是中國距韓國直線距離最近的城市,有許多韓國人在此定居,整個城市充滿了韓式風情。舒萍為此曾專程帶著學生去威海感受街頭巷尾的異國文化。她們一直是用腳步「丈量」,一天走了10個小時的路。

長期在港生活,舒萍仍然保留了許多港式習慣,比如用餐時喜歡配一杯冰水。這個小習慣讓她發現了中韓兩地韓餐廳的文化差異:韓國本土的餐廳會在收納處有飲水機,供人們飯後漱口,而她們在威海的一些韓國餐廳卻沒有發現這種擺設。這一細節亦顯示出舶來文化在離開母國文化環境後的「本土化」過程。

讓舒萍驚喜的反而是年輕的學子們。當她詢問在濟南的學生對於韓國餐廳的看法時,本以為大家會認為韓餐「摩登」、「精緻」,沒想到一些學生竟說「吃韓餐很娘」——代際之間不同人的觀點和態度,對於浸染西式教育的舒萍來講,也是彌足珍貴的意見。

      責任編輯:吳海容
舒萍:人類學講師的陸港奇緣      [2015-04-09]
曾俊華吁投資者小心股市波動      [2015-04-09]
港股升2.7% 「港股通」額度再用盡      [2015-04-09]
「見·識香港」在莞開幕展香江風采      [2015-04-09]
「港獨黨」曝光後搞手人間蒸發      [2015-04-09]
「一國兩制」不容「港獨」摻沙子      [2015-04-09]
商務部鼓勵內地企業利用香港服務業平台投資海外      [2015-04-09]
香港大學等18所港澳高校在豫招生      [2015-04-09]
梁振英訪武漢大學 鼓勵學生創業      [2015-04-09]
馬恩國吁下任特首為23條立法      [201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