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熊曉芳 西安報道) 記者從30日舉行的秦始皇帝陵二號兵馬俑陪葬坑考古發掘新聞發佈會暨啟動儀式獲悉,繼1994年首次全面發掘以來,兵馬俑二號坑再次啟動新一輪考古發掘,發掘位置為東北角弓弩兵陣區域,面積200平方米。根據秦始皇帝陵大遺址考古工作計劃與進展,本次發掘旨在為了進一步瞭解二號坑兵馬俑的埋藏內涵,在原劃分探方基礎上按俑坑組合單元的實際即按過洞發掘。
二號坑為整個兵馬俑精華
「兵馬俑之父」、原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介紹說,二號坑面積為6000平方米,比一號坑小一些,但卻是整個兵馬俑坑的精華所在,種類多,內有跪射俑、立射俑、騎兵陣、車陣,在佈陣方面尤為複雜,有4個小陣套在一起,即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組成的弩兵陣、64輛戰車組成的車陣、戰車、步兵和騎兵聯合組成的長方陣和騎兵陣,這4個小陣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型軍陣,古代兵書稱其為「曲形陣」,大陣套小陣,大營套小營,陣中有陣,營中有營。合起來渾然一體,分開又能單獨作戰。而且,二號坑彩繪顏色保存的比較好,因為它沒有經過火燒,很大部分是木頭自然腐朽塌陷。袁仲一表示,考古就是探索,二次發掘會出土什麼東西很難估計,他希望有更新的東西出土。
袁仲一表示,古代軍陣按形狀來分為方、圓、曲、直、銳五種,兵馬俑二號坑「前角後移」的曲形陣對於古代軍事研究非常有意義。
將做成現場考古精品工程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表示,在原館長袁仲一的帶領下,二號坑考古發掘工作曾獲第一個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發掘一等獎,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二次發掘依然在公眾目光下進行,因此要求更加規範化,更加注重科技保護、歷史和文物研究,力爭讓其成為現場考古精品工程。
二號坑二次發掘領隊朱思紅是陝西考古發掘領隊首個博士生,二號坑首次考古時就在弓弩兵方陣從事發掘,他表示,兵馬俑二號坑首次把考古發掘和現場文物保護結合起來,使得文物得到很好保護,將用心用力,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規定做好本次發掘。他介紹說,二號坑分成四個單元,第一個為1100平方米弓弩兵方陣,第二個單元是2500多平方米戰車方陣,第三個單元是1088個平方米的車兵和步兵,第四個單元是1000平方米騎兵。首次發掘共有24個探方,但僅限於棚木以上視覺部分,面積達1000多平米,對棚木以下的信息量很有限。使得遊客到這裡來了以後,只在展廳長廊能看見幾個陶俑和陶馬,數量很有限,長期以來存在展品不足問題。他同時表示,考古並不只是挖寶,更重要的是對問題現象的解決和認識,希望公眾不要把目光局限在挖出文物上。
曾出土罕見綠面俑
據瞭解,二號坑曾出土非常罕見的綠面俑,它的面部塗著粉綠色的彩繪,綠面俑的發現在文物考古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和爭議。有人認為,綠面俑是工匠偶然做出來的,也有人認為綠面俑是秦代的狙擊兵,綠色作為面部的武裝裝飾,不容易被敵方發現等。
秦俑二號坑彩繪陶俑的發掘出土與保護成功,是二十多年來秦俑考古工作的重大收穫。它不但真實地再現了當年秦兵馬俑的原貌,而且為我們研究秦代軍人服飾顏色的特點、彩繪藝術等方面提供了實物資料。
記者獲悉,經過秦俑修復團隊多年的努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總結出來一套完整的陶俑保護修復規程,按照規程,陶俑的保護修復最多可達20個步驟,這裡已成為陶制彩繪文物保護的國家級基地,負責制定全國性的陶制彩繪保護標準,對二號坑二次發掘中的彩繪俑保護目前已制定相關保護措施。
1976年5月,秦俑考古隊在一號坑兵馬俑北側的樹林裡發現了大面積的夯土和陶俑的殘片,最終確定這又是一座新的兵馬俑陪葬坑,也就是現在看到的二號兵馬俑陪葬坑。兵馬俑二號坑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埋藏陶俑、陶馬約1400餘件、戰車89乘、騎兵鞍馬116匹、青銅兵器數萬件,為研究秦代軍事制度、雕塑藝術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俑坑內的108件騎兵俑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數量眾多的古代騎兵的形象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