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武直10曾迫降 再耽誤幾秒就解體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5-25]

【文匯網訊】時間倒回到2007年,一場險些使武直-10研製毀於一旦的罕見特情不期而至。試飛員張志強和張雲磊按計劃進行某項極限課目試飛時,機體突然劇烈抖動,直升機從1800米高度迅速下降。他們將直升機迫降在水稻田中。事後專家認定再耽誤幾秒,直升機就會空中解體。

據軍網報道,鐵翼飛旋的氣流,衝擊著樹梢。一架武直-10悄然掠過,迅速鎖定「獵物」,隨即導彈出鞘,目標灰飛煙滅……

樹梢之上,武直-10刮起的旋風,掠過實戰化演兵場,讓世界為之矚目。國際權威軍事期刊發表評論:「一夜之間,中國武裝直升機的研製水平就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這是「一樹之高」的超低空決戰,這是一場旋翼下的革命。傳承數千年的「大陸軍」,其作戰方式一直在時間與技術組成的坐標系中騰挪蜿蜒。放眼世界,在為陸軍插上翅膀的熱潮中,擁有「一樹之高」優勢、具備良好機動性打擊性的武裝直升機,成為近年來軍事強國競相發展的「寵兒」。

「樹梢殺手」武直-10的橫空出世,不僅讓中國陸軍有了飛起來的「翅膀」,還有了全副武裝的「牙齒」。以此為標誌,由輔助支援型向主戰主用型加速轉型的陸軍航空兵,正成為陸軍實現「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戰略轉型的關鍵新型作戰力量。

4月中旬,本報記者探訪武直-10的誕生腹地——總參陸航部某試飛大隊。作為陸軍飛起來的最前沿,這裡完成了我國幾乎所有軍用直升機的試飛和首飛。這裡的一幕幕場景、一個個變化,看似靜水深流,實則驚心動魄——他們每人每天向前邁出的每一小步,都與陸航發展的進度息息相關,與陸軍的加速轉型緊密相連;他們的精彩與傳奇,注定將成為陸軍轉型故事的一部分。

■觀察視角一:速度

陸軍飛起來的速度有多快?這裡按下的「快門」,鎖定的是陸軍轉型的「大景深」

暮春時節的贛北某機場,已有了夏天的味道。跑道上熱浪襲人,直升機發動機的巨大轟鳴聲震得耳朵嗡嗡作響。

從某新型直升機的座艙內鑽出來,姚海忠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似乎很享受這裡的空氣、這裡的味道、這裡的聲音。「當年,人民軍隊誕生在這片紅土地上;今天,在這裡,你能聽到陸軍振翅起飛的強烈脈動。」姚海忠的大嗓門裡傳遞著一種興奮。

姚海忠,總參陸航部某試飛大隊大隊長。作為15年前大隊組建時首批抽調的試飛員之一,他慶幸自己趕上了陸航發展的井噴時代。

2000年,為了生產中國自己的專用武裝直升機,總參決定組建試飛大隊,一批全軍優秀的陸航飛行精英匯聚到了一起。15年來,他們不僅放飛了一架接一架的武直-10,還承擔了幾乎所有國產軍用直升機的出廠交付、科學試驗和定型試飛任務。

這裡,不僅是國防裝備研發的一線,還是陸軍飛起來的前哨。

陸軍飛起來的速度有多快?這裡按下的「快門」,鎖定的是陸軍轉型的「大景深」,每一個鏡頭都不可替代——

試飛的機型越來越多,交付部隊的速度越來越快。僅去年一年,姚海忠和戰友們就完成了5個機型的首飛和調整試飛。至今,姚海忠仍震撼於這樣一幕場景:一夜醒來,機場跑道上密密麻麻地擺滿了即將交付部隊的武直-10。「當年陸航只有那麼幾架進口武裝直升機,到處長途機動跑龍套,如今這種景像一去不復返了!」 姚海忠由衷感歎。

循著演兵場上越來越多橫空出世的國產直升機的身影,人們關注到我軍編制序列中一個全新的詞彙:「陸航旅」。這一力量結構的深刻變化,意味著陸軍未來需要更多的直升機,意味著試飛大隊的明天更加繁忙。

上高原、進高寒,試飛員轉場的腳步越來越急迫。記者採訪的時候,一撥剛從東北回來,一撥即將開拔高原,一撥仍在外場試飛。從空氣稀薄的高原到風沙肆虐的大漠,從烈日炎炎的南國到極度嚴寒的塞北……大隊試飛員的匆匆腳步,勾繪著國產直升機的航跡,拓展著陸軍向「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戰略轉型的坐標。

首飛!改裝!靶試!培訓!密集而來的任務,讓這裡的每一名官兵超負荷運轉著。「迫在眉睫!」大隊政委陳風華的眼神裡透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讓陸軍飛起來,是一場接力跑。咱們是第一棒,一刻也慢不得!」

■觀察視角二:擔當

轉型的前方有多少未知?越是有風險越是敢拚命,橫刀立馬在這裡是常態

列裝21天實現全軍陸航「第一飛」,158天打出全軍陸航「第一彈」,不到一年成建制打響聯合作戰演練「第一仗」……

戰報傳來,特級試飛員張雷熱淚盈眶。這位飛過武直-10所有課目、飛出多項極限指標的金牌試飛員感慨萬分:武直-10找到了好婆家、找到了好伯樂,一身功夫派上了用場!部隊好樣的,不是誰都敢於吃第一隻螃蟹,也不是誰都敢於挑戰未知的風險!

陸軍轉型是一個大鏈條,不是哪一個環節能獨立完成的。但每一個環節的作為,都直接影響著整個鏈條的效能。

一個是首家試飛,一個是首家列裝。同是轉型急先鋒,同樣敢於填空白——原來,這熱淚裡充滿了英雄相惜的味道!

時間倒回到2007年,一場險些使武直-10研製毀於一旦的罕見特情不期而至。試飛員張志強和張雲磊按計劃進行某項極限課目試飛時,機體突然劇烈抖動,駕駛桿操縱困難,各種警報燈全部亮起,直升機從1800米高度迅速下降。憑著精湛技術和過人膽識,他們果斷將直升機迫降在一片水稻田之中。

「再耽誤幾秒,直升機就會空中解體!」事後專家認定,這次迫降完好地保存了樣機和試驗數據,挽救了武直-10這個型號,創造了世界航空科研試飛的奇跡!

空中發動機停車、發動機起火、尾槳失效、水平尾翼折斷……這些足以導致機毀人亡的重大特情,聽試飛大隊試飛員們講述出來,沒有過多渲染,甚至有些平淡無奇。

「為了實現部隊已知,我們努力探索和驗證未知。」寫在試飛大隊牆上的這句話,映照著試飛員們敢於橫刀立馬的常態——

測試過武直-10所有武器系統、次次首發命中的特級試飛員袁羅庚,冷靜處置火控系統故障,冒著隨時炸彈的危險,成功帶彈著陸;一級試飛員、副大隊長王道明,成功駕駛國產單發直升機首次實現海拔5300米高原著陸,創造了著陸海拔最高紀錄;一級試飛員孫六行,冒著滑油壓力告警不斷,旋翼隨時可能失效的風險,創造了國產最大型直升機最長留空時間、最高昇限等紀錄……

一次次勇敢試錯,一次次越過「死亡陷阱」。這些從禁區拿回的寶貴數據,不僅填補了國產武裝直升機研發的多項空白,更為後續的列裝部隊趟平了道路。

■觀察視角三:觀念

觀念的重塑有多難?轉型是個「大棋盤」,人的轉型是最關鍵的「一步棋」

誰能想到,一位能飛9種機型的陸航部隊特級飛行員,第一次登武直-10,竟然連艙門都打不開!

這樣的尷尬,不獨屬於一個人。武直-10甫一列裝,便在不少部隊引發觀念的衝擊波。眼前的新戰機從頭到腳都是新的,連頭盔都是高度集成的新式戰鬥頭盔,一時讓許多習慣了老式戰機的飛行員們都不太適應。

一代新戰機呼喚一代全新觀念的飛行員!

一個個來自部隊的消息,讓試飛大隊「一班人」強烈意識到:新觀念並不能和新裝備一起列裝配發。他們積極建議並主動承辦了「全軍陸航部隊武直-10型機技術骨幹培訓」「全軍陸航部隊特情處置課目飛行骨幹集訓」等班次。

2014年5月上旬,晴空下的贛北某機場,驚險的「生死時速」輪番上演。來自陸航學院和各大軍區陸航旅、團的數十名飛行員,駕駛武直-10等直升機飛行數百架次,競相挑戰單發滑跑著陸、停車自轉著陸和尾槳故障著陸等高難特情課目。

這些越來越密集的培訓班,不僅把越來越多的武直-10突擊手輸送到部隊,還牽引著新一代武裝直升機飛行員觀念的升級和轉型。

轉型是個「大棋盤」,人的轉型是最關鍵的「一步棋」。翻閱培訓班教員的簡介,記者發現,這裡的很多試飛員都有另一個身份:發動機、航電、電傳飛控、旋翼傳動、人機功效等系統的科研攻關小組成員。

這些身份,是他們由單一型試飛員向科研型、專家型試飛員轉型的痕跡。「試飛員的肩上,扛的不僅是科研人員的心血,還有軍事鬥爭準備的時間。」大隊政委陳風華說:試飛一款新戰機,不僅需要勇敢的心臟,更需要科學的頭腦。

科學的頭腦,讓風險降到最低——10多年來,面對「每天都是新的」試飛任務,他們先後試飛數百架次高等級風險課目,成功處置63起重大險情,為國家避免了數十億元財產損失。

科學的頭腦,將發言權爭取到最大——結合試飛實踐,他們先後向直升機設計部門和生產廠家提出可行性建議上千條,有力推動了新型直升機的研發進度,提升了裝備的技戰術性能。武直-10總設計師吳希明由衷感歎:「在武直-10的研製中,試飛大隊的貢獻太大了!」

科學的頭腦,讓他們保持清醒——在試飛大隊的年度計劃上,赫然映入眼簾的是:多項實戰化課目飛行訓練!科研試飛任務如此繁重,為何還要安排實戰化飛行訓練?答案,或許在每個試飛員經常脫口而出的那句追問裡:軍用直升機是用來打仗的,不懂實戰,如何試飛出能打仗的直升機?

■尾聲

「站在樹梢上,你能看多遠?」採訪的時候,一級試飛員孫叢民這樣問記者。

不等記者回答,這位試飛員給出自己的答案:在「一樹之高」的超低空飛行,看到的是世界陸軍競相起飛的激烈角逐,看到的是陸軍轉型的戰略方向!

數據為證:不到50萬人的美陸軍擁有各型直升機5000餘架,30餘萬人的俄陸軍擁有各型直升機3700餘架!近年來,各軍事強國紛紛勾畫出直升機高速化、無人化、隱身化、智能化藍圖,必將推動陸戰場的進一步演變……

形勢逼人——新裝備研發時不我待,新裝備形成戰鬥力時不我待!

兩個「時不我待」,寫在試飛員們不約而同的夢想裡:多飛一個新型號,讓武直-10再多幾個兄弟姐妹。

地平線遠在天邊,起跑線就在腳下。其實,只要稍加留意近兩年的演兵場,便會發現,武直-10的身影並不孤單——

從低空突防到情報偵察,從火力突擊到空中護航,從空中機降到協同攻擊……與武直-10密切協同的,不僅有樹梢之上的陸鷹全家族,還有樹梢之下的裝甲兵、炮兵、防空兵等多兵種兄弟。

在陸軍作戰體系這個大家族中,一些新面孔尤為引人注目。特戰分隊、電子對抗等多種新型作戰力量紛紛亮相,並漸成演兵場的新主角。

中國陸軍轉型的腳步,正在這些細節裡。

      責任編輯:賈銘
新型武直10在巴基斯坦試飛照曝光      [2015-04-16]
前首富李河君身價跌千億臉色大變      [2015-05-25]
青島向尼泊爾地震災區捐贈物品      [2015-05-25]
追捕「紅色通緝令」逃犯要過幾道難關      [2015-05-25]
城管致信小販:已厭惡整天追追趕趕      [2015-05-25]
武直10曾迫降 再耽誤幾秒就解體      [2015-05-25]
張志軍獲贈金門鋼刀:由解放軍炮彈打造      [2015-05-25]
前4月A股牛!上海股民人均賺近16萬      [2015-05-25]
開國中將之子邊疆待10年無人識      [2015-05-25]
新疆1年滅181暴恐團伙 112人自首      [201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