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陳廣盛、文森)市建局昨日啟動第三輪「需求主導」先導計劃中的第4個重建項目,亦是該輪計劃的最後一個重建項目。該項目位於大角咀槐樹街 5 至 13 號(單數),是市建局自2011年推出先導計劃以來的第11個「需求主導」項目。市建局估計重建後可提供69個中小型住宅單位,住用樓面面積約3,100平方米,非住用面積約390平方米,預料發展成本為7.7億元,初步估計項目會出現虧損。
預計2022前完成重建
大角咀槐樹街地盤總面積約474平方米。計劃重建的大廈樓齡50年、樓高9層。樓宇狀況屬失修,有僭建物,居住環境不理想,估計受影響業權有79個,約128戶及6個商舖受影響。市建局預計項目可在2021年至2022 年完成重建,提供約3,100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可建約 69 個住宅單位。項目亦會提供約390平方米的非住宅樓面面積。市建局又預料發展成本為7.7億元,但由於項目地積比率在重建後只能由現時的7.7倍增至8.4倍,初步估計項目會出現虧損。
市建局助理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黃知文昨日表示,有關項目必須有不少於80%不分割分數業權的業主,接受市建局的有條件收購建議及簽署具法律約束力的買賣合約;及項目必須在市建局發出有條件收購建議日期起計的一年內,獲發展局局長授權進行及在授權後的上訴期內沒有上訴才可進一步繼續進行。約50名市建局職員昨早已到項目範圍內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住戶數目及樓宇的使用狀況。
恐變危樓 業主指望重建換新樓
居於項目範圍內大廈6樓的陳太太,30年前以15萬元購入單位。她稱大廈曾兩度進行翻新,最近一次已是2005年,惟該次翻新後,不足兩年睡房外牆即出現裂縫,擔心大廈本身結構有問題,隨時會變危樓。她同意重建安排,希望可「樓換樓」。王先生上月才買入其中一個單位,鋼筋外露,已花費6萬至7萬元裝修,如今知道可能要重建,令他感到十分無奈,希望市建局可賠償約400萬元。
無力遷走 僭建戶盼市建局協助
另外,大廈天台位亦有多間僭建天台屋,天台屋現時仍有兩戶人居住,其中黎太太指出,一家5口在該天台屋已住數年,輪候公屋多年仍未獲分配上樓,對重建計劃感無奈。按現時市建局政策,天台屋租戶或無法得到賠償,黎太太坦言無力遷走,會住到被迫走為止,希望市建局能協助安置。
涉事大廈有5間地舖經營,其中一間經營廣告牌工程。公司負責人對重建感無奈,又怕無法在同區找到舖位復業。另一間有經營建築材料的租戶亦指出,現時月租逾3萬元,擔心日後難以用同樣價錢在別處租用面積相若的店舖。市建局將於下周舉行簡報會,向受影響的業主及租客講解規劃審批程序,以及「需求主導」先導計劃重建項目的物業收購與補償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