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近日,關於央行針對特定銀行進行抵押補充貸款(PSL)操作的消息在市場上流傳,該消息稱央行針對特定銀行進行了期限為3-5年,規模高達1.5萬億元的PSL(抵押補充貸款)操作,以提供基礎貨幣,本次PSL利率降至3.1%。專家指出,近期央行採取「定向正回購+PSL」的貨幣政策組合,意在通過「扭曲操作」實現定向調控,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而不過於刺激短期股債市場。
據稱,央行此次PSL是針對國開行,規模達到萬億級別。這是央行第二次進行PSL操作。去年央行對國開行PSL操作規模為1萬億,利率為4.5%,期限為3年。
金融監管研究會孫海波分析,央行之所以採取「扭曲操作」,意味著通過貨幣市場操作(逆回購、SLF)或甚至降准都無法傳導至實體經濟。
孫海波認為,扭曲操作絕非簡單的寬鬆,更不是之前謠傳的量化寬鬆,不易過度解讀為對股市的重大利好。從央行意圖看非常明顯,希望資金向實體企業融資傾斜,但又不希望過於刺激短期股債市場,是典型的定向調控,即對期限結構進行調控,又對微觀信貸市場進行指導。如果扭曲操作是等量進行,貨幣政策實際屬於中性偏緊,因為收縮的短期流動性影響相對更大,而釋放的長期資金需要合格質押和一定條件,實施效果仍有待後續觀察。
實際上,央行早就提出,今年將通過抵押再短款的抵押信貸資產範圍實施定向調控功能,比如央行將通過信貸資產抵押再貸款引導信貸資金更多地流入三農和小微企業。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鄧海清指出,央行響應4月30日政治局會議的要求,「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服務實體經濟是現階段央行的主要任務,對金融市場由「溺愛」變為「賞罰並用」。本次「扭曲操作」希望穩定長期利率中樞預期,促使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同時抑制銀行間流動性氾濫。銀行間貨幣市場資金氾濫的局面將得到改變,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將增大,「寬貨幣」逐漸向「寬信用」過渡,與此同時,明確未來較長時間利率中樞,避免市場對未來資金利率上行的過度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