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回良玉散文隨筆《七情集》出版發行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6-04]

【文匯網訊】據中國吉林網報道,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同志退休後撰寫的散文隨筆選《七情集》,近日由國務院研究室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全書共選錄回良玉同志以「情」為題的七篇散文:《我的黃山情懷》、《我的殘疾人情感》、《我的「三農」情緣》、《我的家鄉情結》、《我所體悟的民族情誼》、《我所認知的山水情韻》、《我所感懷的人文情理》。按報刊發表時間順序彙編成書,共13萬字。這七篇散文是回良玉同志於2013年退休生活開始後,結合自己一生的成長經歷和50年的革命工作生涯撰寫而成,融情感、思想、哲理於一爐,風格清新雋永、文字樸實無華。此書既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折射出深刻的時代思想,是對美好生活的理性思考。同時,該書還是瞭解作者家國情懷、人格魅力和心路歷程的讀本,也是解讀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參考。

延伸閱讀:

古耜讀回良玉同志的《七情集》

《七情集》是回良玉同志新近撰寫、由中國言實出版社鄭重推出的散文結集。在這本文集的開卷處,作者以樸實親切的筆調告訴讀者:「從工作崗位退下來,這是自然的法則,是事業的需要,也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在為黨和人民工作的50個年頭裡,組織給了我精心的培養,人民給了我極大的信任,一路走來的同志和摯友給了我鼎力的支持。想起走過的山山水水,思起遇到的人人事事,念起感悟過的點點滴滴,心中總會湧起一種深厚的情懷。因為這份情懷,促使我想再去走走那些夢縈魂繞的地方,再去看看那些曾經並肩前行的老友,再去品品那份在共同奮鬥中結下的愈久彌醇的珍貴情誼。」也正是在這種情懷的推動下,告別了繁忙、擁有了餘裕的回良玉同志,將萬千思緒悉遣筆端,寫成洋洋灑灑而又翩翩綿綿的七篇大文章,它們承載著時代的風景和歷史的跫音,同時也敞開了一個共產黨員蓬勃的精神天地與美好的情感世界。

回良玉同志出生於普通農家,曾長期在基層工作。成為黨和國家的高級幹部後,相繼在吉林、湖北、安徽和江蘇擔任省級領導,乃至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期間,則一直分管農業、林業、少數民族、老齡和殘疾人等方面的工作。如此豐富、多樣和全面的經歷與閱歷,成就了回良玉同志宏闊的社會視野、敏銳的思想識見和獨特的人生體驗;而所有這些作為一種生活積累和感情儲存,最終昇華為《七情集》的深情表達。於是,隨著作者的講述,讀者眼前展開了一幅幅印有作者足跡、更帶有時代標識的壯麗畫卷。這裡有廣袤農村曾經的艱難滯重,廣大農民一向的崇善明理和整個農業正在發生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團結和睦、邊關萬里的欣欣向榮和多彩中華的繁榮昌盛;有殘疾人的自強不息、殘疾人工作者的任勞任怨和殘疾人事業的持續發展與穩步提高;有安徽、江蘇、吉林人民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不斷提供的新做法與新經驗,不斷創造的新成就與新事物,不斷呈現的新局面與新氣象……由於作者在歷數這些情況時,沒有停留於現象、事件和過程的層面,而是自覺站在時代和國家的高度,注重將清晰的宏觀認知、闢透的理性思考、必要的國際背景,以及自己在實踐中形成的一些看法、體會,很自然地注入其中,從而使異彩繽紛而又大氣磅礡時代景觀,呈現出內在的必然性和客觀的規律性,成為一種社會發展的大走向和歷史前行的大趨勢。在這一意義上,一本《七情集》堪稱新時期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崛起的精彩側影與真切縮影。

正如書名《七情集》所昭示的,回良玉同志在回望自己的人生足跡和心路歷程時,始終有一種強大而柔韌的情感力量相依相隨,活躍其間,時而引領思緒,時而推動敘事,由此演繹著「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文苑古訓。這種積蓄已久的情感力量在作者筆下,首先透過對中華大地江山多嬌、風物秀美的熱切謳歌,對神州萬里物寶天華、人傑地靈的精心梳理,對自己工作和生活過的一方熱土的無限神往,飽滿而酣暢地表現了出來。

不妨一讀《我的黃山情懷》。在這篇作品中,作者由「天地之美,美在黃山」寫到「古今之奇,奇在徽州」。其中既有對黃山自然之美的生動摹寫,如古樸渾厚、造型奇特的黃山松,白練長垂、噴珠濺玉的黃山泉;神奇壯觀、變幻莫測的黃山雲等等;又有對徽州人文之美的細緻盤點,如天人合一的徽派建築,「賈而好儒」的徽商傳奇,安詳靜謐的徽州村落,別有意趣的徽州民俗,「和合」為上的徽州精神等等。這獨步天下的自然美和獨樹一幟的人文美,有幸同人心思進、願景可期的偉大時代相遇,便隨即形成了生機勃勃、獨具特色的社會發展之美。斯時,作者的江山之愛已與時代之情高度重合,進而如作者所言:「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雖然只是匆匆過客,但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印記。先人們為我們留下大美的黃山和厚重的徽文化,我們一定要精心呵護,善加利用,使之永續傳承下去。」

在《我所認知的水鄉情韻》一文裡,回良玉同志將深情的目光投向江蘇大地,圍繞最能代表江蘇文化特點的一個「水」字盪開筆墨——先是在闊大的歷史時空裡,展示了神奇造化帶給江蘇的地域風貌、文化積澱,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發展的優勢與便利,繼而由水的特點和性格寫到地域的特點和性格,諸如水性靈秀之於融會貫通;海納百川之於開放包容;水滴石穿之於堅韌開拓;水平如鏡之於低調務實。一時間,江蘇大地上江河湖海的形、意、脈與江蘇人文的精、氣、神,互為詮釋,融為一體,化作流光溢彩,氣象萬千的寫意長卷。這幅長卷無疑包含了作者對水鄉江蘇的深層理解、深情禮讚和深切懷念,而構成其情感底色的,則是作者一向秉持的國家情懷與民族情思。

閱讀《七情集》,我們會覺得,在回良玉同志心中,除了祖國與江山之愛,還有一種深沉博大、帶有統攝意義的情感力量在生發,在湧動,在支持著他的潛心思索和真誠言說,這就是對社會基層的關注,對普通勞動者的關心,對人民群眾的關愛。你看:在作者筆下,無論講述工作見聞,抑或撿拾心靈記憶;無論抒發故鄉情懷,抑或傾吐時代感悟,都常常聯繫著扎根於基層和一線的普通勞動者。他們當中,有當年和作者一起「蹲點」、「包片」,為發展家鄉農業,改變家鄉面貌而摸爬滾打的同事和鄉親;也有村村「哨所」,戶戶「兵營」,在守衛邊疆的過程中,做出了重大犧牲的少數民族群眾;有三十年如一日,住在毛烏素沙漠腹地,堅持防沙治沙,硬是把沙丘變綠洲的一對老夫妻;也有面對地震災害,朗聲喊出「我自己也要生產自救,總不能什麼都靠政府」的雲南殘疾老漢……在作者眼中,普通勞動者最美麗、最可愛、最崇高。「他們是平凡人,卻幹出了不平凡的事業;他們是平常心,卻展現出了不平常的心靈;他們的臉龐飽經風霜,卻洋溢著燦爛笑容;他們的話語樸實無華,卻道出了天籟之音。」對於中國農民的生計與命運,作者更是給予了深層打量和持久關注。他為「大寨縣」同時也是「大債縣」而焦慮不安,從而積極參與農村政策的調整;他熟悉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力主通過科學文明的制度設計,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即使在農民命運發生了巨大改觀的情況下,他仍然具有獨特而深邃的憂思:「平均數代表不了大多數,大多數低於平均數,整體的增長抹不平個體的差異。『李村有個李千萬,九個鄰居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家家都是李百萬』,這並非個別現象。」而這裡的文外之旨則是,一定要實現中國農民的共同富裕。應當承認,這種聯繫著黨的光榮傳統和根本宗旨的主體情懷,真切而清醒,具有足夠的感染力。

一本《七情集》以情為題,緣事言情,因情見長,以情動人,但並沒有因此就忽視理性的思考與理趣的追求。事實上,作者深諳情與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為此,他在壓卷之作《我所感懷的人文情理》中,一方面鄭重指出:「情是生命的靈魂,我們的情感隨生命而同來,我們的世界因情感而精彩」。「沒有情,就沒有人生的出發點和歸屬感」,「就沒有生活的韻調和意義」,「也不會有社會的溫馨和動力。」另一方面又嚴肅申明:「情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她與理和禮相伴而生,三者彼此區別而又互為依存。」「我們對情可以執著,可以癡迷,但不可以忘記理。」「我們對情可以追求,可以沉醉,但不可以不講禮。」「情之有理在禮,必能受益;情之無理不禮,必遭禍害。」在此基礎上,作者特別強調:我們追求的真情,必須充滿敬畏之心,敬畏公德,敬畏民眾,敬畏法規;既不可以功利至上,更不能夠悖於德行。對於無理悖禮之情,我們必須轉身、拒絕、避開、放棄和遠離。任何人處理一個「情」字,都不得違背道德的「底線」,都不能逾越政策的「紅線」,更不可觸及法律的「高壓線」。顯而易見,作者圍繞情與理的關係所進行的這一番闡釋,既語重心長,又鞭辟入裡,它不僅使廣大讀者更加懂得了情之真諦與奧秘,而且給各級領導幹部留下了一段箴言,一道警示,具有極強的當下意義。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對於八百年前大詩人元好問的傾心一問,回良玉同志從共產黨人的立場和襟懷出發,已做出了明確回答。它是那樣的實在,那樣的精彩,因而很值得廣大讀者靜心一讀。

      責任編輯:新道
救援人員對「東方之星」進行船底切割營救      [2015-06-04]
回良玉散文隨筆《七情集》出版發行      [2015-06-04]
外交部透露東盟年內將建成共同體      [2015-06-04]
重慶將再添機場 武隆機場獲批      [2015-06-04]
百餘企業3D打印產品亮相成都      [2015-06-04]
陳代平任重慶市「戎裝」常委      [2015-06-04]
廣州本月起辦離婚將免費      [2015-06-04]
河南高考僅港澳台等考生保留加分資格      [2015-06-04]
陝西榮軍第一醫院原院長被查      [2015-06-04]
東方之星沉船事故已致65人遇難      [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