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已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
據新京報6月10日報道,最近,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對外發佈了《中國現代化報告2015》,該報告稱完成了世界131個國家1970年至2010年的工業現代化定量評價。根據定量化評價,報告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工業落後德國100年」。在國內輿論還在為德國鐵路公司計劃未來三到五年內在中國採購列車及配件高興的時候,不難想像,這個結論,會立即引來外界的質疑。
該怎麼看待這個結論呢?
首先,數字遠不足以反映所有事實,不同指標的組合,得到的結論差別很大,所以,數據會誤導人。
該報告分析了2010年中國工業生產和工業經濟的10個指標與14個國家的年代差。在把中國工業與典型國家進行比較的時候,按照其中的「工業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比例和工業勞動力比例」這三個指標計算,2010年中國「工業經濟水平」,比德國、荷蘭、英國、法國落後100多年,比美國、丹麥、意大利落後80多年。
該機構曾經發佈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根據人均GDP、農業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這三個指標得到:「2002年中國的經濟現代化水平只是美國1892年的水平」的結論。
但不管是哪一部分指標,都不足以完整反映一個國家的工業化與現代化水平。這一點就連作者也承認,選用不同指標的年代差是不同的。
其次,除了指標選用,指標本身也有局限性。此次得到年代差的方法,是看2010年中國工業指標與發達國家哪一年的水平相近,然後就認為在這一項指標上,中國與發達國家差了多少年。不過,技術與經濟在不斷地發展,同一個指標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都具有不同的經濟意義,不能簡單地進行比較。比如,根據此次報告,可以推論出,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工業反而比荷蘭落後20年。這就意味著同一個數據,對於美國與荷蘭的意義並不一樣。
第三,數據處理也容易產生問題。此次報告,採用了非常簡單的平均值的方法,打個簡單的比方,第一個指標與德國150年前一樣,第二個指標與德國100年前一樣,第三個指標與德國50年前一樣,一平均,就成了中國與德國差100年。
當然,簡單地把報告視為唯恐天下不亂,甚至給報告戴上各種帽子也是不對的。因為,人們的感覺也會誤導人。
人們對中國現實的直覺,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作為整體的中國,而非作為人均的中國。
中國的所有問題,乘以13億都很大,除以13億都很小。乘以13億很大,是指的中國人口多,地域大,經濟總量大,有了經濟總量的支持,自然是大國,實力雄厚。這就像韓國、荷蘭、冰島等國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但是,卻無力支撐起第四代戰鬥機、航空母艦、登月,中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卻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實力。
把高鐵賣到德國去,只是硬幣的一面。硬幣的另一面從工業化程度來看,中國雖然有高鐵、戰機、航母,但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多人從事農業勞動,工業的勞動生產率與歐美也有巨大的差距。所以,從一些經濟指標來看,的確與歐美發達國家有巨大的差距。
當然,中國的潛力也非常巨大。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已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
所以,雖然工業體系的完備程度與高精尖是兩回事,但完備的工業體系、完整的教育體系,這些基礎硬件都使得中國學習能力很好,追趕能力很強。必須指出的是,在改革開放後,正是依靠市場經濟,才建立起當今中國完備的工業體系,在某些方面實現了趕美超英。如果要想實現進一步的趕超,還是離不開市場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