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環球時報6月23日發表社評,文章稱湯家驊的個例告訴人們,「泛民」的捆綁投票形成了一種壓力,迫使一些溫和反對派議員支持了否決政改的極端行動。全文摘錄如下:
香港公民黨創黨大佬之一湯家驊22日宣佈退黨,並辭去立法會議員,理由是公民黨日益偏離它的創黨理念。公民黨是香港「泛民」陣營的主要力量之一,湯家驊昨天在記者會一度哽咽,他在上午發表的公開信中說,他原本希望公民黨「成為與中央建立關係較為正面的首個民主黨派」,可惜他發現這一目標無法實現。
湯家驊18日與「泛民」議員在立法會對政改方案捆綁投了反對票,他在投票之後迅速退黨退會,是對自己真實態度的表達。他的個例告訴人們,「泛民」的捆綁投票形成了一種壓力,迫使一些溫和反對派議員支持了否決政改的極端行動。
香港立法會就政改方案投票前,極端反對派不斷通過各種方式製造聲勢,形成強制所有「泛民」議員投反對票的輿論氛圍。本來很多人認為,特區政府是有可能在「泛民」議員中爭取到一些支持票的,然而到了投票前夕,所有「泛民」議員捆綁投反對票看上去「大局已定」,原因就是反對派製造的壓力超過了正常狀態,使得溫和的「泛民」議員必須跟著走,沒有別的選擇。
當有議員被迫違心投票,只能在投票後傾訴自己的真實想法時,民主就出了問題。香港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是非理性的,支撐這種非理性的是一系列惡劣的政治操作,包括用「占中」營造民意假象,通過「泛民」控制的媒體與西方輿論合作,為同中央對抗打氣等等。
人們相信湯家驊違心投反對票的情況不是唯一的。如果今後一段時間有其他「泛民」議員做出類似湯家驊的舉動,恐怕不值得驚訝。
只可惜,好端端的「一人一票」政改方案已被否決,它對香港政治進程的傷害難以彌補。但是香港的日子還要過下去,反對派處理好同中央的關係仍是香港政治生態的重大課題。湯家驊22日的行動因此依然很有意義,它值得「泛民」派認真反思,對他們之前的激進做法進行清理。
香港不是獨立政治實體,「一國兩制」的基礎是「一國」,香港反對派同中央的關係必須是建設性的,而不能搞成「逢中必反」的對抗。「泛民」派需要在《基本法》的大框架下尋找自己發揮政治影響的空間,而決不能把自己變成「倒中勢力」,讓自己凌駕於《基本法》和中國憲法之上。
在香港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泛民」派應當接受當前的政治機制繼續發揮作用,與其他力量一起幫助香港社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民生建設等社會經濟發展上來。特首梁振英19日提出11項與民生和經濟有關的撥款申請,這符合香港廣大市民的利益,應當受到包括「泛民」在內的香港所有政治力量支持。
世界各地的情況表明,少數人激烈的政治主張往往不難包裝成社會更大群體的要求,「泛民」派否決政改方案就是這樣的典型情況。香港多數人支持通過政改方案,最後卻屈從於少數人的意見。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不管怎麼說,過去的一頁應當翻過去,我們只需戳破必須戳破的謊言,清楚香港廣大民眾對發展民生的熱切願望,以及他們對無休止政治對抗的厭倦。「泛民」派尤其應從湯家驊的例子中看清這一點。我們願意相信香港終能在內地的支持下走出眼下的困局,重拾令整個亞洲艷羨的發展和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