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題為《香港民生需要理性溫和的力量》的評論文章,文章作者指出,湯家驊的「出走」傳遞出另一面信息,即香港無論是政治人物還是市民社會,仍有理性溫和的力量。文章指出,香港經歷了近一年的社會震盪之後,谷粒歸倉,灰塵歸土,理性的力量會浮出水面,對偏激起到制衡,而不是由極少數偏激的聲音裹挾沉默的大多數。以下為全文: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公佈了《施政匯報》,連經常質疑特區政府的香港媒體都有正面評價:總體而言,梁振英統率特區政府在金融、經濟、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績。現在政府財政健全,庫房充盈,基本上全民就業,通脹率偏低,特別是過去3年致力增加土地供應,房屋供求失衡現象已經開始呈現扭轉之勢……
評論沒提到的是,在這些成績的背後,特區政府不少施政方案仍躺在立法會不能審議通過。自去年起,反對派議員已公開聲稱「不合作」,用拉布、質詢等方式癱瘓議事,也間接癱瘓了部分施政。僅政府公共工程撥款案就癱瘓了21項,公程停工加上漲價因素,造成的損失可稱天文數字。
關鍵是,這些都要由所有香港人「埋單」,除了可見的金錢損失,還要賠上明天的前程。隨著周邊經濟格局的變化,香港經濟形態和增長點遇到挑戰,急需發展科技創新產業,開拓香港經濟新格局。但是,特區政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規劃到了立法會如石入水,反對派議員假裝沒看見,至今無獲通過的希望。特區政府提交的11項民生方案也沒進展。市民選議員出來,是為社會做事?還是破壞做事?是要幫助政府施政?還是擊垮特區政府?
梁振英作為特首,話說得很含蓄:泛民政黨偏激化非香港之福。偏激當然會給社會帶來動盪甚至災難。很遺憾的是,自去年始,這種偏激已經從政黨延伸至青年、社區、街頭,引起有識之士的警覺。泛民陣營的公民黨議員湯家驊雖然被「捆綁」投了政改方案的反對票,但他在投票後宣佈辭職,表達對偏激的不滿。更遺憾的是,這種偏激未來仍會繼續影響香港社會,在支持「一國兩制」就是背叛、與中央政府溝通就是賣港的偏激語境裡,一些偏激的戲碼仍將上演,給特區政府施政和香港形象帶來傷害。
但湯家驊的「出走」也傳遞出另一面信息,即香港無論是政治人物還是市民社會,仍有理性溫和的力量。特別是經歷了近一年的社會震盪之後,谷粒歸倉,灰塵歸土,理性的力量會浮出水面,對偏激起到制衡,而不是由極少數偏激的聲音裹挾沉默的大多數。
《施政匯報》定調:未來特區政府集中處理經濟及民生事項,特別是明年新建住房為10年來最多。相信這是大多數港人的意願,會得到港人的支持。而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施政是中央政府一以貫之的態度。還是那句老話,香港是中國的香港,最希望香港好的是中國。
香港經濟民生上路,反對干擾仍在,好在理性力量已經呈現。香港的經濟民生能順利發展,最終要依賴於港人在偏激與理性、惑眾與愛港之間做出甄別與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