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外媒:俄用售華蘇35造衝突 印或對抗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7-13]
放大圖片

近日,俄羅斯航空攝影師Marina Lystseva拍攝了蘇-35戰鬥機模擬訓練座艙的畫面。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援引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新聞網報道,近年來,俄羅斯和印度以前較為活躍的軍火貿易規模明顯減少。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像俄印這樣保持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如此漫長的合作。在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內,俄一直都是印進口軍事產品的供應大國。

嚴格地說,軍火貿易是俄印親密戰略關係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冷戰結束之後。然而,目前俄軍用產品在印度武器進口總額中的比例持續穩步下降。由於地緣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和美國戰略關係的恢復,新德里在西方找到了新夥伴。因此,過去非常確定的俄印雙邊軍售關係現在面臨著可能成為兩國沉重負擔的危險。

實際上這種變化已有大約十年之久,其開端可以說是印美簽署的核協議。保持與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可能是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外交政策延續時間最長的遺產。在南亞宗教極端主義興起的背景下,布什政府相信印度能夠成為地區政治穩定的鐵錨。美國相信自己和印度的地緣政治利益一致,因此實行賦予印度戰略盟友地位的政策,儘管它與核不擴散政策完全相反。恢復與美國的戰略合作關係,也是印度恢復和其他國家防務合作的分水嶺。西方隨即取消了對印度許多軍品生產企業的制裁,開始逐步放鬆對印高科技出口管制。外國國防和航空航天公司得到了擴大印度市場准入的機會。從那時起,以色列和印度的軍事貿易規模達到100億美元,美國和印度的軍貿關係超過90億美元。

所有這些都對印俄軍火貿易產生了不利影響。今後俄在對印武器出口中的比率將會下降,至少近期仍會下降。最近幾年,俄沒有抓住機會簽訂向印度大量供應武器的重大國防合同。這個名單上包括供應36架多功能戰機價值70億美元的合同(和法國簽署),購買10架C-17戰略運輸機價值41億美元的合同(和美國簽署),以及購買8架P-81海上巡邏機價值21億美元的合同(與美國簽署)。

現在,俄國防工業因為要履行已經簽署的合同,仍然保持著與印度之間相當密切的聯繫。但是,除了價值110億美元的第五代殲擊機聯合研發和設計合同之外,印度沒有購買俄武器的具體計劃。儘管俄方也在參與印度向外國公司開放的各種軍事招標項目,但是在任何一項競爭中都不再是「嬌子」。在印度空軍出資10億美元購買6架空中加油機的招標中,歐洲航空航天和防務集團的空客A330MRTT顯得比俄羅斯伊爾-78更有吸引力。至於直升機方面,俄羅斯產品同樣不如美國波音公司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CH-47F運輸直升機有競爭力。因此,在履行完此前幾年簽訂的合同之後,俄將面臨喪失自己在印度國防工業中已經持續數十年的重要作用的顯著風險。

現在已經是烏雲密佈。所有跡象都指明,俄已經把俄印雙邊軍事技術關係降格到稍低的水平,印度已由獨傢伙伴變成單純的優先夥伴。這種實用主義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新德里同樣也在推行武器裝備進口渠道多元化策略,不再把俄羅斯視為獨家貿易夥伴。巴基斯坦試圖從俄羅斯進口軍事產品的努力顯得更加突出。在此方面的顯著事件是俄方不久前決定向巴方提供米-35「雌鹿」武裝直升機。在此之前,鑒於印巴之間的緊張關係,俄放棄向巴供應致命性武器。這種排他性是1971年俄印簽署的友好合作和平條約的遺產,結果導致現在的俄巴武器交易令許多專家大感意外,費爾根豪爾稱此為「俄在南亞地區政策的關鍵變化」。俄外交官在此方面的行動非常迅速,同時強調軍售談判只是俄巴在國防和反恐領域繼續合作的一部分。莫斯科在此問題上的立場變化,發出了俄調整對南亞地區武器供應政策的信號。

國防研究和分析專家巴克什指出,這是非常顯著的變化,它是由俄羅斯無法抗拒的銷售武器的必要性所決定的。蘇聯解體引發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原加盟共和國對外債和國有資產的分配。俄羅斯繼承了龐大的軍工產業,包括1600家企業和大約200萬名員工。現在員工數字已經增加到250-300萬人,佔全國製造業就業總人數的20%。然而,現在俄經濟不夠健康,無法支撐龐大的軍工產業。最近三年,國防工業支出與GDP的比例平均高達14.1%。為了彌補國防開支缺口,保持增產增效,支持資源飢渴型國防工業和研發工作,俄對武器出口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前副總理克列巴諾夫曾經表示,軍品出口是俄軍事工業的「生命線」,因為國家國防預算不大,國防訂單自然不多。因此,除了發展與其他國家的戰略合作關係之外,俄向外國夥伴出售武器的一個動機就是必須以此補貼國防工業。俄決定恢復向巴基斯坦和其他國家出口軍事產品,很可能就是出於保持高額軍事出口的經濟需要。

不久前俄羅斯擴大和中國的軍事合作同樣未被印度忽視。俄可能通過向中國銷售蘇-35現代化戰機來主動製造利益衝突。每次向中國銷售武器之後,俄武器在印度市場的興趣就會減弱,首先涉及到航空航天領域,因為印度空軍機隊的大部分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飛機。一些專家認為,俄向印提供的設備和技術要比俄售華的同類產品更加全面和先進,但是這種說法很難得到驗證,因為俄向中國供應的飛機和設備型號不會進入印度市場,無論是用於評估還是測試。然而事實仍然在於,新德里有機會從替代供應商處得到先進軍事裝備,尤其是能確保對俄售華武器擁有競爭優勢的軍事裝備。

中國國防工業以擅長「逆向研製」進口軍事裝備而聞名,這在過去曾經惹惱了俄羅斯。當年中國在購買少量蘇-27戰機之後,開始啟動與之類似的國產殲-11B 戰機系列。相比之下,印俄武器貿易沒有如此疑惑的過去。如果說中國令人懷疑的「逆向研製」實踐和高度發達的工業基礎在俄武器裝備供應決策中起過作用的話,那麼對於俄軍工產品長期貿易來說,印度可能是更為合適的夥伴。展望未來,可以預計俄印將迎來分歧階段,因為俄印暫時還不適應目前的「現實政策」。

      責任編輯:夏僅
北約秘書長:烏可能再爆大規模衝突      [2015-06-25]
美媒假想中日衝突:東風-21D登場      [2015-06-21]
中國民用船改造 爆衝突時可軍用      [2015-06-21]
烏克蘭再爆發激烈衝突 停火協議遭破壞      [2015-06-06]
內地旅遊團在香港與導遊起衝突      [2015-06-02]
美防長登上與中國衝突越南船隻      [2015-06-01]
南海衝突 菲議員擔心「粉身碎骨」      [2015-05-26]
殲16戰機服役在即 性能優於蘇35      [2015-05-18]
內地旅行團一日兩衝突 3人受傷      [2015-05-13]
警方在旺角衝突中拘8名男子      [20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