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經濟週刊》21日發表文章《亞投行應為推進「一帶一路」 PPP 融資模式發揮先導作用》。全文如下:
未來解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資金不足的問題,不僅要靠公共資本的先導作用,也要充分調動私人資本的積極性。要充分發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先導作用,設計出盈利性的項目和產品,供私人資本參與跨境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張茉楠
未來解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資金不足的問題,不僅要靠公共資本的先導作用,也要充分調動私人資本的積極性。首先要充分發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先導作用,設計出盈利性的項目和產品,供私人資本參與跨境基礎設施建設。
「一帶一路」戰略合作是多層次的,沿線涵蓋了中亞、西亞、中東、東南亞、南亞、北非、東非等地區40多個國家,並輻射東亞以及西歐。「一帶一路」構想一旦實現,將構建起世界跨度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走廊。
然而,也要看到,「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各國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中低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各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會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問題,融資渠道、融資方式、融資主體、融資機制單一,亟待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主體的「一帶一路」投融資體系。
事實上,「一帶一路」區域基礎設施發展依然滯後於其經濟增長,且無論在質還是量上均低於國際標準。僅亞洲區域內,就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未來10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22萬億美元,即每年需要新增投入8200億美元基礎設施資金。
調動私人資本積極性解決「一帶一路」融資缺口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中低收入國家資本形成率占GDP比重僅為1/4左右,其中用於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資金僅為20%左右,約4000億美元,融資存在巨大缺口。目前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的主要機構——亞洲開發銀行2013年僅提供210億美元貸款,而即使把世界銀行集團、發達國家官方開發援助(ODA)等都考慮在內,資金缺口依然難以得到彌補。
為此,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為「一帶一路」解決融資缺口的新平台和新模式。目前的融資來源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其資本規模為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400億美元;絲路基金,首期規模為400億美元,由外匯儲備、中國投資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國開金融共同出資,資本比例為65%、15%、15%、5%;金磚國家銀行,資本金規模為1000億美元;上合組織開發銀行。此外,中國將向南亞、上合組織、非洲分別提供200億、50億、300億美元的信貸配套支持。此外,區域性和國際性組織也為「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部分資金。上述各種融資渠道目前能向「一帶一路」跨境基礎設施提供的融資規模為3500億美元左右,遠遠不能滿足融資需求。
因此,未來解決「一帶一路」部分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資金不足的問題,不僅要靠公共資本的先導作用,也要充分調動私人資本的積極性。「一帶一路」戰略將吸收社會資本參與,採取債權、基金等形式,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長期外匯資金支持,需要通過融資平台採取金融創新的方式來帶動民間資本(如PPP模式等),使資金鏈更能滿足大型基建的需求。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可以發揮更大的彌補融資缺口的作用。
PPP的意義更在於提升公共產品管理和資本配置的效率
從全球的經驗看,PPP是一種較佳的項目安排形式,PPP模式最大的意義不僅在於彌補資金缺口,更在於提升公共產品管理的效率和資本配置的效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有助於提升公共產品管理和資本配置效率。而從內部情況看,國內亟須通過資本輸出帶動產能輸出,開闢新的出口市場,而沿線一些發展中國家希望與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交通、信息通信技術和能源等領域開展合作,PPP模式也可以為未來產能合作創造新機遇。
從全球發展情況來看,依據世界銀行的統計,PPP模式主要使用在能源、電力、交通以及水處理等行業,採用的形式以BOO/BOT/BOOT(BOO,Building-Owning-Operation,建設、擁有、運營;BOT, 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經營、轉讓;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建設、擁有、運營、轉讓)等方式為主。從總量上看,依據全球PPP研究機構PWF的統計,1985—2011年以來,全球基礎設施PPP名義價值達到了7751億美元;從地域上看,英國、澳洲等國家的PPP模式較為成熟,其中使用量也較大,而發展中國家相對使用較少,不過近年來也在快速增長中。PPP模式對於緩解政府在公共建設支出中的壓力有較大幫助。因此,通過吸引各類私人資本、商業資金和社會資金直接投資建設和經營,大大提高跨境基礎設施資產和設施的運行效率及水平勢在必行。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基礎設施項目,特別是類似於「一帶一路」這樣的跨區域基礎設施融資規模大、期限長、風險高,短期回報率通常達不到私人資本的盈利要求。跨境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率較低。投資回報率是影響私人資本流向的重要因素。此外,「一帶一路」沿線的商業和投資環境、資金安全以及政治風險因素的不確定性較大,使得逐利特徵明顯的私人資本對投資基礎設施望而卻步。從全球來看,私人資本在投資基礎設施的占比不足0.8%,與其充裕的資金規模現實極不匹配,特別是還面臨著跨境基礎設施的融資市場不完善等問題,例如「一帶一路」跨境基礎設施融資以政府和國際組織為主,還沒有開發出適合私人資本參與的投資產品和項目。
推進PPP模式需要更大的模式創新和安全保障
由此可見,從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框架的發展趨勢看,為了動員更多的私人部門的資金,積極推進PPP模式,增強基礎設施項目對於私人部門投資者的吸引力,必須實現更大的模式創新和安全保障。
首先,充分發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先導作用,設計出盈利性的項目和產品,供私人資本參與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國家今年3月出台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結合沿線國家的實際需要,確定優先發展的基礎設施領域,建立包括項目可行性報告等在內的項目庫。
其次,實施跨境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具體是以跨境基礎設施的收益作為對象,發行債券來融資。對於建成的跨境基礎設施而言,實施資產證券化,可以成為投資者退出的渠道;對於沒有建成的跨境基礎設施而言,其可成為私人小額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途徑。
再次,建立「一帶一路」跨境基礎設施證券交易所,為國內乃至沿線私人資本參與「一帶一路」跨境基礎設施投資提供平台。
最後,跨區域層面,「一帶一路」各國需要制定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或重點項目清單,出台PPP項目庫,為PPP項目的開展營造更好的環境。多邊銀行可以進一步推動本幣債券的發行和/或地方債務融資的發展,幫助吸引長期投資者投資於基礎設施PPP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