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央視網報道,近來,微信朋友圈裡出現不少免費贈送品牌商品的信息,網友只要轉發該信息給好友並截圖給商家,支付二十幾元「運費」,就能夠免費獲得「貴重」的商品。然而,這種看似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有沒有貓膩呢?
免費禮品質量堪憂
7月6日,南昌市民劉女士微信收到好友發給她的一個鏈接,點開後發現裡面是一個名牌眼鏡免費領取的二維碼。劉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繼續點下去,沒想到真的有客服人員聯繫她。客服說,只要將此鏈接分享到朋友圈就可以免費領取價值千元的名牌眼鏡,收貨時只需付22元的快遞費。劉女士感覺這筆買賣不吃虧,立刻就在朋友圈轉發了鏈接。
很快,第二天劉女士就收到了快遞來的包裹,付完22元快遞費打開一看,大失所望。「眼鏡明顯和我在專賣店裡看的不一樣,不管是材質還是做工,側面還銹跡斑斑。」
受劉女士微信圈轉發的影響,她的幾個朋友也相繼在支付了22元快遞費後拿到了眼鏡。結果不出所料,收到的眼鏡質量同樣令人堪憂。當她們拿著該「名牌」眼鏡專賣店一檢測,發現這款眼鏡是仿造的。
成本較小維權不易
市民張先生前段時間也是通過轉發微信圈的方式收到了一款「免費」手錶。「我付了25元郵費之後,發現這是一款檔次很低的手錶。」張先生把手錶拿到商店裡去詢問價格,被告知這只是一塊價值5元左右的玩具手錶。
張先生通過向快遞公司詢問得知,從該手錶發貨的地點到江西的運費只需要8元錢,有合作協議的話運費還可降低,而快遞公司收取顧客的費用是25元,中間利潤不小。張先生找到當時聯繫他的微信號,發現對方已經將他拉黑了。「被騙金額微小,對方發貨的地址也不是固定的廠址,要想維權不容易。」
運費實為代收貨款
記者從快遞公司瞭解到,這些所謂「免費」禮品需要支付的郵費並非是快遞費,而是以一種代收貨款的方式結算
記者從快遞公司瞭解到,這些所謂「免費」禮品需要支付的郵費並非是快遞費,而是以一種代收貨款的方式結算。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他們遇到過很多次了,通常包裹單上會寫有「代收款」、「代款」或者「貨款」等字樣,大家在簽收的過程中不容易注意到,誤以為是運費就草草地簽收了。
南昌市「12315」工作人員介紹,最近接到不少類似投訴,很多網上公眾號陳列出一些名牌、貴重、超值等字樣的商品,都打著「免費」的招牌吸引眼球,而實際上這些獲贈的物品連運費都不值。商家則以收件人支付貨物運費的名義騙取貨款。儘管單筆費用不多,但通過大家在微信的自行傳播,間接幫助不法分子擴大行騙範圍。記者通過網絡查詢到,目前全國多個地區都陸續出現了這種以「郵費」代替「貨款」的行騙行為。
由此可見,這種需要額外支付郵費的「免費」禮品,多屬劣質產品。南昌市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朋友圈中免費贈送「名牌」、「高價」禮品的信息,在查收包裹的時候看清楚付款方式和對方地址,對於來路不明的包裹應拒絕簽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