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BBC中國式教育紀錄片是假的?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8-08]

【文匯網訊】由BBC製作的紀錄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發佈以來,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教育人士的關注和思考,而在國內網絡上,更引發了大量的網友吐槽。在眾多「吐槽」聲中,也有人對BBC這部「紀錄片」的可信度提出了質疑。

說是紀錄片為何看著像娛樂片?

據現代快報報道,有微信公眾號網友吐槽這部片子:「說是紀錄片,又實在太像娛樂片,BBC導演、老師和同學們的演技不是一般的好!」其認為BBC為了強調中西教育的對比效果,過分強化了故事性,從而降低了其代表性。該公眾號認為片中學生的表現「十分誇張」,而對於正處在中學階段的中學生而言,這種略顯叛逆、挑戰權威的基調「正中下懷」,容易引起大家的通理性,從而引發大量的關注。

五個老師只有兩個真正來自國內,代表性存疑?

據瞭解,參與節目錄製的5位中國老師中有2位老師來自國內名校,其他三名老師是英國本地的中國老師。2位來自國內名校的老師分別是擔任實驗班班主任的杭州外國語學校的80後數學老師鄒海連以及南京外國語學校初中英語教研組組長、省特級英語教師李愛雲。而有意思的是,在網友討論中,比較受歡迎的恰恰是這兩位真正來自國內的李老師和鄒老師。網友們認為,李老師溫文爾雅氣質極佳,而國內老師出訪國外,更加注重形象,也屬常情。

令人生疑的是,既然其他三個都是在英國多年的老師,那麼片中他們在教學過程裡與學生爆發的「矛盾」到底來源於哪裡?那怪有網友戲稱,他們是「故意演成那樣的!」

而下面這位漢語老師,被網友戲稱為「棍子姐」,其教學過程中用棍子指著白板的做法讓眾多網友大呼「醉了」。這種「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學方法,在國內也已經越來越少了,現在卻作為典型「引進」到了國外,實在很難取信於人。

唯一的男教師是如何入選的?

被英國BBC選中的5名中國老師中,來自杭州外國語學校的鄒海連是唯一的男老師。鄒海連是個80後,從浙大數理統計專業拿到碩士學位後,到杭外擔任數學老師。

鄒海連是這次「實驗班」的班主任,同時也是數學課老師。在真正上課前,他決定將中國課堂「是一個整體」的思路帶給這群英國的學生。他通過做操的方式,培養學生們的「集體感」,他甚至組建了一個班委會,明確每個值班委員應該做的事情。

鄒海連赴英國參加這個項目經歷了層層選拔。BBC在選人時,要求第一教齡滿5年;第二,老師從事英語語法、數學、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教學工作;第三是進行全英文教育。鄒海連在杭州外國語學校劍橋高中任教多年,平常都是用英文給學生上數學課,所以入圍了BBC的初選。初選之後,鄒海連經歷了多輪面試。

此前,鄒海連對當地媒體稱,BBC主要核實他的情況,包括教育經歷、教學方法以及和該研究項目的契合度等。最後,BBC又專門找了一家獨立機構,評估他的心理狀況,包括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等。

鄒海連透露,他花了半年時間,才通過BBC設置的重重關卡。鄒老師回憶,BBC在選人時開出的3項基礎條件,攔住了絕大多數老師的腳步:第一,該項目要在中國基礎教育體系內尋找老師;第二,這些老師從事英語語法、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教學工作至少滿5年,少半年都不行;第三個條件是最難的,這些老師還要具備全英文教學的能力。鄒老師說,他的入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可以用英文上數學課。鄒老師還表示,BBC當時反覆強調,希望他在英國上課時,能用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

由於事先簽訂保密協議,在紀錄片播出之前,鄒老師無法透露更多具體細節。但今年4月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回憶在英國一個月的教學經歷,仍很興奮。他和其他4位老師都很喜歡那50個英國孩子,臨走時,還依依不捨,收到許多祝福卡片。

鄒老師還與記者分享了一些他在英國的照片。從照片上看,雖說「中國實驗班」是臨時組建的——50個孩子都是自願報名參加,但是教室卻有一股濃濃中國風——牆上貼著學生行為守則、課程表,甚至還有眼保健操圖,「勤學善思」等標語。據說,鄒老師還組織過一次中國式班幹部競選。

在這樣的環境中上課,英國學生都是一臉新奇的表情。學生在這段時間裡,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值日工作,比如升旗,餐廳值日,教室打掃衛生,宣傳、晨會主持,課間操領操等,部分學生還很主動的幫忙打掃教室並很享受。也有學生需要提醒的,這都很正常的。不同學生都有相應的職責的,並且得到了鍛煉,這英國沒有的。

唯一讓鄒老師他們頭痛的,是課堂紀律,每節課都要花不少時間在維持紀律上。

「確實有調皮的學生,一直很鬧,哪裡都有的,好的學生很好的。」鄒老師說。

在鄒老師眼裡,英國學生比較頭痛的,倒不是課程難度和紀律要求,而是千篇一律的課程安排,除了上課,居然還有早晚自修和課間操,一樣都不能落,而且不能自由選擇。有一回上數學課,就有個娃因為在操場玩嗨了沒來上課。

專訪李愛雲老師

李愛雲是今年2月23日啟程,4月3日回國的,前後在英國40天,前一周進行準備,後面有四周教學,再由倫敦大學進行檢測。她的搭檔除了一位來自杭州外國語學校IB班的數學老師鄒海連外,還有三位曾在中國國內有豐富教學經驗,目前定居英國的女教師。5個人包下了這個實驗班的所有教學。

李愛云:預告片也是一種宣傳,讓大家期待這個節目,但只是選取了開始階段的一些鏡頭,紀錄片共有三集,分別是當地時間的8月4日、11日和18日晚上播放,隨著節目的進展,會出現學生表現很好的鏡頭。說老師訓哭學生,並不是事實,建議大家看完紀錄片再做評價,最後的實驗效果是非常好的。

「現在不要講話,不要問問題,聽我講」,在課堂上說出這句話的,是來自南京的老師,南外初中英語教研組組長、省特級英語教師李愛雲。記者今天聯繫到了李老師,她說,目前網上流傳的,並不是教學的全貌。

李愛云:第一集學生不適應、老師不適應嘛,不僅是最亂的播出來,而且是從最亂的裡面挑了最亂的播出來,我覺得也可以理解。他們平時一二十個人一個班,你一下子變成五十個人,你給人家一天12個小時,我們南外學生也不適應啊,這是他們心目中的傳統中國(教學)模式。

李老師介紹,一個月後,這50名接受了中國式教育的孩子,會和博特航中學同年級的別的孩子一起參加數學和自然科學測試。而哪邊的成績會更好,BBC將在紀錄片中公佈。

現代快報:預告片裡你在課堂上說到NO TALKING NO QUESTION ,你是真的因為課堂紀律太差生氣了嗎?

李愛云:這其中有誤解。我的不少學生和朋友都很驚訝,覺得不太像我。其實這只是課堂上老師讓學生等老師講完後再問問題的一個表述,中間有個詞是NOW,並不是不讓學生提問和交流,而是在說話時希望相互的尊重。恰好預告片選取了那個鏡頭,當然也可以理解。

現代快報:在你看來,學生開始的不適應來源於什麼?

李愛云:BBC給出的在校時間表,是他們調查傳統中國學校的時間表安排的,每天早7點上學,晚上7點放學,學生在校12個小時。當然這和我們中國現在的教學時間不完全一致,比如我所在的學校,學生是下午三四點放學。因此英國學生開始不適應。還有一點就是,這所學校原本一個班是十幾個學生,最多二十幾人一個班,我們的實驗是50人一個班,班級人數的突然增加,也引起學生的不適應。

現代快報:後來學生們有變化嗎?

李愛云: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越來越適應,可以說他們非常懂禮貌,而且非常有規則意識。如果真的做錯了,他們會主動說sorry;如果要請假,他們會請父母寫假條、打電話。而且南外的教學模式其實和英國還是比較相似的,加上5位老師中,只有兩位是國內的在職老師,而且也不是傳統學校的老師,所以這個適應的時間不長。

現代快報:這個班如何教學?

李愛云:數理化和生物,英國校方給一個指定的大綱,我教的漢語,是我國漢辦的教材,英語語法教材是自選的。在四周教學中,我們五位中國老師 「包班」。我們有晨會、班會,也有家長會,有問題會和家長溝通,家長也比較配合。同時我們還要教學生一些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包餃子、剪紙等,這些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

現代快報:中英兩國教育各有什麼特點?

李愛云:我們肯定有值得他們學習的地方,他們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從具體的學生對比來看,英國的學生們愛思考、愛表達自己是普遍的特點,他們的課外作業閱讀類的很多,活動性課程也多,但相對所學知識不深,偏研究型和思考型。他們演講、回答問題非常積極,不會一定要聽權威的,比如我講英語帶美國口音,他們會提出來。在學習方面,他們不把考大學當成目標,而是要發展自己的個性。

我們中國的學生守紀律,內在的求知慾、學習動機更強一些。

現代快報:這次的英國教學收穫了什麼?

李愛云:雖然不能「劇透」,但可以說的是,在最後的考核中,我們的實驗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和學校的校長、老師、學生都建立了感情,最後離開的時候,孩子們都哭了,寫了很多小卡片給我。有的孩子甚至說,還想當我的學生。今年10月,有些學生會到泰州來,已經發郵件給我,說要來南京看我。

在教學上,也帶來一些思考,我們南外的學生演講能力是比較強的,但與英國的學生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也會把英國的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帶到中國的課堂上來。今年5月份,BBC來到南外拍攝真實的中國中學生的校園生活,會在紀錄片中呈現。

      責任編輯:鐘鉉
BBC將播紀錄片:女王婆家「納粹情深」      [2015-07-21]
卡梅倫揚言要關BBC 指其報道是垃圾      [2015-06-23]
BBC:中國改變韜光養晦消極姿態      [2015-01-31]
黃奇帆:問我腐敗八卦是浪費採訪時間      [2015-08-11]
警方:中傳女生被害事情很嚴重      [2015-08-11]
我國液晶顯示技術首次領先世界      [2015-08-11]
中傳失聯女生遇害案告破      [2015-08-11]
「蘇迪羅」致閩7死3失蹤      [2015-08-11]
中國航班准點率國際墊底 不如高鐵      [2015-08-11]
有人半年發出100多萬元紅包      [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