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華社7月24日獨家專訪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并於今日在旗下網站亞太日報刊出專訪文章。據悉,這是香港政改方案遭否決後,行政長官首次接受媒體專訪。是次專訪中梁振英暢談香港如何把握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未來將如何落實自己競選時提出的目標。以下為全文: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認為,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香港特區政府在發展經濟方面必須放棄過時的「積極不干預」思維,適度有為地引導和配合企業;同時,香港必須抓住機遇,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
最近一段時間,梁振英多次表示,本屆政府在餘下的兩年任期內將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近日,他在禮賓府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暢談香港如何把握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未來將如何落實自己競選時提出的目標。這也是香港政改方案遭否決後,行政長官首次接受媒體專訪。
解決住房問題不能半途而廢
梁振英認為,特區政府因為推動政改而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其他許多方面的工作都有所遲緩。要把過去失去的時間找回來,香港時不我待。
「現在回頭看,過去三年裡用了兩年時間搞政改,所以政改投票結束後我說我們要轉移,把精力投入到經濟和民生上。而發展經濟在香港內部也有一些阻力,包括立法會反對派的『拉布』,把香港的腳步拖慢一些,這是主要的,不然我們經濟發展的速度可以更快。」梁振英說。
行政長官認為,香港最大的民生問題是房屋問題。「我們做過一些民意調查,由於房價、租金高,等候公屋時間長,每次市民最多的是把房屋問題擺在首要位置。」
為解決長期困擾香港居民的住房問題,梁振英在上任以後一直力推增加土地供應和房屋建設落成速度。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他提出,在未來五年時間內將有超過7.7萬套公屋落成,其中的2.33萬套將於2015—2016年度完工。
「上任之後我一直把房屋問題放在首位,我們今年和明年新房的落成量比較大,明年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將是十年來最高的,而且比過去十年的平均數高70%,這個量比較大,公屋今年落成量也比較高,所以可以暫時紓緩一下。」
梁振英強調,增加房屋供應是一個長期工作,不能半途而廢,必須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而要解決住房問題,必須有足夠的土地供應。梁振英表示,短期內,特區政府將採取改變土地用途的方式,儘管往往在城市規劃過程中遇到一些障礙,但政府還將堅持做下去。中期規劃是發展新市鎮,包括新界東北、元朗等地區,目標發展大約20至30萬人口。
「比如新界東北,大概9年後第一幢新大樓可以落成,元朗一帶洪水橋的新區大概10年後可以開始落成。社會上開始有意見認為:也可以考慮發展一些生態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但本屆政府重點還是放在郊野公園之外的地方。」梁振英說。
梁振英表示,長期解決土地供應的其中一個辦法是填海。「在維多利亞港以外,我們現在也有一些比較大膽的設想。」
梁振英認為,增加土地供應還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住房問題。「統計顯示,香港中環的辦公樓使用率比較高,這代表了金融業發展的勢頭。所以發展經濟也需要土地,尤其是辦公樓。政府有一個比較大的計劃——啟動九龍東。未來九龍東將是香港中環以外主要的商業中心區。」
在民生方面,梁振英認為本屆政府另一大突破是扶貧問題。
雖然香港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已接近4萬美元,整體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已經躋身發達國家和地區。但香港的貧窮問題相當嚴重,而且基尼係數高居世界前列。
梁振英說,過去兩三年香港基層居民的收入上漲得比較快,但收入差距還比較大。本屆政府果斷地首次制訂了官方的貧窮線,定義為工作收入中位數的一半,這是一個比較高標準的貧窮線。對於貧窮線以下的居民,政府採取措施去協助。目前貧困人口已減少到100萬以下。
國際競爭迫使政府必須「適度有為」
香港歷來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模式,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過去香港政府也一直秉承「積極不干預」的理念。而梁振英上任以後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理念。
「我在參選行政長官的時候就提出『適度有為』的概念,而香港社會各界現在也認同。而我提出這一新概念,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的競爭對手的政府在經濟民生方面都十分積極。」
梁振英舉例說,比如在「一帶一路」方面,不僅香港在行動,新加坡也在行動,而且新加坡在東盟國家方面還更有優勢。再例如,韓國在創意文化產業方面十分領先,而韓國政府在背後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才把文創產業推到這樣的高度。
梁振英認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潛力很大,既有「一國」的優勢,也有「兩制」的優勢。這個也是香港要思考的問題。
「所以香港作為一個經濟體要和新加坡、韓國這樣的地方來競爭,不得不考慮政府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梁振英說。
關於「一帶一路」這一熱門話題,梁振英透露特區政府正在考慮以合適的方式,包括評估設立專門機構,來進一步推動國家戰略。而港資企業在海外的發展經驗可供國家參考借鑒,要發揮香港企業的獨特優勢,為香港、為國家盡一份力。
梁振英介紹,現在香港研究「一帶一路」有三個方面:第一就是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中,選擇優先的國家,因為不可能同一時間全部覆蓋;第二是遴選合適的產業;第三是特區政府推動工作的具體操作形式。
梁振英表示,隨著香港體外經濟發展越來越大、越來越好,東北亞地區、歐美和東盟都是香港的重要夥伴。「新加坡老羨慕香港出了位李嘉誠,我說其實香港除了類似李嘉誠先生級別的大企業家之外,我們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家在外面都做得很成功,所以我們應該支持他們在海外進一步發展。」
梁振英認為,香港在推動「一帶一路」過程中應發展總部經濟。「即使是少為人知的農業,香港的企業在內地已經有一定的規模、經驗和市場,如想去其他國家發展,企業總部和『大腦』還是在香港,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來說也是有幫助的。」梁振英表示,他將繼續積極推動香港企業在海外的發展。為此,下半年他還要率團出訪。
對於產業的選擇,梁振英說,一般的看法是香港本地的龍頭產業,貿易物流、金融、旅遊、專業服務等。而實際上,香港可以「走出去」的產業不僅僅是這些。
香港投資者在內地擁有、管理的企業很多已經發展得很好。香港沒有的產業,比如農業,港資企業在內地種蔬菜規模比在香港要大。畜牧業、養殖業,還有化工等重工業在內地發展也很好,也完全可以「走出去」。
至於特區政府推動的具體做法,梁振英透露,正在研究和評估合適的方式,包括是否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此外,除了政府部門之外,香港的半官方機構,比如貿易發展局、旅遊發展局,也在考慮怎麼一起「走出去」。香港一些商會、專業團體等的力量也很大,而且是內地沒有的社會團體,也可以調動這方面的力量,把他們統籌起來。
香港要強化「超級聯繫人」的功能
梁振英自上任以來,一直在向社會各界強調香港擁有「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在中國內地和世界之間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
梁振英在專訪時表示,「超級聯繫人」的作用是雙向的,除了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以外,目前特區政府特別重視憑借香港的優勢吸引外國的資金、技術、智力和人才,通過香港到內地發展。
梁振英表示,近年來每次在海外出訪,各國對通過香港與內地進行經貿往來和其他方面合作的需求和願望非常強烈,讓他感受頗深,更堅定了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作用的信心。
「前不久,我去多倫多和芝加哥訪問,當地反應非常好,每一場都吸引了超過1000名當地的工商界人士。人們都想瞭解香港的作用,通過香港瞭解全中國,與中國談合作。」梁振英說。
在4月份舉行的東盟峰會期間,梁振英先後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六國首腦進行雙邊會晤,這些國家都很重視和香港的合作,很希望能夠通過香港跟中國內地發展經貿關係。
梁振英說,香港的這些作用,如果從轉口貿易數字上是看不出來的。「美國、加拿大、印度賣商品給香港,單子是和香港企業簽的,但貨是直接運到內地的。相當於香港做了中間的擔保。」
他說,歷史上香港就是這麼一個地方。比如上環有幾條街,是香港原來的貿易中心區,統稱「南北行」,做與南邊(東南亞)和北邊(中國內地廣東)的貿易,就是一個聯繫人的角色。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區,與世界各國和地區有著緊密的經貿往來,與香港做生意就是在和中國做生意。
此外,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不僅是在經濟領域。在干細胞、再生醫療等領域,世界領先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已經決定在香港設立海外第一家研究中心。世界知名的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以及康奈爾大學動物醫學院,也先後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或合作教學和研究機構。
「那香港憑什麼能吸引這些國際一流水準的學術和科研機構呢?我們憑的就是他們非常想與中國合作,想以香港作平台,瞄準內地。而香港在法治、知識產權、生活方式、語言等方面的優勢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梁振英說。
梁振英透露,面對日益增長的海外需求,特區政府也將加快在海外的布點,增設經濟貿易辦事處。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在海外的9個國家設立了11個經貿辦事處。
「比如在東盟10個國家,我們只在新加坡有一個,這遠遠不足。我去年去韓國訪問,樸槿惠總統正式提出請我們去首爾開一個辦事處。在東盟國家中,除了新加坡之外,我們決定新設立一個經貿辦事處。」梁振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