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梁振英:顧民生首重房策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8-09]
放大圖片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右二)在禮賓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左一為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俱孟軍(7月24日攝)。新華社

【文匯網訊】(記者 鄭治祖)最近一段時間,特首梁振英多次提到,本屆政府在餘下兩年任期內將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他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香港已花兩年搞政改,現在必須轉移精力到經濟民生上,惟因立法會反對派拉布,發展腳步仍被拖慢。他強調時不我待,呼籲香港各界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又強調房屋問題是香港最大民生問題,特區政府會堅持推出增加土地的措施,不僅為滿足房屋需求,更為長遠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他解釋,增加土地供應短中長期「三招」,短期是改變土地用途,中期是發展新界北部,長期則包括填海造地。

新華社9日報道,梁振英近日在香港禮賓府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暢談香港如何把握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以及未來將如何落實自己競選時提出的政綱。今次是香港政改方案遭否決後,梁振英首次接受媒體專訪。

梁振英在專訪中提到,特區政府因為推動政改而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其他許多方面的工作都有所遲緩。要把失去的時間找回來,香港時不我待。「現在回頭看,過去三年裡用了兩年時間搞政改,所以政改投票結束後我說我們要轉移,把精力投入到經濟和民生上。而發展經濟在香港內部也有一些阻力,包括立法會反對派的拉布,把香港的腳步拖慢一些,這是主要的,不然我們經濟發展的速度可以更快。」

明年私宅落成冠十載

他指出,香港最大的民生問題是房屋問題。「我們做過一些民意調查,由於房價、租金高,等候公屋時間長,每次(民調)市民最多的是把房屋問題擺在首要位置。」他說,「上任之後我一直把房屋問題放在首位,我們今年和明年新房的落成量比較大,明年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將是十年來最高的,而且比過去十年的平均數高70%。這個量比較大,公屋今年落成量也比較高,所以可以暫時紓緩一下。」

針對市民對房屋的訴求,梁振英強調,增加房屋供應是一個長期工作,不能半途而廢,必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而要解決住房問題,必須有足夠的土地供應。他指出,短期內,特區政府將採取改變土地用途的方式,儘管往往在城市規劃過程中遇到一些障礙,但政府還將堅持做下去。

新市鎮可容納30萬人

在中期規劃方面,梁振英指要發展新市鎮,包括新界東北、元朗等地區,目標發展大約20萬至30萬人口。「比如新界東北,大概9年後第一幢新大樓可以落成,元朗一帶洪水橋的新區大概10年後可以開始落成。社會上開始有意見認為:也可以考慮發展一些生態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但本屆政府重點還是放在郊野公園之外的地方。」至於長期解決土地供應的其中一個辦法則是填海,「在維多利亞港以外,我們現在也有一些比較大膽的設想。」

九龍東將成「次中心」

為促進香港發展,梁振英進一步指出,增加土地供應不僅為解決住房問題,「統計顯示,香港中環的辦公樓使用率比較高,這代表了金融業發展的勢頭。所以發展經濟也需要土地,尤其是辦公樓。政府有一個比較大的計劃——啟動九龍東。未來九龍東將是香港中環以外主要的商業中心區。」

民生方面,梁振英認為,本屆特區政府另一大突破是扶貧問題。他說,過去兩三年,香港基層居民的收入上漲得比較快,但收入差距還比較大。本屆特區政府果斷地首次制訂了官方的貧窮線,定義為工作收入中位數的一半,這是一個比較高標準的貧窮線。對於貧窮線以下的居民,特區政府會採取措施協助。目前貧困人口已減到100萬以下。

      責任編輯:梁瀟瀟
梁振英:有地才有屋「拉布」意為何?      [2015-08-03]
「觀音講堂」落成啟用 梁振英祝賀      [2015-08-02]
港府權威消息人士:現任政府無計劃再換官員      [2015-07-28]
梁振英吁青少年:分享所思奉獻國家      [2015-07-26]
梁振英訪問香港科學園      [2015-07-23]
梁振英衷心感謝曾德成鄧國威貢獻      [2015-07-21]
梁振英北京會港生 年輕優勢機遇多      [2015-07-19]
梁振英批部分港媒「造謠成性」      [2015-07-15]
梁振英會民主黨      [2015-07-14]
梁振英談供水含鉛      [2015-07-14]
  即時新聞今日排行
廣深港高鐵內地段距香港最近的深圳福田站,2015年底正式啟用。從深圳和廣州坐高鐵,分別僅需15分鐘和30分鐘便可到達香港,形成「廣深港半小時經濟圈」。對此,你認為:
香港將融入內地的高速鐵路網,有利於經濟發展。
香港如未能處理好一地兩檢問題,高鐵作用不大。
        [查看結果]


文匯報檢索 | 文匯報必讀 | 文匯報欄目 | 文匯報獲獎 | 文匯報訂閱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