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政府於9月3日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據港媒消息,香港觀禮團有200多人,其中獲邀的泛民人士主要是溫和派,包括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李國麟及民主黨黨員狄志遠等。8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網「港台腔」欄目發表評論文章《邀請香港泛民派觀禮閱兵透露什麼信號?》,文章指出:「讓形勢朝著抵制激進路線的方向調整,符合大多數港人的利益。這次邀請持論溫和的湯家驊赴京觀禮,可以說是給香港政壇傳遞出一種清晰的訊號。」以下為文章詳細內容:
港媒稱,在9月3日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活動中,香港有200多人獲邀到現場觀禮。除了大家熟悉的港府官員,行會、商會和社團領袖等,報道稱,獲邀加入觀禮團的還有數名泛民人士,包括政改後退出公民黨的大律師湯家驊、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民主黨狄志遠等。
邀請港澳台人士參加閱兵觀禮,不難想像肯定有增添家國認同感的考慮。當年在抵禦日本帝國主義的南下入侵中,香港也是局內人。1941年12月,日軍主力在陸海空軍的配合下,兩星期內佔領香港,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日據歲月。那段難熬的歲月中,除了個別沒有骨氣的異類,港人也漸漸學會了什麼叫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如今,日本人投降將近70載,連殖民香港百有餘年的大英帝國,也從海上來,亦從海上去。但那種挾洋自重的思維,在香港並沒有隨著政權的回歸就隨風消逝。從「占中」伊始到後政改時代,反而愈演愈烈。比如,英國外相近日指手畫腳敦促香港重啟政改,泛民議員梁家傑就忙不迭地稱,對「英國人介入」表示歡迎。
除了口頭,境外勢力能夠給梁家傑們多少支持?反對派們應該清楚,處理好同中央的關係,才是香港政治生態健康發展的重大課題。泛民需要在基本法的大框架下尋找發揮政治影響的空間,決不能把自己變成媚外邀寵的「倒中勢力」。
這份邀請名單,據悉由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統籌。香港特首梁振英曾表示,政改被否決後,他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民生和經濟問題上。但傳遞出的邀請信息表明,特區政府和中央仍然保留著一扇窗,維持與泛民的溝通。這是為香港大局著想的政治智慧。泛民在普選問題上漫天要價、不滿足就拒絕溝通甚至捆綁否決的做派,除了彰顯其「政治幼稚病」,並不能給香港民眾帶來任何福祉。
更何況,儘管特區和中央隔三差五就遞橄欖枝,泛民人士獲邀後的歷史記錄,並不怎麼良好。從政改首輪咨詢開始的20個月時間裡,中央三度邀請「泛民」會面商談事宜,但一次又一次遭到後者的刁難與拒絕。即便是特區政府舉行的一些活動,例如國慶、回歸、新春酒會,泛民派要麼收到邀請不出席,要麼出席搞事。
泛民人士近日舉行所謂「集思會」,會後聲稱願意與中央溝通。從過去激烈對抗,到作出此等「溝通」的決定,當中部分人士終於認識到極端激烈對抗是「死路一條」。這次能否真正接過特區政府傳遞過來的善意?可以視作是否真正放下成見願意溝通的試金石。
港台腔注意到,港媒透露出的獲邀人士,包括政改後退出公民黨的大律師湯家驊。公民黨是香港泛民陣營的主要力量之一,身為創黨大佬之一的湯家驊近日宣佈退黨,並辭去立法會議員職務,理由是公民黨日益偏離它的創黨理念,走極端路線,這激起香港政壇的軒然大波。
有港媒用「泛民大分裂」來評論湯家驊的「雙辭」。泛民之間在理念上的深層次矛盾,經過政改一役之後,引發大分裂。此前,民主黨成員黃成智因支持有條件「袋住先」,面臨被革除黨籍的威脅。泛民內部面臨是尋求和中央對話還是繼續抗爭的路線之爭,湯家驊與泛民「割席」揭開了這一序幕。
有人樂觀其成地表示,湯家驊的退黨表明泛民已經開始分化,在建制派和反對派之外,香港政壇或許能崛起以溫和理性為訴求的「第三勢力」。也有人擔心,香港反對派會隨著湯家驊這樣的溫和人士離開變得更加極端,香港未來局勢也因此有更多變數。無論如何,讓形勢朝著抵制激進路線的方向調整,符合大多數港人的利益。這次邀請持論溫和的湯家驊赴京觀禮,可以說是給香港政壇傳遞出一種清晰的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