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頭版刊登習近平98年進藏事跡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8-24]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1998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幹部進藏,我是隨團記者。那些雪域高原的日子,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

世界屋脊讓出氧氣袋

經過3000多公里的飛行,6月17日清晨,習近平在拉薩貢嘎機場下機。援藏幹部由省委副書記陪送進藏,是當時全國規格最高的,西藏自治區黨委有關黨政領導到機場迎接。

披上聖潔的哈達,喝過藏族同胞敬獻的青稞美酒,援藏大部隊留在拉薩休息,習近平則抓緊時間,率先遣隊馬不停蹄向福建對口援藏地區——林芝進發。

車出貢嘎機場,一路童山漠野,罕見人煙。狂風捲著碎石拋向四野,砸得車窗辟啪作響。崎嶇的道路上車子顛著跳著晃著,腦袋幾次撞上車頂。想喝口水,杯子卻難以送到唇邊。

這是平均海拔逾4000米的雪域高原,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很快,頭昏胸悶的感覺一陣陣襲來……就在當天夜裡,留在拉薩的援藏幹部及陪同人員,30人中有15人因高原反應強烈被送入醫院輸氧掛瓶,有的走不動站不住,是臨時找到平板車推進去的。

第二天,援藏大部隊在赴林芝途中,26輛越野吉普竟有6輛破胎,2輛出故障!

貢嘎機場到林芝八一鎮之間,是500多公里漫長的路程,習近平乘車走了一天。途中的米拉雪山海拔5000多米,山頂汽車必經的隘口上,林芝地委、行署和群眾掛上了熱烈歡迎的橫幅和象徵吉祥的經幡,風中,映著茫茫白雪的大紅橫幅和五彩經幡獵獵有聲。

翻過米拉雪山,車隊沿尼洋河畔順流而下。尼洋河發源於米拉山,全長307公里,在海拔2900米的八一鎮匯入雅魯藏布江,垂直落差2000餘米。長河流淌著清澈澄碧的雪水,向東穿過大川陡谷,繞過斷壁懸崖,河面越來越寬,兩岸綠樹蔥蘢,牛羊像珍珠一樣灑落在草甸上。

車隊停在壩上的幾棵白楊樹旁,大家下車吃午飯。一路勞頓,秘書和隨團醫生暈得趴在車上,習近平卻依然精神煥發。他搬了個石塊坐在白楊樹下,打開分給自己的乾糧盒,就著礦泉水大口吃麵包。看到我耷拉著腦袋坐在一邊,便拿個乾糧盒遞給我說:「還是要吃點東西。」

車到林芝境內的工布江達縣,習近平風塵僕僕,拐到縣委辦公地拜訪,扎根西藏20年的縣委書記熱情介紹當地情況。出縣城不遠,一座橫跨尼洋河的柔性懸索大橋映入眼簾。聽說阿沛·阿旺晉美副委員長的故鄉就在附近,大橋是他出資修建且命名為「阿沛大橋」。習近平下車,和第一批援藏幹部領隊鄧保南一起走到橋頭仔細觀看。

抵達八一鎮,已是晚間8點多,天還亮著。住下後,我覺得精神好多了,又是猛吃飯,又是洗澡洗衣服,還謝絕了氧氣袋。不料躺下不久,問題來了:胸悶、頭暈!原以為會慢慢緩解,可是腦袋越來越糊,我開始大口喘息,覺得自己在往深水裡下沉……一絲尚存的求生意識催促著我,咬緊牙根掙扎著起床,一腳深一腳淺蹭到樓下服務台求救——

一看我臉色發紫,嘴唇發黑,服務台的藏族小伙子三步並兩步往樓上跑,不一會兒,拎來了一個大氧氣袋。

吸了氧,回過神後,我一抬頭看見牆上的掛鐘,時針已經翻過凌晨1點。

「呀,這麼遲了!你拿來誰的氧氣袋呀?」我問。

藏族小伙子大大咧咧地說:「沒事,那個年輕人聽說有人不行了就讓把氧氣袋拿來。」

那個氧氣袋讓我平安度過進藏的第一個夜晚。我心裡過意不去:初來乍到世界屋脊,氧氣袋可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是誰讓給了我?

第二天,我半開玩笑地問一起進藏的隊友:「昨晚是哪位年輕人見義勇為,把氧氣袋讓給我了?」

「是我。」習近平笑著回答。

千里迢迢看望子弟兵

進藏第二天,習近平即前往解放軍駐西藏林芝某部,看望閩籍戰士。1998年,這支駐守邊防的英雄部隊,第一次從福建征了204名子弟兵。

「你們好!你們辛苦了!」一到駐地,習近平就熱情地向指戰員致以問候。

座談會上,駐軍首長向習近平介紹了部隊的建隊歷程、光榮業績以及閩籍戰士的表現,他說:「非常感謝福建為我們送來一批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鬥的戰士,入伍不到半年,他們中已經有34名受到各級嘉獎,1名榮立三等功。」

習近平深感欣慰,他說:「徵兵到西藏,得到福建人民的大力支持,各級政府還制定了許多鼓勵政策,兵源是在十分充沛的基礎上挑選的。」

習近平說:「林芝地處西南邊疆,有1000多公里的邊境線;福建地處東南邊疆,也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線。長期以來,駐軍為保衛邊疆、鞏固海防、支持當地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向你們表示敬意。」他還說:「福建與林芝,都是全國雙擁先進單位,在這方面,我們也有許多共同的體會和感受,希望互相交流。」

座談會後,習近平深入戰士們的宿舍、閱覽室,摸摸他們鋪的夠不夠厚,蓋的夠不夠暖,看看他們平時都讀哪些書報。他再三叮嚀,希望戰士們弘揚老西藏精神,安心服役,早日成材。他說:「在這樣一個富有光榮傳統的地區和部隊裡生活,你們一定能夠經受磨練,很好地成長!」

接著,習近平走近閩籍戰士代表,同他們一一握手,說:「我代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以及3200多萬福建父老鄉親慰問你們,並把喜訊帶回去,讓福建人民、讓你們的家長放心。」

在雪域高原,守邊衛國的生活環境十分惡劣,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為了支持邊防事業,愛護子弟兵,福建援藏幹部從有限的援藏經費中抽出10萬元,修繕了中印邊境的崗嘎大橋和邊防哨所。聽說此事,在6月20日赴米林縣途中,習近平特地擠時間下車參觀崗嘎大橋,並在當地群眾為紀念援藏幹部捐資修橋立的石碑前駐足細看,點頭讚許。

親如一家探訪巴吉村

6月19日上午,林芝地區歡迎廣東福建兩省第二批援藏幹部大會剛結束,習近平即驅車深入八一鎮巴吉村調研。

像過節一樣,巴吉村的村民們興高采烈,早早就扶老攜幼,等待在村口。習近平的車子一到,人們擁上前熱烈鼓掌,並向習近平一行獻哈達,敬青稞酒。

在村主任的帶領下,習近平參觀了這個藏族村落,然後來到村民次仁平措家。

次仁平措從部隊復員回鄉後開汽車搞運輸,勤勞致富,1997年花38萬蓋起了兩層高的新樓房——

一進門,酥油燈亮著,藏香燃著,新傢俱描繪著蓮花、水鳥、仙女、祥雲,金光閃閃,喜氣洋洋……

「福建先富起來的地方也不過如此呀!」習近平讚歎。

他細細地參觀了次仁平措的臥室、客廳、廚房、糧倉,看著滿倉的青稞大米麵粉,習近平笑了,接著問圍在身邊的村民:「現在日子過得怎麼樣?」

「這幾年光景最好啦!」村民們爭著回答。

巴吉村的歷史,歷盡滄桑——

解放前的西藏是黑暗的農奴社會,巴吉村3家農奴主剝削、壓迫著100多戶農奴,一不高興就辱罵、吊打、刀砍……村支書大龍的父親被農奴主打瞎一隻眼睛,女村民江雅拉孟的父親被農奴主剁掉一隻手掌。

是共產黨領導百萬農奴站起來,巴吉村村民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1959年,原西藏地方上層反動集團發動武裝叛亂,巴吉村全村動員,為解放軍送去80多隻牛皮筏,支持金珠瑪米渡過雅魯藏布江平叛。解放軍灑血流汗修建川藏公路,村民們自發為親人送水送飯送建材,有一回,全村180個男人靠兩條腿走了四天四夜,硬是把鋼筋、水泥、食品等背到墨脫,送到築路的解放軍面前。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生產模式單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村民一年辛苦到頭剛能填飽肚子,村裡泥巴路坑坑窪窪,村戶間以荊棘、樹枝當「圍牆」……

在各級有關部門熱情的支持、援藏工作有力的推動下,村黨支部帶領大家利用地緣優勢,抓住發展機遇,組織運輸隊、創辦預制板廠、興建大棚蔬菜基地……巴吉村逐漸富裕起來,短短幾年間,「刺圍牆」換成了木板和樹皮勾連的「板皮圍牆」,接著水泥勾縫的「石頭圍牆」又取代了「板皮圍牆」,1998年巴吉新村全面建成,「石頭圍牆」被推倒,村裡統一設計、統一修建了「磚頭圍牆」!

習近平和村民促膝談心,大家七嘴八舌,掏出心裡話,有的說藏語,有的說漢語,村主任在一邊忙不迭地翻譯。

當瞭解到巴吉村1997年人均收入逾2000元,大家過上好日子時,習近平十分高興。他說:「祝賀你們!你們靠黨的好政策富起來,應該向你們學習。希望你們繼續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女主人捧著青稞酒笑盈盈地走來,習近平雙手接過酒杯,輕啜一口,說:「謝謝您的熱情款待,藏族和漢族是一家人。」

話音剛落,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小學生高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出了次仁平措家,習近平又進了一戶村民家。這戶人家屋裡有一位藏族老大爺,習近平連忙上前噓寒問暖。聽說老大爺身體不太好時,他像親人一樣握住老人的手說:「您可千萬多保重啊!祝您長壽。」

見習近平這樣平易近人,村民們說:「真是一家人啊!」 大家難捨難分。這時不知誰提議:「咱們在一起留個影吧?」

於是,次仁平措的新房前,留下了藏漢一家親的又一珍貴鏡頭。

一路奔忙送援藏幹部上崗

1998年6月19日上午,林芝地委行署隆重召開歡迎第二批援藏幹部大會。

習近平代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向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林芝地委和行署領導及林芝地區各族人民致以熱忱問候和誠摯敬意。

習近平說:「西藏是偉大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西藏人民是勤勞、勇敢、富有智慧的人民。福建省委和省政府非常重視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明確指出:支援西藏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經濟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林芝地區的事,就是我們省的事。」

習近平介紹了福建援藏幹部的選派情況。他說:「福建1995年送到林芝地區的第一批援藏幹部,是從1300多報名者中精選出來的。1998年初以來,省委和省政府組織首批援藏幹部先進事跡報告團到全省各地巡迴報告,在福建興起新一輪援藏熱潮。有選派任務的3個地市和13個省直單位,報名應選人數超過1500人,經過嚴格考察、反覆衡量,最終精選出第二批進藏的23名幹部。雖然人數不多,但肩負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3200多萬人民的重托。」

因為要參加省委六屆八次全會,習近平必須在6月21日離開林芝。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他抓緊一切空隙時間深入實地:考察了八一鎮城區的福建路、廈門廣場、武夷宮、林芝電視台;八一鎮到朗縣沿途的塘崩巴農產綜合開發區、堆巴塘新村、南伊工業小區、南伊電站等福建援建項目。

習近平一路聆聽當地對援藏工作、援藏幹部的反映,甚至記住了援藏幹部的藏族名字:6月19日下午林芝地委行署工作匯報會上,才旺班典專員報告:「福建第一批援藏幹部把12萬的生活補貼,全部用在群眾身上。」說到這裡,才旺班典動情掉淚。習近平稱讚道:「這種精神是孔繁森精神的體現、老西藏精神的發揚,鄧保南是窗口。」

6月20日,一天之內,習近平親自將派往米林農場、米林縣和朗縣任職的援藏幹部一一送到崗。

雪域高原地廣人稀,一出門就得跑個幾百公里。

然而在西藏,「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車到朗縣境內,像是來到月球上:天地突然成了灰色,那寸草不長的崇山峻嶺上,說不清是泥,是石,還是沙?清澈的江水也突然變得渾黃,水流湍急,濤聲在峽谷間低吼……

沿著雅魯藏布江穿行的公路,是當年英雄的解放軍以生命為代價,從臨川絕壁的半腰上硬炸、硬鑿出來的。人在車上,頭頂是危如累卵的懸崖,腳底是濁浪奔湧的深淵,路面極窄,塌方常見,天一會兒下雨一會兒晴,越野車在泥裡水裡折騰,車毀人亡隨時可能發生!這時候,才真正體會到了:「在西藏,一踏上汽車,就有一種『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感覺」!

習近平比誰都辛苦。每到一個對口援建單位,他都認真聽取即將離任的第一批援藏幹部匯報,並和當地黨政負責人座談。他代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感謝西藏當地幹部群眾對援藏幹部的關照和支持,同時對第一批援藏幹部作出評價,對第二批援藏幹部提出要求。

米林農場滿山遍野是山桃、核桃、嘎瑪蘋果,卻無法轉變為財富。援藏幹部許少欽剛到場長任上時,由於虧損嚴重,農場已幾個月發不出工資。在當地幹部群眾和故鄉漳州市支持下,許少欽艱苦創業,勇創新路,不僅解決了1000多職工的吃飯問題,而且辦起西藏第一家蜜餞廠,建起水電站、養豬場、麵粉加工廠、食用菌培植基地……他累得胃出血,建水電站時滾下懸崖差點丟了命,農場卻煥發出勃勃生機。

習近平說:「許少欽交上的答卷令人滿意。援藏工作就像接力棒,許少欽走了,劉文標來了,相信他能繼續把工作做好。」米林農場只有一個援藏幹部名額,習近平說:「劉文標一個人像是孤單,其實不然。因為漢藏是一家人,相信大家一定能支持他。」

米林縣住著藏、漢、回、珞巴等9個民族,來自福州的援藏幹部成了傳遞民族友誼的使者,他們把各族同胞當親人,學習語言、瞭解民俗、體察民情,不到一年,就能用藏語與當地幹部群眾交流;月工資除了飯錢,全都捐給生活困難的農牧民。1995年12月,為了救援發生重大翻船事故的加拉村, 4名援藏幹部趕了三天三夜,途中爬過路寬60厘米、懸在200米危崖上的「老虎嘴」……

習近平說:「米林的援藏幹部是我在福州市委書記任上選拔的。我們雖然遠隔萬里,但心還是連在一起。葉康勇他們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相信援藏三年下來,回去後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

朗縣地處高寒缺氧的高山峽谷,援藏幹部剛到時,欠款400多萬元,而縣財政每年僅有20萬元收入。全縣80%的鄉村沒有電,70%的群眾是文盲,24所村辦小學中,18所的學生坐地板上課……進藏才一個月,來自泉州的4名援藏幹部每人平均掉了14斤肉!然而,他們豁出命來干:尋找礦藏、架橋修路、建設電站、改造舊城、興辦文教、發展林業、建設農業開發區……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朗縣1997年生產總值比1994年增長103.5%,農牧民收入比1994年增長83.4%。由於工作最紮實、政績最突出、幹部表現最好、群眾評價最高,在15個省市的44個對口支援縣中,朗縣被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推薦為唯一獲全國表彰的「對口支援先進縣」。

車隊馳過蠻荒之地進入朗縣城關,眼前出現平坦寬敞的「朗泉路」,湧上來歡迎的縣委機關藏族工作人員說著帶閩南口音的普通話,大家如墜雲裡霧裡!

習近平深感欣慰。他說:「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體現了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縣委領導班子是有戰鬥力的集體。朗縣有可喜的今天,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交接過程中,習近平高度評價第一批援藏幹部,他說:「你們沒有辜負黨的重托,沒有辜負福建人民和西藏人民的重托,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你們不僅和當地幹部群眾團結奮鬥,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還用自己的行動弘揚了正氣,激勵著人們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福建人民感謝你們。」

每到一個站點,習近平都將第二批援藏幹部一一介紹給當地的黨政負責人。他要求第二批援藏幹部加強學習、紮實工作、團結協作,再接再厲,譜寫新的篇章。他同時希望:「福建和西藏林芝的友情,像雅魯藏布江一樣,源遠流長。」

全程陪同考察、調研、接送援藏幹部的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黨委組織部長陸惠民,親身感受習近平對西藏的深厚感情以及奮不顧身的工作狀態,幾次感動地說:「習書記這種飽滿的熱情,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

6月23日,習近平在西藏自治區領導召開的座談會上說:「來不來西藏體會大不一樣。來了,看了西藏的情況和面貌,對援藏工作才會有深刻的體會。我們認為,中央關於全國支援西藏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西藏的穩定和發展關係到全國的穩定和發展。全國的發展是各省、區、市共同的任務,各省、區、市的發展也不只是自己的事,都是為了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

6月24日,米林縣、米林農場、朗縣分別隆重舉行了歡送福建第一批援藏幹部大會。農牧民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送行,其時天降大雨,人們佇立在雨中流淚,哈達在援藏幹部的脖子上堆成了雪山……

情深誼長如同雅魯藏布江

轉眼13年過去。2011年7月,我從媒體上獲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率團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週年慶祝活動。

在西藏和平解放60週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全面總結西藏60年來發生的巨變,並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闡述了新形勢下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西藏未來的發展作出部署,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在闡述西藏的戰略地位時,習近平用「六個重要」進行科學概括:

「西藏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

7月21日,習近平再次來到巴吉村。全村男女老幼載歌載舞,夾道歡迎。

跟13年前一樣,習近平走進農家書屋,詢問村民讀書讀報的情況;走進村民家中,參觀村民的糧倉、廚房,親手點燃沼氣灶,瞭解農村沼氣使用情況;在主人藏式的客廳裡,喝著酥油茶,與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親切交談……

再訪巴吉村,看到這裡民居更靚麗,道路更整潔,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習近平非常高興。他說,巴吉村的發展變化是林芝乃至整個西藏60年巨變的一個縮影。正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西藏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執行各項富民惠民政策,廣大藏族群眾得以過上這麼好的日子。

臨別時,全村幹部群眾依依不捨,揮舞著哈達相送。習近平走進人群,抱起3歲的藏族男孩米瑪次仁合影。

巴吉村原黨支書大龍已經65歲了,他走上前去緊緊握住習近平的手,激動地說:「感謝共產黨,感謝黨中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的巴吉村!」止不住的淚水,流淌在這位藏族漢子飽經滄桑的臉上。

習近平深受感動。他對大龍說:

「祝福藏族百姓長命百歲,扎西德勒!」

(2014年7月20日)

《人民日報》( 2015年08月24日01版)

      責任編輯:慧动
習近平對民族工作提出了哪些新思想?      [2015-08-24]
習近平「兩隻鳥論」的四個關鍵詞      [2015-08-21]
政治局常委會就天津爆炸事故提7要求      [2015-08-20]
朴槿惠9月2日訪華 將與習近平會面      [2015-08-20]
安倍就天津爆炸案向習近平發慰問信      [2015-08-19]
尉健行遺體火化 習近平等到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      [2015-08-16]
習近平就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5-08-15]
習近平的「抗戰十論」      [2015-08-15]
習近平李克強委託劉延東看望傷員      [2015-08-14]
習近平8年來關於中日關係的27次重要論述      [201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