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援引外媒報道,2015年,俄羅斯平均月工資約為3.3萬盧布(人民幣約3200元),比去年明顯降低。但更引人注目的觀察結果是,俄羅斯人收入歷史上首次少於中國人,而這個國家是人盡皆知的「勞動力源泉」。
俄羅斯連塔網9月15日報道稱,最近一年盧布對美元匯率暴跌致使俄羅斯工資急劇縮水。2014年初,俄羅斯人均月收入為900美元。2015年中期,其工資約為3.3萬盧布(確切的統計數據將於年終公佈),以65盧布兌1美元的中間匯率換算,這大致相當於500美元。
報道稱,盧布可能走高,屆時俄羅斯人以美元計價的工資將重新增長。但即便如此,它也未必能趕上中國。在俄羅斯人的既定觀念裡,中國人勞作不過是「掙一碗米飯」。
在10年前,月薪300美元在中國即便不算豐厚,也屬正常。但事易時移。中國居民實際收入10年間增長近150%,去年增加了12%。這一情況常常被經濟學家看作是會明顯減慢中國發展速度的原因,畢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由廉價勞動力保障的。
報道稱,但實際上,中國工資的上漲既是與經濟增速,也是與勞動生產率提高相適應的。2005-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平均增長率為8-9%。同時,這10年來,該國生產率每年擴大近18%(這極其不符合低收入水平國家的特點,就在不久前中國還屬於這些國家之列。)
作為對比,2003-2008年,俄羅斯勞動生產率每年提高7-7.5%。危機後,增速顯著放慢,到2013年降至1.8%。其結果是,工資增速也放緩了,最近一年半,工資比整個經濟滑坡得還要厲害。僱主認為,最好通過節約人力成本來削減開支。
當然,較小的居民收入差距可能是對俄有利的一面。表徵貧富分化程度的基尼係數在中國是47,在俄羅斯為42,但這一數據考慮了所有收入,而不僅僅是工資。此外,這一落差沒有大到可以彌補兩國如今以美元計價的工資差距。
報道稱,俄羅斯在勞動生產率增速上落後很好解釋。生產率主要依靠技術和設備。但俄羅斯企業對產業升級和服務行業的投資進展緩慢——只需看看工業機器人市場最近的數據即可:中國在全球機器人市場的採購中佔據近三分之一的份額(其經濟規模約佔全球的15%),俄羅斯的採購量僅佔1%,低於其在全球GDP中的比重(根據計算方法不同,在1.5%至2.5%之間)。
為什麼會這樣?首先,產業升級費用高昂,如今由於制裁,投資總體上將會是問題。投資占俄GDP的比例為20%多一點,而中國的這一比例達到45%。其次,俄羅斯沒有正常的產業升級融資機制,如減輕專項稅負。第三,俄羅斯擁有大量來自獨聯體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對他們的使用要比產業升級划算得多。常言道,基建工程營的兩個士兵可以代替一台挖土機。最後,產業升級必將減少就業崗位,而失業率上升肯定會使俄失去長期以來精心維持的穩定。這種局面完全不是政府需要的,因此它不太鼓勵企業朝這個方向努力。
報道稱,無論如何,低工資既是問題也是機遇,這意味著過去設在其他國家的生產部門可能遷至俄羅斯,從而推動俄經濟增長。當然,這也意味著國家將沿「第三世界」國家慣常的道路發展,但現在已經顧不了那麼多。
報道稱,即便是這種粗放型發展也需要資金。但由於政治緊張局勢等因素,外國並不情願對俄放貸和投資,而國內利率俄羅斯企業又承受不起。為擺脫困境,國家應開展改革以支持經濟增長。遺憾的是,這一話題已經談論多年,可還是說多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