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在湖南省邵陽縣仁濟醫院的病床上,91歲的重慶老兵庹長髮正津津有味地聽著京劇選段《關雲長忠義千秋》,而在一旁的志願者們看來,這個將關雲長視作為人處世楷模的老人,其大半生的經歷,絲毫不遜於兩千年前千里送皇嫂的關羽。
庹長髮,又名庹世發,1924出生於重慶彭水縣。1938年,年僅14歲的庹長髮在山裡割草餵牛時被抓了壯丁,18歲時編入部隊。黃埔十四期的國民黨軍官易祥見他年紀小,為人又忠厚老實,就將他留在身邊做了勤務兵。
1949年,易祥隨國民黨敗退台灣。臨行前,他將妻子陳淑珍與兩個年幼的兒子易浩光、易浩明安頓在了自己的老家——湖南省邵陽縣黃亭市鎮黃泥村上首江組。易祥囑咐庹長髮好好照顧自己的妻小,等時機適宜後再來接家人去台灣。
庹長髮應允了,他認為,從軍多年來承蒙易祥照顧,才並肩從槍林彈雨中走了出來,他心裡早已把1919年出生、長他5歲的易祥,當成了親大哥。他對當年已任騎兵團長的易祥允諾,不讓嫂夫人和兩個小侄子受到欺負,「你去一年,我照顧一年;你去十年,我照顧十年;你去一輩子,我就照顧他們一輩子。」
易祥這一走,真的就是一輩子:他在台灣另行娶妻生子,直到1988年因病去世,也沒能再回過湖南老家。2009年,陳淑珍過世,但庹長髮仍然與易浩光、易浩明及其後人常住在邵陽,堅守著自己的承諾。
「從1949年算起,滿滿與我們一起生活已經66年了。」一直守在病床邊的短髮老人易浩光介紹。「滿滿」這個稱謂,從邵陽地區方言「滿叔」而來,意指最小的叔叔;較之於後者,使用了重疊詞的前者更為親切。
易浩光、易浩明分別生於1947、1948年。「按照當時國民黨的規定,父親是可以帶三個人同去台灣的。他當時決定要帶一名副官,剩下兩個名額,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弟弟,準備把我留在這裡。」易浩光回憶說,母親陳淑珍堅決不同意骨肉分離,於是才有了母子三人留下、庹長髮允諾照顧的情節。
「上世紀60年代初期沒糧食吃的時候,滿滿好不容易找到點吃的,先想到的就是我們兄弟和母親。他自己要麼不吃,要麼就去找些樹皮、草根充飢。」在易浩光印象中,庹長髮還曾將他自己穿的解放鞋硬套在易浩光腳上,並用繩子橫向將鞋與浩光的小腳綁緊;而庹長髮自己,大多數時間都是赤著腳,包括務農耕田。
在台灣另娶妻子的易祥料知自己已無法再回大陸,於是托人帶信給庹長髮,讓他與陳淑珍結合,一起好好生活。然而,庹長髮自身的道德準則認定:「嫂子終歸是嫂子,不能做這不忠不義之事」,便予以回絕。易浩光、陳四妹夫婦說,庹長髮與陳淑珍只是生活在同一個大屋簷下,沒有夫妻之名,也無夫妻之實,但因為長年的養育之恩,易浩光、易浩明也始終視他為父親,後來兄弟分了家,仍然輪流贍養庹長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