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香港需從三方面把握「十三五」機遇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11-03]

【文匯網訊】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令人印象最深刻是兩個字:創新。之所以印象深刻,因為,「創新理念」居於五大理念之首。全會公報提出:「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新」份量之重前所未有;全會公報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創新」的內涵更加豐富;以往提「創新」,主要是指技術創新,這次已拓展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方面。可以說,事事皆可創新,人人肩負創新責任,創新邏輯貫穿整個「十三五」。

濃墨重彩突出 「創新」,就是告訴人們:創新是破解中國難題的 「金鑰匙」,是實現 「十三五」目標的 「總開關」,唯有創新,「中國號」巨輪才能破浪向前。透過五中全會和 「十三五」規劃看香港創新,筆者認為,香港應該在三個方面進行突圍。

去除優越感 重塑創新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無論是在國家的大局中看香港,還是在全球範圍內看香港,都不能說香港缺少創新傳統,否則就無法解釋曾經的「香江傳奇」和「獅子山精神」,也無法解釋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是如何建成的。然而,近年來香港的經濟增長緩慢、綜合競爭力下滑是不爭的事實。這些現象折射出創新動力不足。而創新動力不足,首先是理念上出了問題,癥結就在於「自我感覺良好」,因循守舊的心態。

香港的經濟總量曾經占內地的30%,現在僅佔3%;香港的經濟增速「十二五」期間維持在2-3%,內地保持在7-8%左右;香港曾是內地省份爭相學習的對象,現在上海、深圳在許多領域的創新超過了香港。即使在貴州這樣比較落後的西部省份,如今也掀起了 「互聯網+」的產業變革。以科技創新為例,香港與世界發達國家和中國內地也有差距。科研支出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德國、美國、新加坡、中國內地都超過2%,而香港只有0.73%。每百萬人口中的科研人員數量,以色列、新加坡都超過6000人,香港不足3000人。客觀的說,以香港高等學府的累積優勢,香港仍處於創新的第一梯隊,但香港創新排名在下滑。一些發達國家創新能力與時俱進,中國內地一些城市的創新能力後來居上,一些港人卻仍以井蛙自傲的老眼光看世界、看內地,對於身邊發生的變化或渾然不知、或熟視無睹、或愛莫能助,仍保持著天然的優越感,這是推進創新的第一大障礙。香港亟待去除優越感,重拾致力創新的理念。

驅散「泛政治化」優化創新環境

香港的創新環境同樣不容樂觀。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許多創新之舉,被反對派一再 「拉布」。一個典型的事例就是創科局在立法會歷經三年審議,至今未能成立。近日,立法會再次審議特區政府成立創科局的撥款申請,反對派又一次 「拉布」,提出的修訂意見多達一千三百多項,實匪夷所思。

當今世界,創新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推進發展的主要動力。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競爭對手爭分奪秒的今天,政府有一個機構專門負責規劃、統籌、協調全社會的創新工作,定然能更高效的匯聚智慧、整合資源、凝聚合力,更好更快推動創新,這也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普遍做法。但特區政府成立創新科技局卻這樣難產,成為國際笑話,不免讓人扼腕歎息。

創科局難產,緣於香港「泛政治化」的生態環境。政治「霧霾」已經嚴重污染了香港的空氣,讓東方明珠黯然失色。反對派逢中必反、逢「一國兩制」必反、逢特區政府必反,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遇事不論青紅皂白、不顧市民利益,動輒大貼政治標籤,挑撥離間,內耗不斷,紛爭不絕。香港要優化創新環境,當務之急是向「泛政治化」說「不」。

聚焦優勢產業 釐清創新方向

金融、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服務等四大產業是香港的優勢產業,占香港經濟總量的近六成,提供本港近半工作崗位,是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但這些年,卻遇到發展瓶頸。筆者認為,應該以這四大產業為重點推進創新。金融業的創新,應在內地金融改革、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專業服務三個方面找到切入口。比如,「滬港通」對香港是非常有利的,內地市場大,香港市場小,這等於給香港創造了一個機會,當然也有競爭,但香港不能指望自己永遠處於沒有競爭、壟斷中國發展資金的地位。要通過創新,做大自己的蛋糕。再比如,人民幣國際化,香港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有優勢,但也面臨來自倫敦的競爭,出路還是創新。旅遊業的創新,應在提升接待能力上下功夫。「港澳自由行」原本是 「非典」之後中央幫助香港的救市之舉,現在一些市民卻抱怨內地遊客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說到底,是香港的接待能力趕不上遊客的增加量。反觀韓國、日本成為中國內地遊客青睞的旅遊目的地,就是因為人家旅遊接待能力與時俱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值得香港借鑒。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服務兩大產業的創新,應瞄準「一帶一路」的大市場。「一帶一路」建設撬動亞洲和歐洲兩大經濟板塊,預計有八萬億美元的投資,這是一個誘人的大蛋糕。香港的優勢在於既熟悉國際市場,又熟悉內地市場,可以充當「超級聯絡人」。問題的關鍵是創新機制,為各方提供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服務。中央已為粵港澳合作規劃了三個平台,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和珠海橫琴,並規劃建設港珠澳跨海大橋,為香港與珠三角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方便,如果香港能創新服務機制,就能抓住發展機遇,把這兩個產業做大做強。 總之,五中全會和十三五供港創新平台「十三五」規劃為香港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平台、開闊了道路。這是香港的動力,也是香港的機遇。

(來源:新華網 作者屠海鳴: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

      責任編輯:Caroline
「十三五」鞏固香港三大中心地位      [2015-11-03]
十三五建議: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      [2015-11-03]
十三五建議:出台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2015-11-03]
發改委:「十三五」期間香港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2015-11-03]
十三五建議稿: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2015-11-03]
十三五規劃建議:促農转人口舉家進城落戶      [2015-11-03]
十三五規劃建議稿發佈:建成法治政府      [2015-11-03]
全方位創新為十三五發展蓄能      [2015-11-02]
工程師攻香港官網2600次判服務令      [2015-11-02]
鄭必堅:香港莫忘與内地的特殊聯繫      [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