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王晉 譚旻煦 李茜茜)「71年了,戰友們終於可以回來了。」5日一早,載著347名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的車輛將從緬甸密支那返回中國,預計中午13點左右從雲南騰沖猴橋口岸入境。由多家單位發起的「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歸國活動」歷史4個多月,終於要帶老兵「回家」了。今日中午,抗戰老兵代表、志願者、當地民眾等,將一同在中緬邊境迎接忠魂歸國。
出境:老兵隨行接家兄
據活動安排, 3日一早8輛大巴組成的車隊前往密支那接遺骸歸國,其中6輛大巴裝了347副棺木。此次隨行的,還有一名已經89歲高齡的老兵繆焜,71年前,他和哥哥一同出征緬甸,參加了密支那戰役,哥哥埋骨異鄉。一生的等待他終於找到了哥哥。此次,老人隨隊伍一同前往密支那,出發前,他在猴橋口岸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據活動主辦方之一龍越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微信消息,出發前往密支那的行程並不順利,「整整24小時,終於在天亮時抵達密支那。」而這段路預計車程只需5小時。
國門:參戰老兵迎戰友
5日,施甸縣將有6位抗戰老兵在國門前迎接戰友歸來,其中91歲的楊在然老人感概的說,「這一天,我們等了70多年。」
「這邊是我們的陣地,那邊是敵人的陣地,那天早上,我和兩個戰友拿著機槍、手榴彈死守著……」楊老慷慨激昂的講述起了那段戰火歲月。1942年,17歲的楊在然還在施甸中學讀初二。當年5月,日軍經緬甸入侵中國,妄圖通過滇緬公路長驅直入,佔領昆明,威逼重慶。施甸在滇緬公路的重要關口,萬分危急時刻,中國守軍炸毀惠通橋,與日軍形成隔怒江對峙的局面。國難當頭之際,楊在然毅然棄筆投戎,1943年底,楊在然被編入71軍88師264團,任總務工作。
戰歲月裡,讓楊在然最難忘的就是珍貴的戰友情。1944年,滇西抗戰開始反攻,楊在然隨團前往龍陵參加收復龍陵戰役。老人清晰的記得,龍陵老東坡戰役非常艱苦,為了壓彈條,常常幾天幾夜不能睡覺,他實在堅持不住,就靠著戰壕睡著了。「當時苦中作樂的方式就是和戰友們一起開開玩笑,唱唱歌。」楊老說,和戰友同吃同住共同戰鬥的時光,是一生中最美的回憶。
楊在然在抗戰中多次死裡逃生,他指著右腿上被炮彈炸傷的傷疤告訴記者,在龍陵收復戰中,他所在的團傷亡很大。「那次戰役,我們很多兄弟都犧牲了,一個1000多人的團不在了600多人,我很多戰友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楊老告訴記者,抗戰時期,其實每個戰士心裡都把生死看得很淡,參軍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抱著為國犧牲的決心。「我們不怕犧牲,但就是希望死後可以回到故鄉,落葉歸根、魂歸故里是理所應當的。」談起當年赴緬的中國遠征軍將士的遺骸將回歸祖國,老人顯得很高興,他說他要穿著整齊,用最好的精神面貌去廣場接戰友「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