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倪夢璟 上海報道)今年夏天內地股市「異常波動」,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首次發出十八萬字報告,指出股災原因並非股指期貨,而是投資者高預期與短期經濟放緩之間矛盾、資本市場自身制度建設和專業認知不足等原因。同時,報告建議應吸取本輪股市波動教訓,著力建立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如加快修訂《證券法》等。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吳曉靈表示,雖股市已進入調整恢復期,但內地金融市場的制度缺陷亦被暴露。
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19日晚間披露內容顯示,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公開報告《完善制度設計,提升市場信心——建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資本市場》主要針對分析2015年6月-8月份中國股市經歷的異動。該報告從融資槓桿、市場機制等八大方面解析了內地股市暴漲暴跌原因,稱從宏觀上看,這次股市異常波動反映了人們對轉型、改革的過高預期與短期經濟表現未達預期的矛盾;而從微觀上看,則有資本市場自身的制度建設和專業認知等技術原因,如槓桿的過度、無序應用以及金融產品監管不完善等。同時,報告尤其指出本輪快速暴跌的原因並非股指期貨,相反,股指期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現貨市場的拋壓;而創業板等泡沫過大,部分程度上則源於發行控制,所以應積極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度改革,恢復新股發行。
報告建議,在未來,要著力建立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從而提升市場信心。首先,加快修訂《證券法》,根據產品的本質擴展證券範圍,將各類集合投資計劃份額和份額化的P2P網貸、股權眾籌等納入證券範圍,實行統一功能監管。其次,還應建立國家金融危機應對機制,並在法律中予以明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