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內地客為啥香港排隊買保險?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12-07]

【文匯網訊】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發佈信息,內地訪客在2015年前三季度新增保單費總額約合211億港元,佔到香港個人業務新增總保費的21.7%。有關專家指出,內地保險產品與香港產品相比的吸引力不足有很多原因。有價格管制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內地保險公司創新的意識和壓力不足。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發佈信息,內地訪客在2015年前3季度新增保單費總額約合211億港元,佔到香港個人業務新增總保費的21.7%,已經超過兩成,並呈現加速度的增長。數據顯示,2010年內地客戶到香港投保金額為44億元港元,2014年達到244億港元,預估今年會超過300億港元。相比5年前而言,這一數字增長了6倍。

內地訪客個人赴香港購買保險的熱度不減,香港一些繁華地區還出現排隊買保險的景象。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系副主任胡波認為,雖然與中國大陸壽險每年1萬億保費規模相比,內地訪客到香港購買的保單規模不足3%,可能還沒讓內地保險公司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但這個保費流失的趨勢應該得到重視。

現象

內地客香港保單平均每張15萬港幣

「在保險公司門口,內地訪客排隊買保險,感覺就像買菜一樣熱鬧。什麼產品這麼吸引人?」上個月,從香港出差回京的袁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這個「街景」不禁好奇,也想多瞭解一下。

藉著出差的機會,袁先生決定到香港歷史最悠久、最知名的保險公司現場咨詢,他最關心的是重疾險和可理財分紅的投連險。他得知重疾保險基本為50種以上疾病提供保障,範圍最廣的產品甚至能夠達到120種,還提供對原位癌、艾滋病等疾病的保障,這些疾病是不在內地保險產品保障範圍內後有點動心。

「分紅險的利息比大陸的要高1%-2%,風險不是沒有,但是這個產品還是值得考慮一下的。我手頭有10萬左右人民幣閒錢,留下了香港保險代理人的微信號,回京會繼續保持聯繫。」袁先生表示,「我想下次到香港時,會購買一些保險產品」。

傅小姐和身邊的幾位好友已經在香港買了重疾險,她們還把這些產品推薦給同事。她說:「部門裡有幾個人正計劃休年假在香港轉機時,去香港把保險買了呢。」

實際上,大陸的高淨值人群、高收入者正在成為香港保險業的重要新增客戶。據業內人士推算,去年內地訪客在香港購買的長期終身人壽保險、重疾險等平均每張保單、每年繳費的額度為15萬港幣左右。

對比

同等保額香港保費低三成

在香港保險業排名前三的一家保險公司從業的馮小姐告訴北青報記者,香港保險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有三方面:長期終身壽險、重大疾病險等保障型保險,同樣保額的情況下,香港保費低30%左右;賠付範圍覆蓋更廣,全世界受理理賠,適合有移民需求的家庭;可用美元計價,刷內地銀聯卡的人民幣賬戶,購買大額理財連投險等,規避了中國大陸的外匯管制每人每年換匯最高5萬美金的監管門檻。例如,購買香港的重疾保險保額可達到1000萬港元,相當於人民幣800萬元的保額。刷銀聯卡人民幣可直接購買,不必換匯。

以香港排名前三的某保險公司的一款重疾保險產品看,該險種保障範圍有52種,還對17項疾病預賠,加起來有69種,保費比內地優惠30%—40%。最主要的是它的分紅保單現金價值高,投保年齡是出生15天到65歲。繳費首10年內附贈35%保額,相當於保費更加便宜,還對等6種疾病增加20%額外保額。

香港的保險是全球理賠。在香港購買,無論投保者是旅遊還是留學到世界其他地方,發生疾病而住院,都可以理賠。這家公司的保險代理人告訴北青報記者,該公司指定的醫院名單是用簡體字列出的,除了協和醫院、301醫院、北京醫院等三甲醫院外,還包括很多口腔、骨科等專科醫院均在認可之列。內地投保人報案理賠,理賠過程中投保人不用親赴香港,只需郵寄認可醫院的診斷書、醫療費發票等憑證即可。

門檻

必須本人親自到香港保險公司錄像簽約

香港保險業「嚴進寬出」,嚴是指對於像重大疾病險這種健康險類的產品,只對滿足一定條件的人銷售,能否購買需詳細咨詢;寬則是說賠付程序簡單、理賠快。

香港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馮小姐表示,「我可以接受內地人士的咨詢和預約,但是購買保險則必須來香港才行。」按照香港的法律規定,內地訪客簽訂保險合同必須親自到公司,持身份證明進行錄像等第三方認證的證據保存,還需要確認對保險條款細節瞭解的環節。

香港保單有一個「不可爭議」條款,規定保險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佈生效兩年以上的壽險保單「作廢」。「簡單來說,保險公司以投保人隱瞞、漏報、誤告等理由予以抗辯的期限是兩年,超過兩年保險公司便不得以此為由拒付賠償金。」

風險

一旦發生糾紛適用香港法律

在香港簽訂保單會按照香港法律規定來執行,涉及法律適用問題,包括糾紛解決,香港和內地的法律體系不同,內地客戶需要適應;一旦發生理賠糾紛,投保人就可能遭遇境外訴訟,會付出高額成本和諸多不便。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在官網上明確表示,並未被法律授權處理投保人與保險企業的糾紛,只會盡力調解。承諾的受理投訴週期為10天之內給予回復。

還有一個非政府機構的自律機構——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專責執行自律監管計劃,向保單持有人或其受益人提供有效免費渠道,協調索償糾紛。該機構承諾的調解週期為4-6個月。

中國大陸投保人到消協投訴、到保監局投訴,一般7個工作日就會有反饋,相對而言,香港相關機構的處理時效要遠遠不及。

此外,超過80萬港幣保費糾紛的保單就要通過司法程序裁決。一旦出險理賠時適用香港法律,如果發生理賠糾紛,內地客戶必須親赴香港,而且要請香港律師,由香港法庭審理,這些都可能增加理賠成本。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財經觀察

保費流失趨勢應被重視

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系副主任胡波認為,雖然與中國大陸壽險每年1萬億保費規模相比,內地訪客到香港購買的保單規模不足3%,可能還沒讓內地保險公司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但這個保費流失的趨勢應該得到重視。內地保險產品與香港產品相比的吸引力不足有很多原因。有價格管制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內地保險公司創新的意識和壓力不足。

現在市場上有一種聲音,大陸的保險行業為什麼定價偏高、保障範圍又沒有香港大,因為大陸的保險行業還處在初級階段,而香港的發展相對比較成熟。胡波不贊成這種「發展階段論」,他認為,如果監管部門因此而偏袒保險公司一點,是沒什麼道理的。市場的開放會逼著中國內地保險公司的改革,否則中高端的客戶就會慢慢流失。此外,如果未來人民幣有貶值預期的話,跑到香港買保險的客戶還會增加。

胡波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其中一個必然因素就是會擴大開放。國家在幾個地方搞自貿區,一個動機就是希望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倒逼我國內部改革。特別是在深圳,出了很多的文件,希望推進深圳和香港保險業的互聯互通。其中一條就是「產品互認」,即香港保險公司銷售的產品在深圳的市場認可它的合法地位。如果保險產品互認得到推進的話,香港保險公司在內地沒有公司,也得到大陸的認可,這將對大陸的保險公司形成特別大的壓力。

當年第一家引入的境外金融機構是保險公司,第一家國有的金融企業到境外上市的也是保險,保險行業曾是中國金融業走向開放的排頭兵。如今,在銀行、證券、跨境資本流動等金融領域的其他方面,開放的力度都在增強。過去保險行業是金融業對外開放走在最靠前的,現在已被大幅反超。

胡波說:「我個人認為,應對的方法是,要堅定地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需要引入外部的競爭壓力,來逼著內地保險企業進一步創新。增進保險業繁榮的解決方案還是開放和創新。」

      責任編輯:夏僅
證券保險石油領跌 滬指持續整固      [2015-12-07]
梁振英稱有信心高鐵香港段「一地兩檢」      [2015-12-06]
香港中學生奪廣馬迷你馬拉松冠軍      [2015-12-06]
延遲退休: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要延長      [2015-12-06]
《版權(修訂)草案》再審 諷刺模仿或可豁免      [2015-12-06]
2015年香港電影展在渝開幕      [2015-12-05]
警方:未有情報顯示香港受恐襲威脅      [2015-12-05]
香港最高規格國際創客節開幕      [2015-12-04]
香港老人在深自殺 救助站否認曾辱罵老人      [2015-12-04]
帥!香港高校上演一場痛快打臉!      [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