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015年,香港在希望中轉為失望,普選方案在特區立法會慘遭否決,民主化議程被踩剎車,民意期待值頗高的政改戛然而止;另一方面,泛政治化的爭議滲入旅遊、酒店和服務業,窒息經濟活力,阻礙民生繁榮。海外網發表評論文章《2016,香港請「轉身」》,文章指出如何在政治和文化上進一步打造「命運共同體」,完成第三度轉身,是後2015時代香港繞不過去的一環。以下為全文: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香港TVB熱映的一部時尚劇叫《華麗轉身》。透過劇中主人公的關係傳達了一種理念,那就是人的一生有很多得失,只要懂得把握機會,每個人都有華麗轉身的可能,重又展開新的旅程。
飲食男女的浮浮沉沉、都市情感的兜兜轉轉,本是生活的常態,套在這一年的香港之城身上,倒有幾分神似。
2015年,香港在希望中轉為失望,普選方案在特區立法會慘遭否決,民主化議程被踩剎車,民意期待值頗高的政改戛然而止;另一方面,泛政治化的爭議滲入旅遊、酒店和服務業,窒息經濟活力,阻礙民生繁榮。2015年,香港也在失望中轉向希望,在國家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香港敞開懷抱,歡迎滬港通、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等新機遇,並在新一輪競爭發展中尋找自身定位,進入「超級聯繫人」角色。
否定政改方案之後,香港需要回歸理性和務實,轉以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為中心。如果香港是一個人,這是第一個必然要完成的轉身。如今,放下爭拗拼經濟,已成香港社會的共識。
要發揮既有優勢,駛向金融和經濟藍海,香港這個溝通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必然依托內地這艘經濟航母。改革開放30多年來,作為內地改革開放的獨特窗口,香港發揮了前沿引領者作用,東方之珠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唱起大戲來當仁不讓。隨著「一帶一路」的實施,中國對外投資將快速增長,2015年走出國門的企業不斷增加,香港迎來了一個新的機會,那就是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不二平台,當年的主角可能要習慣給內地做配角了。
畢竟幾十年的發展,兩地經濟實力已經大大變化。回歸以後,內地對香港的重要性、影響力與日俱增。兩地間出現主次位置互換也就在所難免。這會是這個東方之珠的命定嗎?不管如何,香港必然要重新擺正在經濟格局中的位置,完成思想上的第二個轉身。回首2015,協助內地企業和資金總出去,特區政府已經鋪開攤子在做。
香港在經濟上越來越需要依靠內地,對西方經濟的依賴性在相對下降,但在政治上依然受西方很深的影響。2015這一年,無論是「占中」余緒、鳩嗚反水客、還是否決普選方案,都可以看到香港與內地有一堵「無形的邊界」,如同 「鬼打牆」般,阻礙了香港前行的方向,拖慢了香港加速的腳步。
細究起來,「無形的邊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受英國的殖民管治和西方意識形態的訓導、長時間跟祖國母體分隔,使得香港政治文化、法律文化、對管治起決定性的文化是西式的。但時代要求變了。之前的「舊香港」時代,是從英國或西方世界的視野來定位香港的發展方向和身份認同,而「新香港」時代,則從中國的視野來進行重新定位。從舊腦袋到新思維的第三次轉身,就是要重新劃定坐標系,認識自己在當前世界格局中的歸屬和位置。要完成這樣一個姿態曼妙的「轉身」,需要的絕不僅僅是一兩年的時間。
特首梁振英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說,要把過去香港失去的時間找回來,因為時不我待。在2015年中受訪時梁振英表示,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特區政府在經濟管治思維上必須放棄過去的「積極不干預」政策,「適度有為」地引導和配合企業。這可以看作衝破「無形的邊界」,從思想上「積極轉身」的一個信號。
回首2015,兩地簽訂了CEPA下的服貿協議,兩地很快就會基本實現服貿自由化了。除了打造「經濟利益共同體」,如何在政治和文化上進一步打造「命運共同體」,完成第三度轉身,是後2015時代香港繞不過去的一環。就像上述港劇中的主人公那樣,要重續一段新的美麗旅程,東方之珠依舊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