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習近平的外交戰略是這樣煉成的


http://news.wenweipo.com   [2016-02-13]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報道,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總攬世界大勢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之一。而在新型國際關係中,主要大國之間的新型關係又是最關鍵的,在中國外交中佔據優先重要地位。

中共十八大報告關於中國外交政策的建議中,明確指出:「我們將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關係,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新型大國關係由此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內容。

3年多來,習近平主席從「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台」的框架出發,運籌全局,外交實踐積極主動,外交論述深刻精闢,已成為黨的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活動的重要亮點。

「莊園會晤」「 瀛台夜話」「白宮秋敘」展現中美良性互動

新型大國關係,準確命中了中美關係發展的現實需要,也為中國發展與其他大國關係以及其他大國之間發展關係提供了思路。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是基於中國領導人對國際政治格局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反覆考量和決斷,體現的是一代政治家的勇氣、擔當和創新。

「莊園會晤」、「 瀛台夜話」、「白宮秋敘」、「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中美陸軍首次進行機制性對話」……自習近平擔任中國領導人以來,一次次出訪、會見、交流、合作,始終著眼歷史和現實,基於國家發展戰略和中美兩國現實,尋求在外交方面創新和突破。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正開啟中美良性互動新境界。

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訪問前夕,習近平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書面採訪時指出,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推動中美合作夥伴關係不斷取得新進展,努力把兩國合作夥伴關係塑造成21世紀的新型大國關係。雙方應有充分信心、持久恆心,始終抓住共同利益這一主線,不要讓這樣那樣的矛盾、分歧左右中美關係大局,要攜手走出一條大國之間和諧相處、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新型道路。

習近平強調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就是2013年6月他與奧巴馬莊園會晤時提出的。兩國元首以政治擔當和智慧,達成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不衝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衝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共同進步。「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2014年,瀛台夜話。習近平放眼長遠:以積水成淵、積土成山的精神,不斷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我們不能讓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滿足於早期收穫,還要繼續向前走。」此次會晤是為中美關係發展規劃藍圖,開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當年7月,習近平在會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時提出,發展中美關係,雙方要加強合作,「多栽花、少栽刺,排除干擾,避免猜忌和對抗」。在出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的致辭中,習近平9次提到「新型大國關係」,並強調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一種使命和責任中美兩國利益深度交融,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在習近平看來,雙方應求同存異、求同化異。凡是有利於為兩國關係注入正能量的,都要做「加法」;反之,都要做「減法」。

2015年9月,兩國元首白宮秋敘。雙方重申繼續構建基於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當然,這一進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從中美關係的全局把握,兩國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雙方合作始終是主流。」「下階段,雙方應該繼續加強高層交往,積極拓展合作,妥善處理分歧。」

習近平以蘊含中國智慧的哲學思維看待分歧:「要看大局,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其全球性影響早已超越了雙邊關係範疇。正如習近平所說,要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以積水成淵、積土成山的精神,不斷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習近平提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是一種富有智慧的政治遠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如是表示。著名國際關係學者、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美中加強各層面交往,客觀理性看待對方,完全可以避免大國關係的「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認為,中美雙方要增進戰略互信,防止戰略誤判。兩國應守住「不衝突、不對抗」底線,築牢「相互尊重」基礎,共同推進「合作共贏」目標。

「要建立一種新型大國關係,中美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空前增加。中美即都需要發展,兩國都不需要衝突和戰爭,都沒有意願去搞全面對抗。」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看來,當下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擁有著新的動力。如果過去的中美關係的動力是靠一起來反對一個外部威脅,那麼現在中美關係的動力已經發生一種根本性的變化,就是從反對到要共同建立一個新的世界,「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不結盟、共繁榮」 中俄升級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俄羅斯是大國,又是中國最大的鄰國。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展開他履新後的首次出訪,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

3年多來,俄羅斯是習近平留下出訪足跡最多的國家。中俄兩個大國,迎來了兩國關係的歷史最好時期,走出了一條結伴而不結盟、共同繁榮的新路。新華社稱中俄關係為新型大國關係的先行者,中國已將與俄羅斯的關係視為調整世界秩序的基礎。

正如《習近平:正圓中國夢》一書所言,「毫不誇張地說,正是習近平把中俄關係推向了第二次高潮:擴大了經貿合作的規模、在國際舞台上加強了協調,更重要的是,莫斯科和北京之間、兩國人民之間的信任和好感在增加。在2013年3月俄羅斯與中國開始奠定了新型關係:形式上是戰略夥伴,內容上是盟友關係。」「『莫斯科—北京』快車在歐亞大陸上加大馬力,全速前進,成為全世界高速運動的典範。」

2014年2月,新春佳節之際,習近平不遠萬里前往俄羅斯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鄰居家辦喜事,我當然要來道賀,同俄羅斯人民分享喜悅。」一語道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特殊性。2015年5月,習近平再次來到莫斯科參加紅場大閱兵,普京在慶典上講話,稱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已經建立起了新型的大國關係,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這種新型夥伴關係有以下的特徵:首先中國和俄羅斯之間並沒有建立一個針對第三國的同盟或者聯盟。中俄之間的合作有著自己的驅動因素,也有著自己的一些邏輯的基礎,它並沒有對鄰國或者其他的大國構成威脅。俄羅斯和中國並沒有選擇相互制衡,而是相互補充,在政治、經濟、人道主義和其他的領域都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 俄羅斯前外長伊萬諾夫2015年6月在第四屆世界和平論壇上如此說。

吉爾吉斯斯坦著名政治經濟專家馬爾斯·薩利耶夫說,習近平對俄羅斯的訪問以及出席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對於加深中俄關係和惠及整個地區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俄正在進一步深化經貿、金融、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助力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俄羅斯阿里巴裡分析中心分析師米哈伊連卡說,「中俄兩國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為亞歐大陸的經濟謀劃了一個光明的前景。」

正如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的,「未來中俄各領域合作十分令人期待。中俄雙方的合作可以帶動本地區,乃至整個上合組織、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攜手向前發展。」

有評論認為,中俄兩國建立起真正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圍,建立起不針對任何第三方真正平等的夥伴關係,成為21世紀大國關係的典範。

「全球性、戰略性、示範性」 中歐促進國際力量平衡

創造西方文明的歐洲,也是中國新型大國關係的對接之地。中歐是當今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

輿論分析,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時代背景下,中歐合作更具全球性、戰略性、示範性,對推動國際力量平衡、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意義重大。

習近平主席3次到訪歐洲,提出「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樑,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14年3月,習近平出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並訪問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此訪開創了中國外交史的諸多第一: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到訪荷蘭,首次到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首次到訪歐盟總部,充分顯示出新形勢下中國對歐洲的高度重視。

德國之聲電台網站刊文中指出,這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第一次在歐洲舞台的全面亮相。

《歐洲時報》刊文報道習近平訪德說,在今後的若干年內,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的中國和第四大國的德國,在經濟上開足馬力,繼續當好世界經濟火車頭和歐洲經濟發動機的同時,在政治和外交等其他方面,也將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謀求建立更為公正和合理的世界秩序。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評論習近平訪法:「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不願看見一個充滿衝突的世界。中國樂見的是多極世界,尋求的是國際力量均衡發展。因此,中國強調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

在歐洲,習近平出訪受到德、法、荷等國的熱烈歡迎,顯示出中國和平外交政策的魅力和威力。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的喬納森·霍爾斯拉赫評價說:「此訪創造了歐洲每個國家都與中國有特殊聯繫的印象。」

2015年10月,習近平專程飛赴倫敦,英國王室用皇家馬車將習近平主席夫婦請入白金漢宮。緊接著,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先後來到中國。中歐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外交目不暇接。

英國《衛報》刊發社論,英國政界對中英關係的重要性和拓展中英關係的必要性保持高度的一致。「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在轉向中國,英國也必須順應潮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崔洪建認為,今天的中歐政治關係高端大氣,經貿合作高效務實,在今日之大國關係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中法、中德、中英關係之間的相互促進和良性競爭,必然帶動中歐關係整體的、可持續推進,合作發展、相向共贏,而非對抗拆台、零合博弈已成為中歐關係的主流。中歐關係的成功經驗完全可以成為中國與西方國家、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新興力量與既得利益國家協同發展、戮力創新的有益借鑒。

中歐從未如此接近。中歐關係的篇章,正如同中美的良性互動、中俄的共同繁榮關係一樣徐徐展開。中國也更需要通過發展中歐關係來拓展國際關係的戰略空間並構建更加平衡、合理、公正的國際秩序。

習近平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的外交戰略,正推動中俄、中美、中歐關係取得新進展,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為當今國際關係體系增加了迫切需要的穩定性。

十八大以來的3年多,中國外交實踐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既為國內發展創造了穩定的外部環境,又為國際體系的發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劉健
外交部:中央堅定支持港府懲治旺角暴亂      [2016-02-12]
習近平捧紅的網絡熱詞 你知幾個?      [2016-02-11]
習近平送給基層幹部的新春「大禮包」      [2016-02-10]
當選總書記前,習近平怎麼過春節?      [2016-02-09]
習近平慰問台灣地震同胞受到台各界贊佩      [2016-02-08]
習近平: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2016-02-07]
外交部回應「朝鮮除夕發射衛星」      [2016-02-07]
習近平給全國各族人民拜年      [2016-02-07]
習近平:朝鮮半島不能有核 也不能生戰生亂      [2016-02-06]
外交部:蔡英文臉譜遭大陸攻擊毫無根據      [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