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援引日本雅虎新聞網報道,2月25日日本雅虎新聞網報道稱,雖然中日兩國的關係一直別彆扭扭,但「普通的中國人」卻對赴日觀光及購物熱衷不已。不過,他們所喜愛的,真的只是用錢可以買到的「日貨」嗎?
中日接近的80年代
之前曾有一個對中國反日活動家的採訪。雖然該活動家是登上釣魚島隊伍中的一員,但日本媒體記者帶著日本的茶和和式果子去拜訪時,他卻高興地收下了。當記者詢問「不是『排斥日貨』嗎」,他回答說「對好的東西還是要認可的。」
據悉,該反日活動家的職業是專門的電視攝像。他表示,「雖然盡可能的買國產貨,但是相機必須是日本製造的。這一點無法退讓」、「日本人懂禮儀而且很認真,也很守時,愛乾淨。有許多中國人必須學習的地方」。「釣魚島的問題是釣魚島的問題,不能和這些混為一談」。
記者也採訪了在日本「爆買」的中國人。在這些人當中,既有年輕人,也有帶著上了年紀的家人的,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給人的印象,是很多人在1980年代時曾與日本有過或多或少的親密聯繫。
報道稱,1980年代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重視經濟發展的鄧小平同志成為中國的主席之後,中日關係急速升溫。這時,雖然包括歐美在內的舶來品在中國國內也得到瞭解禁,但最受中國民眾接受的還是以高倉健的電影、山口百惠的電視劇等等為代表的日本文化。
不僅如此,當時進入中國的日本產品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的松下、東芝等日本品牌大放異彩,在設計、性能、可靠性等等方面都比中國產品優秀。因此成為了中國人憧憬的、昂貴的產品。
總而言之,中國人對日本產品的喜愛並不是從最近開始的。只不過,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在那個時代日本不是說去就能去的。但隨著簽證發放的放寬、日元貶值使得日本產品更容易獲得、中國人的收入水平提高等等原因,實現了許多中國人赴日旅遊的夢想。
繼承了中國文化的日本
雖然說許多中國人在日本爆買,但除了一些特別的富商之外,平均每個人的購買額為2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1萬元)。雖然這其中確實有很多人時初次到國外旅遊,但這也的花費也並不算特別多。
當然,有許多人還是受到了政治上的影響。隨著釣魚島問題越來越緊迫,人們也不好大張旗鼓的說想去日本。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日本的感覺可能和上一輩有所不同。80年代的親日可以說是「官方」的。然而,在現在這個網絡時代,人們自己通過時尚、動漫、音樂這一些自身的興趣愛好來感受日本的魅力。常聽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說,對於他們來說,日本看起來像是一個「平行世界」。他們心中有這樣子的疑問:「中國倘若發展成現在的日本這樣也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是事實上為什麼中日兩國大不相同呢?」
無論是禪道,武士道,還是茶道,都起源於中國。然而在中國,他們並沒有很好地繼承這些文化,現在已經基本過時,喪失了活力。另一方面,在日本,這些文化不僅僅得到了體系化,代代相傳,還作為「源於日本」的文化概念對世界文化產生著影響。
通過日本理解歐美文化
事實上,也有很多人是通過歐美文化而注意到日本文化的魅力的。比如說,喬布斯製造iPhone就是收到了日本枯山水的啟發。喜歡美國文化的年輕人,就有可能從這裡對日本的禪文化產生興趣。他們會注意到,「原來自己喜歡的歐美的東西,實際上是從日本傳來的呀!」又比如說,「生態」、「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等等歐美潮流,是通過日本傳入中國的。明治時期的日本人在引進歐美的概念後所創造的「科學」、「哲學」、「經濟」等漢語,至今仍然還被中國人使用。可能正如此,對於中國人來說,西洋的東西經過日本之後也變得比較容易理解。
住在城市裡的年青一代小市民之間,之前還流行起「小清新」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強調簡單、注重生態,同時又時尚,注意食品的安全。雖然日本的「森女系」可能有一種沉重的感覺,但實際上年輕的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就是「簡單、生態、時尚」。
所以有很多的中國人會喜歡日本的「優衣庫」、「無印良品」等等品牌,也會愛讀村上村樹或者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作品。又或者,有些人會在套房中設置一間鋪著榻榻米的、日本式的房間。並不羨慕名人一般的奢華的生活,只要是能讓心靈和身體都得到滿足的安心的生活,只要能用手抓住的幸福都會讓人珍惜。
在村上春樹的小說中出現的生活方式,帶有一點「日本人羨慕的西洋風」的感覺。比如說戲劇、西方音樂的錄音等等。這與中國的年青一代對歐美的嚮往,可以說是異曲同工的吧。雖然中國不是很容易接受外來文化,但中國人的意識卻是對外的。想去外國旅行、想去外國的大學讀書,甚至想到外國移民。
雖然帶著異域風情但卻是由自己的文化和文明所建造起來的日本,對於中國人而言恐怕將會一直是個充滿魅力的多元宇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