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常態」出現在2014年,如今已經成為社會上耳熟能詳的詞。那麼新常態概括下的中國經濟,這三年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01
習近平眼裡的新常態是什麼
據國際在線報道,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明確提出新常態。他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2014年7月29日,習近平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進一步指出: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共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的演講中,集中闡述了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三大特點,指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2014年12月9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詳盡分析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趨勢性變化,並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一論斷將新常態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到了2015年的3月30日,在同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時,習近平進一步對新常態下實現經濟新發展、新突破提出了明確要求。他強調,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這是我們做好經濟工作的出發點。
總體來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經濟發展新常態之所以「新」,不僅在於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若干新的特徵,而且包含新的戰略方針、新的制度條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02
新常態不是不要GDP
新的戰略方針,突出體現為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習近平反覆強調,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為了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不應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國內生產總值。
必須明確,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講GDP,而是要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因此,組織經濟活動,既要看發展,又要看基礎;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既要注重GDP增長,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提高。
新的制度條件,突出體現為確定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推動作用。習近平明確指出:「在新常態下,要實現新發展、新突破,制勝法寶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牽引是經濟體制改革,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新的思想方法,突出體現為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深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是新常態下必須掌握的方法論。正是針對這3年來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黨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戰略舉措,比如提出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提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建設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等等。
03
新常態下呈現六大新亮點
在新常態判斷的引領下,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呈現新的狀態,展現許多新的亮點。主要表現在:
第一,深化改革帶來新變化,釋放了市場活力,營造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每天新註冊企業超萬家;
第二,服務業蓬勃發展,隨著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我國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的趨勢更加明顯,一個電話,美甲、大廚都能到家服務;
第三,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升,2014年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藍天次數多了就是證明;
第四,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帶來新的增長點,與互聯網有關的新業態持續高速擴張,「互聯網+」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這是我們彎道超車的有力工具;
第五,引進來、走出去成效明顯,「一帶一路」建設穩步實施,利用外資與對外直接投資「並駕齊驅」,中國仍是表現良好的投資目的國;
第六,基於國民高儲蓄和長期積累的國家淨資產,我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很大,迴旋餘地比較大,宏觀調控「工具箱」裡的工具還比較多。
總之,我國經濟「換擋不失勢」,完全有條件、有可能實現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雙中高」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