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2日14時30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肖亞慶、副主任張喜武、副主任黃丹華和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就「國企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肖亞慶表示,央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重。要積極化解過剩產能。要講三個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新華社記者:我們知道,去產能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之首,近期國務院的一些文件中也明確了國資委和各級政府對去產能負總責。請問您作為國資委主任,對負總責如何去做?我們注意到,長期以來央企是對外投資的主體,請您介紹一下境外國有資產的審計和監管方面的情況。
肖亞慶:謝謝您提問。我理解,你想問的問題是,現在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的產業結構偏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也很重,央企重化工領域資產總額接近70%。央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主動作為,有幾個方面。一是要抓好「三個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對於國家戰略需要、央企有優勢的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如航空航天、核電、高鐵、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電網等,要加大投入力度。對於央企長期虧損和資不抵債的低效無效資產,要加大處置力度,積極化解過剩產能。
二是要講「三個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在這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雖然央企的創新實力很強,成果也很多,比如去年全國科技大會獎勵的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特等獎幾乎都是央企獲得的,獎項總數的34%是央企取得的,但是在這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再比如商業模式創新,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使得央企的商業模式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再比如創新驅動,大企業如何開展「雙創」,如何把「互聯網+」這樣一個大的戰略做好,如何在「中國製造2025」這樣一個大戰略中,讓央企發揮更好的作用,這方面都需要我們在管理、技術,甚至在商業模式上有新的創新。
三是抓好「三品」:品種、品質和品牌。這方面央企要率先帶頭。我們現在產品不少,種類也不少,但是精品不多,品牌更少。我看了一下,國際品牌集團評選的品牌100強當中,央企現在還沒有,世界品牌實驗室2015年的世界500強中,央企只有11個,而央企進入世界500強的有47家。從老百姓需求來看,很多質量、品種遠遠滿足不了,也包括央企從事的行業所提供的服務。這方面就是我們的潛力,要把這個做好。至於您談到的海外資產的監管,央企海外機構大致有8000多家,在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投資。這些年來一直在加大這方面的監管力度。我們會在這一輪改革中把這件事作為重點加以研究和推動。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