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快遞三輪車最高車速不應大於15公里每小時」——眼下正在徵求意見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再次使快遞三輪車的限速和身份問題成為焦點。
據新華社4月21日報道,15公里時速上限,是快遞三輪車普遍存在的軟肋。一面是新生行業的發展要呵護,「一刀切」會帶來較大影響;一面是不能不顧道路安全等發展底線,放任「野蠻生長」。監管部門和快遞行業該如何尋找「最大公約數」?
時速快、交通違章,快遞三輪車頻被整治
多年來,大量快遞電動三輪車實際上處於「無機動車之名、有機動車之實」這樣一個灰色地帶。一些電動三輪車的最高時速可達到四五十公里;有的電動車生產廠家突出了行駛速度和騎行方便,配套的安全防範措施比如剎車裝置、警示裝置卻存在不足。快遞車輛「超速行駛」、無牌無證等是常態。
機動車道上,常見快遞三輪車滿載包裹在各種汽車間穿行飛奔,看著讓人捏把汗;逆行、闖紅燈、與行人爭道者屢屢可見,市民抱怨投訴不在少數。交通事故中,也常見快遞電動三輪車的身影。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是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的專門用於快件收寄和投遞的專用車輛,應該遵守上述規定。」徵求意見稿的主要起草人、郵政科學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陸建中說。
他還表示,這一速度的設定也是出於確保安全原則。快遞三輪車質量較重,限定其最高車速,可以有效地縮短車輛的制動距離,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降低安全風險。
在多地針對電動三輪車的專項整治中,快遞三輪車一次次「中槍」毫不意外。去年四季度,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在20天之內查扣無牌無證、改裝拼裝、非法營運機動三輪車3000多年輛。被查扣的車輛大部分是快遞及運輸企業用車;今年3月下旬起,深圳「禁摩限電」行動開展10天,共查扣電動車17975輛、拘留874人,被拘留的快遞企業人員均為「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機動三輪車上路行駛」。
靠跑量才有收益,快遞陷入「無機動車之名、有機動車之實」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快速發展,去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已達到206億件,有近九成快件是靠快遞員們騎著電動三輪車送到用戶手中的。憑藉機動靈活、低碳環保、性價比高等優勢,電動三輪車自然成為我國快遞投遞服務的首選交通工具。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公示信息顯示,目前全國快遞業在用電動三輪車40萬輛以上,需求量近100萬輛。
上海一家快遞網點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嚴格執行每小時15公里的限速標準,那目前我們在用的電動三輪車中沒有一輛符合該標準。」百世匯通的一名快遞員張桂洋說:「平時我的三輪車跑每小時25公里左右,在車少、人少的地段跑得更快,最高的時候能跑40公里。」
快遞依托於網購,老百姓喜歡購買實物而非服務,越是買廉價的貨品越對快遞價格敏感。企業收益微薄,快遞小哥只好多送快送,一些交通安全隱患也隨之而來。
中國快遞協會理事、中國電子商務物流企業聯盟副會長相峰認為,每小時15公里的標準設計時速設計,難以滿足快遞小哥的業務需求。一面是怕出現交通事故,一面是靠跑量才能有所收益,快遞行業的這種矛盾現況下,不少快遞小哥只得懷著僥倖、踩著油門。
避免「一刀切」 行業也須練「內功」「守底線」
近幾年來,從以往生存於夾縫中的「黑快遞」到如今不可或缺的「黑馬」,中國快遞業實現了令人振奮的跨越式發展。但和很多新生行業一樣,快遞業也經歷了成長中的煩惱,三輪車的速度爭議和身份尷尬,就是典型。
專家建議,對包括快遞電動三輪車在內的城市特種服務車輛的管理應避免「一刀切」、簡單化,同時設立相應的過渡期。「如果相關部門像明確校車標準一樣,讓快遞送貨車也有明確的標準,而不是以罰代管、以禁代管,將會對快遞小哥社會地位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浙江省政府3月下旬出台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會同郵政管理部門制定出台便利快遞服務車輛通行的管理辦法,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城市道路交通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優先給予快遞服務車輛通行和停車便利。
但對快遞行業來說,任何階段都應確保守住安全等發展底線。當下,亟待加強管理、苦練「內功」,提高快遞員安全意識、守法意識和行業美譽度,盡快走出「野蠻生長」的狀態。
從長遠看,需要上升到立法層面,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實施細則適時相應修訂,合理明確電動三輪車及其他正在興起的換代產品的地位,允許在安全前提下,有效利用城市道路資源。
「要讓法律體現中國道路現狀和城市物流配送的強烈需求,為快遞業收派車輛的升級換代乃至中國新能源貨車的研發、製造、使用開拓出新的空間。」相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