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法制晚報報道,位於門頭溝區的天橋浮碉堡群,是北京罕見的由國民黨修建的碉堡,作為國共內戰的實物見證,現已被官方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但近日,文保志願者向《法制晚報》記者反映稱,碉堡文物多被刷上了白色塗料,「美白」後的碉堡,歷史風貌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今天上午,門頭溝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科一名男工作人員稱,此事的具體情況他們還要核實。
事件 不可移動文物被噴塗白漆
天橋浮碉堡群位於龍泉鎮天橋浮村的橫嶺上,四座碉堡自南向北錯落排列,與一座過街樓相連,有明碉、暗堡、地道、戰壕,扼守住山口的路徑。由於碉堡利用山險,不僅視野極佳,更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裡曾發生過慘烈戰鬥。《京西軍事遺址》記載:1948年國民黨青年軍208師5團一部駐守天橋浮,並修建碉堡等軍事設施。同年臘月初三,北嶽軍分區獨立團奉命攻打駐守在天橋浮的國民黨軍,以牽制敵軍增援南口主戰場。夜間10點整戰鬥打響,天亮結束,雙方傷亡上百人。
時隔68年,由於如今的天橋浮村人跡罕至,又地處山區,戰爭遺跡得以完整留存,且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當中,被官方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編號:110109945190000230。
近日,有文保愛好者反映稱,天橋浮村碉堡群是「天橋浮戰役」的遺存見證,原有四個碉堡,本色淡黃。但他發現其中的三個已被塗了白漆,同時加裝了紅漆鐵門,唯剩北山頂最高處的一個尚保持原貌!
探訪 四座碉堡三座被塗白
昨天,記者到現場探訪了碉堡群。分佈在山嶺上的四座碉堡,其中三座被粉刷了白色塗料,看上去「煥然一新」,在綠植的陪襯下格外顯眼。有兩座碉堡粉刷不夠均勻,牆面好似長了白斑。
記者看到,最北側的圓碉體量最大,因未進行粉刷,除拉毛處理的外牆皮略有脫落,混凝土澆築的建築主體堅實厚重,門洞、射擊孔等局部完整保存。建築在夕陽下呈現土黃色,陰天則顯現灰色。在碉堡之間,還能看到當年挖的壕溝。歷史資料中的激烈戰鬥,在此變得彷彿身臨其境。
據記者瞭解,去年年底,有工程隊在碉堡附近進行整修,修建石板路,便於遊人攀爬,同時對碉堡進行粉刷。
2012年,曾有文保愛好者探訪過天橋浮碉堡。在他印象當中,四座碉堡堅固如初,並不存在安全隱患。而滄桑的文物建築,應該盡可能保持原樣,在表面粉刷白漿的做法,實在是畫蛇添足。
據法晚記者統計,北京地區遺存的民國時期碉堡,多為侵華日軍修造,中國軍隊的相關遺存則比較罕見。去年,豐台區曾對當地遺存的碉堡進行保護,但僅限於對文物本體的加固、修建護欄,以及環境整治,並未進行任何粉刷。
今天上午,記者就碉堡被刷白,以及現場也並未掛設文保牌的問題,致電門頭溝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科。一名男工作人員稱,碉堡附近的路,應該是當地村裡修的,碉堡被刷白的情況他並不清楚,而且去年的質量監督程序都已完成,此事的具體情況他們還要核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