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兩香港學者首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2016-06-01
兩名香港「70後」科學家獲得光華獎,顯示出本港在工程科技方面的實力和貢獻。記者 劉凝哲 拍攝兩名香港「70後」科學家獲得光華獎,顯示出本港在工程科技方面的實力和貢獻。記者 劉凝哲 拍攝

【文匯網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工程院今日在北京舉行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頒獎大會。作為國內工程科技界的頂級大獎,光華獎今年首次將港澳台科學家納入評選範圍,被認為促進兩地科技創新交流的重要舉措之一。兩名香港學者首次獲光華獎,中國工程院首位香港院士、現代電動汽車和先進能源系統專家陳清泉獲工程獎;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半導體技術和芯片技術專家俞捷獲得青年獎。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在致辭中特別感謝香港工程科學院的支持,並對港澳台科學家的努力表示感謝。

兩位首次獲得光華獎的香港學者,有著不同的專業方向,卻都是「70後」。曾任香港工程科學院副院長的陳清泉,已有79歲高齡,仍活躍在工程科技一線。芯片技術專家俞捷,曾在港科大負責知識轉移和運作,則是出生在70年代的正宗「70後」。兩代香港科學家分獲工程獎和青年獎,顯示出本港在工程科技方面的實力和貢獻。

陳清泉是電動汽車專家,他長期關注兩地科技交流。陳清泉告訴記者,光華獎首次將港澳台科學家納入評選範圍,並授權香港工程科學院進行提名,顯示出兩地工程院的合作愈發緊密。他將繼續關注香港與珠三角科技創新合作,並希望國家建設珠三角創新示範區時考慮到香港的發展。

專研半導體、芯片技術的俞捷,正與內地企業進行合作。他向記者表示,很榮幸此次獲得光華獎,並感謝光華獎可向港澳台地區的學者們開放。「香港的工程資源不如內地多,如今香港科技界與北京、深圳等地的合作項目越來越多」,俞捷告訴記者,他正與華為合作高速芯片的接口研究,還在與美國高通合作進行前沿技術研究。

「國家近幾年進口大量芯片,對進口依賴程度甚至超過石油」,俞捷說。擁有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技術,不僅有著經濟意義,更在信息安全等方面,對國家戰略有著重要作用。俞捷說,國家對此已出台戰略性的大基金,香港高校應該承擔更多項目,與產業密切結合,可學習美國、英國高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模式。

談及對兩地科技合作的建議,俞捷表示,當前很多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在香港有夥伴實驗室,這對促進兩地科技合作有很幫助。這些實驗室往往是重大國家項目,參與者也是深耕多年的資深科學家。未來,可以向香港高校開放更多普及一些的項目,給更多香港青年學者機會參與到國家科研體系中來。

今日頒發的是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獲得成就獎,33位專家分別獲得工程獎和青年獎,其中包括4名香港、台灣學者。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表示,光華獎已成為中國工程科技界的重要獎項,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反響。

責任編輯:星空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