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今日開卷 習近平對高考生有話說

2016-06-07

【文匯網訊】又是一年高考時。今天,寒窗苦讀十數年的學子們踏進考場,接受「檢閱」。

作為黨的總書記,習近平怎麼看待這一牽動千千萬萬人心的人才選拔考試?他當年是如何走進大學校門的?未來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習近平有哪些考量?學習大國帶你一起瞭解。

1.上大學

總書記有一段不斷努力的經歷

高考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個理想大學不容易。無論是最終走進大學校園的學子,抑或是高考不幸落榜者,都曾經歷過一段艱苦歲月。

2011年8月21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參觀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級中學,用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和一句古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來勉勵高三學子。

習近平自己當年為了上大學也有一段艱苦的人生經歷。1975年還沒有恢復高考,正在陝西插隊的習近平因推薦而上了大學。推薦並不容易,他雖然身為革命元勳之子,但適逢「文革」,其父習仲勳被打倒,因此,習近平在陝北6年,「成分」一直不好。以至於光入團申請書他就交了8次,入黨申請書更是寫了10份。

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回憶:「那時候報大學,清華有兩個名額在延安地區,全分給了延川縣。我三個志願都填清華,你讓我上就上,不讓我上就拉倒。縣裡將我報到地區,縣教育局領導仗義執言為我力爭。清華來招生的人不敢做主,請示學校……當時,我父親下放的洛陽耐火材料廠,開了個『土證明』:『習仲勳同志屬人民內部矛盾,不影響子女升學就業。』開了這麼個證明,就上學了。走的時候,當地還剩下的一些知青都特別羨慕我。」

2.談高考

考上可喜,考不上也不用悲觀

2003年7月1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日報》的《之江新語》專欄發表《路就在腳下》一文專門討論如何看待高考。文章很短、語言樸實,卻引人深思,值得一讀。

習近平說,「考上大學固然可喜,但沒考上大學也不用悲觀,更不能絕望。路就在腳下。一個人能否成才,關鍵不在於是否上大學,而在於他的實際本領。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學校,留心處處皆學問。只要你肯學習、能吃苦,沒有讀過大學,照樣能成才。」

對於父母給子女過大壓力,學校重視文化教育而輕視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關懷等現象,習近平在文中指出,一定要從社會、學校和家長等多方入手,千方百計把孩子從分數中解放出來。要讓他們明白,人生道路千萬條,各行各業都能成才。只要矢志追求、努力拚搏,照樣可以實現人生抱負和目標。

聽到了吧!總書記都說了,人的成才不在於是否上大學,而在於有沒有實際本領。未來只要你踏實肯幹,總有你出頭之日。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中的一條,卸下包袱,輕鬆上陣吧!

3.說招生

終身學習是改革方向

十八大以來,「改革」成為關鍵詞,「考試招生制度」成為了重要改革對象。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除了要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改革考試內容等以外,談的最多的還是「終身學習」。這與習近平總書記的「成才」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會議指出,要通過深化改革,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會議還說,要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減少和規範考試加分,完善和規範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選拔機制,改進錄取方式,拓寬社會成員終身學習通道。

還是習近平的那句話:一個人能否成才,關鍵不在於是否上大學,而在於他的實際本領。而實際本領的獲得,就得靠終身學習,不斷努力。

來源:「學習大國」公眾號

責任編輯:東方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